胡學敬 王龍 張鐵征 李萍 孫秋月 劉俊艷
【摘? 要】目的:觀察體外反搏治療氣虛血瘀兼濁毒型冠心病的臨床療效。方法:將60例患者隨機分為常規治療組和體外反搏組,所有患者按照冠心病心絞痛常規口服藥物治療,體外反搏組在常規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增強型體外反搏治療。結果:體外反搏組總有效率為93.33%,明顯高于常規治療組。結論:體外反搏可以明顯改善氣虛血瘀兼濁毒型冠心病患者主動脈的壓力和血流量,從而增加心腦腎等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量,進而改善心肌缺血情況,提高心臟耐受力。
【關鍵詞】體外反搏;氣虛血瘀兼濁毒;冠心病;心絞痛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2-0125-02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HD)是臨床上常見病、多發病,其發病多是由于長期不良生活習慣等損傷血管內皮,引起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最終導致血管狹窄、阻塞或痙攣引起心肌缺血、缺氧而引發的心臟疾患[1]。冠心病心絞痛是臨床最常見的急性心血管事件,其中氣虛血瘀兼濁毒證在臨床中證型最為常見。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冠心病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一種新型的無創治療方法-體外反搏應運而生。本課題研究旨在通過比較常規西藥治療聯合體外反搏療法與單純西藥治療氣虛血瘀型冠心病心絞痛在心肌缺血情況及心臟耐受力方面,探討其可能的作用機制[2]。2017年12月~2018年10月,運用體外反搏治療氣虛血瘀兼濁毒型冠心病,收到較好效果,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用2017年12月~2018年10月期間于衡水市中醫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60例,采用隨機數字法,隨機分為 2 組。治療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齡 55~65 歲,平均 61 歲;病程 2~16 年,平均 6.4 年。對照組30例,男15 例,女15例;年齡51~63 歲,平均 60 歲;病程 1.5~19 年,平均 5.4 年。2 組患者一般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
1.2.1西醫診斷標準 冠心病診斷標準參照我國2007年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公布的《慢性穩定性心絞痛診斷與治療指南》,確診為冠心病心絞痛者。
1.2.2中醫診斷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制定的胸痹心痛病氣虛血瘀證。
其主證:胸悶、胸痛反復發作;次證:心悸、氣短,倦怠乏力,失眠,納 差;舌象:舌暗紅,或有瘀斑點,苔薄白;脈象:脈弦滑。辨證時,具有胸悶或胸痛主證之一,其他癥狀有2項及舌脈支持的即可診斷為氣虛血瘀證。
1.3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按照冠心病心絞痛常規口服藥物治療,觀察組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加用增強型體外反搏治療(采用重慶普施康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P-ECP/T1型氣囊式體外反搏裝置),療程為30天,每天兩次,每次30min,觀察兩組患者心絞痛改善情況。
1.4療效標準 以觀察心絞痛癥狀療效改善、中醫癥候積分和心血管ST-T改變進行評定,標準參照2002年衛生部藥政局頒發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進行。癥狀改善判定標準如下:顯效:癥狀消失或基本消失,或由較重減到輕度的標準,心電圖恢復到正?;蚧菊7秶?有效:疼痛發作的次數、程度、持續時間有明顯減輕,心電圖 ST 段壓低經治療后回升 0.05mV以上,主要導聯 T 波倒置變淺達 25% 以上或 T 波平坦變為直立;無效:癥狀、心電圖與治療前基本相同。
1.5 統計學方法:數據均用SPSS17.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處理,計量數據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且P<0.05為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治療結果
兩組治療前后患者癥狀改善情況 兩組患者經6周的治療后與治療前相比,運動耐量明顯增加,體外反搏組治療后心絞痛緩解情況及運動耐量改善更為顯著,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體統計學意義(P<0.01)。
3 體會
冠心病早在《內經》中就有相關臨床癥候的記錄,如《素問 臟氣法時論》中云:心病者,胸中痛,脅支滿,脅下痛,膺背肩胛間痛,兩臂內痛[2],指出了胸痛發作部位及特點。后《金匱要略》中提出其病因,歸結為寒、痰、氣、淤。胸痹病,其病在胸,因宗氣聚于胸中,故而考慮胸痹與宗氣不足有關。周學海曾云:宗氣者,動氣也,凡呼吸、言語 、聲音以及肢體運動, 筋骨強弱者, 宗氣之功用也。宗氣不足, 不能推動呼吸和氣血運行,臨床上則可出現胸悶、胸痛、氣短、喘促、言語低微等癥。氣虛無力運血,血行瘀滯,心脈不通則痛,不榮則痛[4]。我們通過臨床觀察冠心病常規藥物治療配合體外反搏治療氣虛血瘀兼濁毒型冠心病患者,心絞痛癥狀緩解明顯,且發作次數減少,臨床觀察指標有明顯變化,據相關研究證實,通過體外反搏治療,可刺激血管內皮細胞增加一氧化氮等的合成和分泌,利于血管內皮損傷的修復,降低血管僵硬度,改善血管彈性,增加心臟灌注,促進心臟側支循環,改善冠脈支架術后血管內皮功能,減少再發狹窄的幾率,體外反搏治療也正符合中醫所謂通則不痛的原則。體外反搏作為一種無創性、安全、有效治療冠心病的新方法,2002年美國心臟協會正式將該療法納入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治療指南,成為確定EECP臨床應用地位的歷史性標志,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唐發寬,林樂健.淺談冠狀動脈造影術[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13(10):959-960.
[2]趙亮,宮麗鴻.復方穩斑湯聯合體外反搏治療對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病人臨床療效及對血清一氧化氮和血管內皮素-1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7,15(18):2228-2231.
[3]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45-54.
[4]李京等.胸痹心痛中醫學術源流及特點[J].時珍國醫醫藥,2014.25(4):908-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