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賀
新課程對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教學效率和學生學習效率必須和諧共進,優質高效。衡量一堂數學課上得是否高效,一要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調動得如何,二要看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得如何,三要看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是否得到提高。作為一名初中數學教師,我無時無刻不在思考著如何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自己的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下面我談一談在教學中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前提
在學習中,教師和學生是合作伙伴的關系,而不是從屬關系,教師既不能指揮命令,也不能越俎代庖。要建立平等信任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和諧融洽的氣氛中接受教師的引導與啟迪。師生共同尋找教學資源,學習中主動與學生互動交流,認真解答每一個學生的問題。對回答錯問題的學生,不能簡單否定,要耐心傾聽他的思維過程,幫助學生查找出錯的原因,用恰當的方式引導點撥,并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予以肯定。對有新的解題思路的學生,要當著全體學生的面及時地肯定和表揚,讓學生收獲成功的愉悅感和自豪感。
二、情境創設是手段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只有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系,才能實現與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的“無縫對接”,讓學生樂于接受,易于理解,并使生活經驗得到總結與升華。因此,教師要綜合學情、教學內容、教學條件等因素,創設學生喜愛的教學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強化學習動機,讓數學學習更加輕松愉悅。如,創設動畫情境,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集文字、圖形、音頻等于一體,把靜態、枯燥的數學材料融入三維空間中,會產生極其活躍逼真的動態畫面,能直接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給學生一種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現的內容更充實、更形象生動、更具吸引力,大大激發了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也可以創設生活情境,搜集生活中的數學實例,恰當地引入課堂,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
三、教法靈活是重點
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真正理解和準確掌握課堂教學內容,教師必須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教學任務和目標、學情、教學設備等情況,靈活選用教學方法。一節課可以以一種教學方法為主,也可以多種教學方法綜合運用。如,我在幾何教學中,除了采用講授法講授新知識,還時常采用實物演示法,給學生展示幾何模型,驗證幾何結論。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只要有利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就可以大膽采用,然后根據教學內容靈活調整,熟練駕馭。在教學中,我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不斷地充實自己的學術水平和課堂教學技巧,精心鉆研業務,科學安排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課堂教學,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極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四、興趣激發是學習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是數學學習中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教師要在教學中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可以挖掘教材“興趣點”,通過學生自己動手體驗激發興趣。例如,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用紙板分別制成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邊形、正六邊形和圓等,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判斷,培養他們對實物與圖形的認識能力。還可以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啟迪學生的思維。例如,在比較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與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有何異同時,我讓學生先分組討論,運用透明膠片投影各小組討論結果,再共同討論,通過比較甄別優劣。這樣既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思想交流碰撞中啟迪他們的思維,同時,也培養了他們主動參與學習、積極探索的精神,充分發揮了他們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前提,也是每一位教師一生努力的目標。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要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讓他們學得有滋味,有特色,扎扎實實,教師就必須在教學中認真鉆研,精選教學內容,巧妙設計教學方式,創造寬松的學習環境,引導學生形式多樣地進行學習,才能達到課堂教學效率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