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建平 郭明
摘 要:水利施工領域的滑模施工工藝具備施工速度快、施工成本低、機械化程度高等優勢,這使得其廣泛應用于我國各地的水利工程建設,基于此,本文簡單分析了水利施工滑模施工工藝優勢,并結合實例詳細論述了滑模施工工藝具體應用,希望由此能夠為相關業內人士帶來一定啟發。
關鍵詞:滑模施工工藝;水利施工
我國早在上世紀70年代便開始應用滑模施工工藝進行水利施工,而隨著工藝的不斷進步,滑模在水利施工中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展,如豎井、斜井、隧洞底拱、平洞等,而為了保證滑模施工工藝更好服務于水利施工,正是本文圍繞該課題開展具體研究的原因所在。
1水利施工滑模施工工藝優勢分析
1.1施工速度快
在應用滑模施工工藝的水利施工中,支、拆模板和搭、拆腳手架等工序可實現大量省略,原本費時費力且危險系數較高的高空立體作業,也能夠在滑模施工工藝支持下變為操作平臺內的平面作業,這就大大提升了水利施工的效率及安全性。此外,滑模施工工藝還能夠為交叉綜合作業的開展典型基礎,依靠自身力量的平臺上升、跨一體化的三維高海拔操作也能夠由此實現,這些也能夠較好服務于水利施工的效率提升和安全生產實現。
1.2施工成本低
應用滑模施工工藝的水利施工較為靈活可靠,而由于具體施工過程能夠大量節約人力、架桿材料、模板,這就使得該工藝的材料消耗較低,水利工程的施工成本自然能夠由此得到較好控制。
1.3機械化程度高
近年來滑模施工工藝及相關設備發展迅速,水利工程領域的滑模施工也早已發展為連續成型的施工方法,逐步擴大的混凝土運輸和澆筑混凝土澆筑機織物便能夠證明這一認知。綜合機械化施工工藝早已與滑模施工緊密結合,滑模施工的機械化程度因此不斷提升,水利施工由此實現的勞動強度降低、施工速度提升必須得到重視。
2基于實例的滑模施工工藝具體應用
2.1工程概況
為提升研究的實踐價值,本文選擇了某地抽水泵站作為研究對象,該抽水泵站負責引黃北干線工程輸水期經泵站將水抽入大梁水庫的蓄存任務,該工程可細分為地上、地下兩部分,地上包括GIS室、110kV主變、附屬設施,地下部分則包括交通洞(電纜交通井)、進出水系統、主廠房。交通洞兼做電纜交通井,距廠房55.0m,位于廠房上側2~3號機組間,井內不僅敷設電纜,還設置排風通道、人行防煙樓梯、消防電梯。電纜交通井襯砌采用斷面鋼筋混凝土,高度、內徑分別為162.05m、8.4m,現澆混凝土采用滑模施工工藝。
2.2滑模體設計
采用桁架梁整體框架結構的滑模體,采用輕型桁架梁整體框架結構的操作盤,滑模模板焊接L50角鋼作為加強肋,采用直徑6mm鋼板,采用螺栓聯接圍圈。操作盤下2.8m設輔助盤,主要用于預埋處理、灑水養護、局部缺陷處理,為全部封嚴井筒斷面保證施工人員安全,采用懸掛式腳手架,桁架下部懸吊16mm圓鋼30根,滑模模板、輔助盤均鋪設直徑5cm的馬道板。采用“F”型提升架(由20a工字鋼制成),液壓千斤頂型號為HM-100,滑模設計承載能力、計算承載能力、行程分別為100kN、50kN、30m,選用的自動調平液壓控制臺型號為ZYXT-36,選用3.5mm×48mm直徑的腳手架管作為支撐桿。結合計算,滑模系統的滑升摩擦阻力為12240kg,滑模結構自重、施工荷載、支撐桿荷載分別為17600kg、22750kg、5100kg,為滿足滑模提升需要,設計選擇了16根支撐桿、16臺千斤頂。輔助系統由水平控制測量、中心測量、灑水養護、埋件處理組成,如中心測量利用重垂線。
2.3滑模制作及組裝
滑模制作及組裝流程可概括為:“井口施工準備→滑模組裝→千斤頂試驗編組→滑模調試→井壁處理→測量放線→滑模井下組裝→井內懸吊系統→鋼筋綁扎→爬桿延長”,以其中的滑模井下組裝為例,這一組裝需要在底板混凝土施工完成后進行,在封閉電纜井底部上方孔洞后,可依次開展爬桿、千斤頂、埋件的安裝,并進行鋼筋綁扎施工。值得注意的是,滑模制作及組裝過程需保證同一水平面接頭的爬桿不超過1/4,在爬桿頂端距離滑升千斤頂小于350mm時,需進行爬桿的接長處理,并配合角磨機找平,以此保證其垂直度且對齊,最終還需要進行焊接加固。
2.4施工工藝
在應用滑模施工工藝的具體施工中,需做到對稱均勻下料,且滑模混凝土的塌落度需控制在12~15cm區間,按30cm分層進行施工,振搗采用插入式振搗器,且需要避免直接振動爬桿、鋼筋或模板,同時需保證插入下層混凝土的振搗器深度控制在50mm內,振搗不得在模板滑升時進行。滑升速度的確定需結合混凝土供料、混凝土初凝、施工配合等具體情況,一次的滑升高度需控制在30cm,間隔控制在2h,日滑升高度需控制在3.5m左右。在初次混凝土澆筑、模板滑升過程中,需首先澆筑50mm砂漿,接著分層澆筑三層300mm半骨料混凝土,厚度達到950mm時滑升,第五層的澆筑需在滑升150mm后進行,滑升過程需做好脫模混凝土檢查。值得注意的是,初次模板滑升必須緩慢進行,并做好液壓控制系統、提升系統、盤面及模板變形的全面檢查,混凝土表面情況的分析和觀察需派專人負責。如出現模板變形、爬桿彎曲、混凝土表面缺陷等問題,可采用千斤頂自身糾偏、撐桿加壓復原、高一標號砂漿修復等應對措施,由此抽水泵站的施工質量得到了較好保障。
3結論
綜上所述,滑模施工工藝可較好服務于水利工程施工,在此基礎上,本文設計的工程實例,則提供了可行性較高的滑模施工工藝應用路徑,而為了更好保證滑模施工質量,必要情況下的簡易滑模系統應用同樣需要得到重視。
參考文獻
[1]尹理軍.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滑模施工工藝分析[J].科技展望,2015,25(06):72.
[2]任玉香.滑模施工工藝在水利施工中的優勢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0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