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桂芳
【摘 要】目的:音頻健康教育對首診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的影響的效果觀察。方法:隨機抽取60名首診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分為觀察組30名,對照組30名;對照組給予常規健康教育,觀察組在常規健康教育的基礎上給予音頻健康教育,通過對患者家屬病恥感,患者家屬的滿意度以及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家屬SDS和SAS的評估,判斷音頻健康教育對首診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的影響。結果:觀察組家屬的病恥感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觀察組家屬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兩組家屬的SDS和SAS的評分結果顯示觀察組家屬的焦慮、抑郁情緒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結論:對首診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進行音頻健康教育明顯提高了家屬的滿意度,明顯降低了家屬的病恥感,明顯改善了家屬的焦慮、抑郁狀態。
【關鍵詞】音頻健康教育;首診精神分裂癥;家屬影響
【中圖分類號】R1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2-0126-01
精神分裂癥是較為常見的重型精神病,病因尚未明確,需要患者長期服用藥物來控制癥狀[1]。首診精神分裂癥第一次住院治療效果較好,但患者家屬對疾病相關知識了解不多,覺得得了精神分裂癥是件丟人的事情,能隱瞞就不去醫院;住院治療好轉后常常自行給患者停藥造成,增加了患者治療康復的難度。另外首診患者家屬容易出現焦慮抑郁情緒,影響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我們對病房的60例首診精神分裂癥家屬作為觀察對象,探討音頻健康教育對首診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的臨床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1月至5月我科收治的首診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家屬60例,參照《ICD-10精神和行為障礙診斷標準》,由兩名主治以上醫師給予確診為精神分裂癥,每位患者均評測一位家屬。其中男性24例,女性36例,年齡在40-68歲之間,本科:6例,大專:11例,中專:16例,初中:21例,小學:7例。患者家屬的學歷,背景,年齡,職業無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家屬都了解本次研究且自愿參加。
1.2 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健康教育對其家屬進行入院及出院相關精神分裂癥內容的宣教,觀察組在常規健康教育的基礎上給予音頻健康教育,根據時間護理理念,選擇每天下午16:00-17:00段讓患者家屬觀看音頻健康教育。并根據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原理,設定每周三次,每次60分鐘。目的在于通過選擇患者家屬易于接受外界信息的時間段對患者家屬實施健康教育,使其更易于接受和掌握健康教育的內容并根據遺忘曲線原理加深患者家屬對健康教育內容的記憶。另外,通過分組觀看、反復觀看、循環觀看等多種方式進行,并且每次觀看都有專職護士對患者家屬在觀看過程中產生的疑問進行解答,通過互動,更加深了患者家屬對精神分裂癥及相關知識的了解。
1.3 觀察指標(1)家屬病恥感通過精神疾病病恥感感受調查表對兩組進行調查,對比兩組家屬在入院及出院時病恥感情況;(2)家屬滿意度自行設計滿意度調查表,調查兩組家屬對健康教育的方式及效果的總體感受,進而得出家屬的滿意度;(3)SAS和SDS評分對兩組患者家屬分別在入院及出院對其進行SAS和SDS評分,比較兩組家屬的焦慮、抑郁情緒變化情況。
2 結果
2.1應用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包,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進行描述,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
2.2 兩組家屬病恥感比較情況見表-1
2.3 兩組患者家屬的滿意度調查情況對比見表-2
2.4 通過對兩組患者家屬的SAS和SDS的評分情況對比,顯示出在入院和出院兩次的量表評定中對照組與觀察組家屬分別存在焦慮、抑郁的家屬的例數對比情況見
3 討論
3.1精神分裂癥是一種慢性遷延性疾病,其造成的疾病負擔是嚴重的和多元化的。由于精神分裂癥癥狀的多樣性,尤其在各種幻覺妄想的支配下,患者會出現如:沖動、自傷自殺等各種過激行為。首次住院患者家屬因為與患者密切接觸,以前從未見過類似行為,容易出現焦慮、抑郁、擔心和恐懼等負性心理,加上社會上對精神病患者的偏見,其家屬往往會產生病恥感,通過對患者家屬進行音頻健康教育,讓患者家屬對精神分裂癥疾病的相關知識有了更全面、系統、詳實的了解。由于疾病知識的增加,改變了他們對精神疾病的偏見,不再歧視和排斥精神病病人和住院治療,隱瞞和回避的現象明顯降低,有利于幫助患者康復和回歸社會[2]。
3.2 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是患者社會支持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他們的心理狀態得不到及時調整會直接影響患者的治療信心。精神病患者需要長期服用藥物治療,且患者后續治療需要家屬長期配合,因此提高患者家屬精神疾病的認知程度,對于鞏固疾病治療效果、防止精神疾病復發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3]。我們提供音頻健康教育,適時對家屬進行心理疏導,提高家屬的主觀能動性、倡導遵醫行為,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提高了治療質量,降低了意外事件的發生率。從而使患者家屬對醫院和醫務人員的服務滿意度增加。
3.3 周建萍[4]研究證實,精神分裂癥患者家屬存在明顯的心理障礙,尤以焦慮、抑郁等表現突出。通過對家屬進行入院和出院SAS和SDS的評分結果來分析患者家屬的焦慮、抑郁情況。我們通過觀察組患者家屬進行音頻健康教育,增強了家屬的心理健康水平,將疾病相關信息傳遞給患者家屬,使患者家屬充分了解疾病相關知識,糾正患者家屬對于精神疾病的錯誤認知,充分了解疾病后續治療的重要性,提高患者后續家庭治療的依從性以及家屬對后續家庭治療的重視程度[5]。其次對首發精神分裂癥家屬進行音頻健康教育還包括對患者出院后治療的指導,依據患者自身情況為患者定制相關后續治療方案,并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屬可能會出現的情況、病情反復征兆以及相應處理方案,能夠保證患者后續治療的延續。從而緩解了患者家屬的焦慮、抑郁的情緒。
總之,通過對兩組患者家屬的觀察比較,明顯顯示出音頻健康教育的優勢。表-1,表-2和表-3結果顯示已經充分證明。通過對患者家屬實施音頻健康教育,提高了家屬對精神分裂癥知識的了解,依從性增加,病恥感降低,焦慮、抑郁情緒明顯緩解,對我們的服務的滿意度增加。
參考文獻
[1]李凌江.精神病學臨床科學研究前沿[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5,29(5):322-323.
[2]黃萍,陳龍梅,羅愛玲.健康教育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陪護親屬認知能力影響的研究[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2,32(1):64-66.
[3]崔小媛,王懷英.精神病患者陪護親屬認知狀況調查及健康教育效果評價[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0,16(2):159-160.
[4]周建萍.精神分裂癥住院患者家屬的心理健康狀況及護理干預措施[j].護士進修雜志,2005,20(5):474-475.
[5]劉磊峰,賀定翠,鄧小鵬等.健康教育對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病情的影響[j].中國健康教育,2014,30(2):16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