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琴
【摘 要】目的:研究針灸配合中藥治療偏頭痛臨床療效。方法:隨機抽取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22例偏頭痛患者,將其平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61例患者使用復方羊角顆粒和西比靈治療,觀察組患者使用針灸配合中藥治療。結果: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6.72%;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78.69%。結論:針灸配合中藥是在治療偏頭痛方面具有較好的效果,值得臨床上推廣并使用。
【關鍵詞】針灸;中藥;偏頭痛
【中圖分類號】R27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2-0127-02
偏頭痛可謂是臨床上最為常見的病痛,在全球有幾億人患有偏頭痛。引起偏頭痛的主要原有有遺傳、內分泌、環境以及飲食等,尤其是近年來人們的生活節奏和生活習慣都發生很大變化,偏頭痛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1]。因此,臨床上需要積極探索治療偏頭痛的方法。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照組61例患者,其中男33例,女28例,最小患者22歲,最大患者69歲,平均(43±2.6)歲;觀察組61例患者,其中男36例,女25例,最小患者24歲,最大患者72歲,平均(45±1.7)歲。
1.2方法
對照組治療方法:復方羊角顆粒,開水沖服,一次8g,一日2~3次;西比靈,65歲以下的患者每晚服用2粒,65歲以上的患者每晚服用1粒。
觀察組治療方法:針灸穴位主要有外關穴、三陰交、太陽穴、百會穴、四神聰、合谷穴、太溪穴、膈俞等。針灸的具體方法:患者側臥位,對針灸穴位進行消毒,使用26號3寸針實施針灸,從患者患側的太陽穴處進針,沿著皮透向患者同側的率谷穴進針,將患者的酸脹感延伸到患側的顳部;針灸風池穴時針尖朝向對側額眼眶部位,針感要擴散至患者的枕部。其他穴位則需要按照常規的針灸方式進行,每天患者需要針灸一次。對于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可以在其太陽穴部位采用拔罐放血的方式,或是采用局部火針針灸,每天也需要進行一次。內服中藥,配方中主要包括蟬蛻、生石膏、旋夏花、陳皮以及夏枯草等[2]。水煎服,每天一劑。
兩組患者均接受兩個療程的治療,每個療程為2個星期。
1.3臨床觀察指標
顯效:頭痛及其他相伴癥狀消失,TCD已經基本正常;有效:患者的頭痛癥狀明顯改善,偏頭痛發作的次數逐漸減少,發作時間變短,但是TCD沒有恢復正常;無效:偏頭痛等癥狀均未消失,并且TCD無好轉。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3 討論
偏頭痛被專家們認為與家族遺傳、血液流變學、血管等因素有關,目前被很多人認為偏頭痛的發病與血管功能障礙有關。在中醫上,偏頭痛屬于“頭風”范疇,如果氣血暢通則神清氣爽。因此,中醫上認為偏頭痛痰濁、氣血、淤血以及臟腑等關系密切。偏頭痛主要分為內傷和外感兩種類型,但是由于多數患者都已經患病多年,其臟腑和氣血功能已經失調,故而在臨床上以內傷型偏頭痛為主。也就是說,偏頭痛患者雖然病癥表現在頭部,但是與患者的腎臟、肝臟、脾臟等都關系密切。同時,經過臨床研究發現,偏頭痛的發作與酒精、酸性、巧克力等食物有關。偏頭痛與其他類型的頭痛不同,對患者的傷害通常要大于其他頭痛癥。因此,臨床治療上要采取科學、正確、有效的措施。
結合臨床上對偏頭痛的研究,采用針灸配合中藥治療偏頭痛為一種效果較好的治療手段,從止痛、活血、疏通經絡的角度來看,針灸以太陽穴、率谷穴等為穴位;同時,使用的中藥以活血止痛、改善患者微循環等為主要治療目的,二者結合達到緩解和治療偏頭痛的目的,對患者實施有效治療,全面提高偏頭痛治療效果[3]。
由本次臨床探究的結果可知: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為96.72%,其中治療顯效率為68.85%;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78.69%,而治療顯效率為55.74%。可見,針灸配合中藥治療偏頭痛的臨床療效較好。
綜上所述,針灸配合中藥治療偏頭痛能夠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并且中醫治療方式無副作用,安全性更高,能夠有效緩解并控制患者病情,值得臨床上大力推廣和使用,達到治療偏頭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金霞.針灸聯合中藥治療偏頭痛的臨床療效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84):97+101.
[2]李浩福.中藥配合針刺治療偏頭痛的臨床療效[J].中醫臨床研究,2015,7(14):56-58.
[3]崔旻,劉繼霞,李秀英,王東瓊,段嶺煥.針灸聯合中藥治療偏頭痛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03):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