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對待產的孕婦實施護理新模式促進其自然分娩的應用價值。方法:從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間在我院進行分娩的孕婦中隨機選取116人,將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常規護理組和新模式護理組,每組58例,兩組研究對象分別接受常規護理和新模式護理兩種不同的護理模式,統計分析護理服務對于兩組研究對象分娩結局的影響,并比較兩組中自然分娩研究對象活躍期、第一產程時間、第二產程時間、產時出血量以及產婦滿意度等指標的情況,以反映護理新模式的應用效果。結果:常規護理組58例研究對象中有53例自然分娩,5例剖宮產,剖宮產率為8.62%,其中自然分娩研究對象活躍期為(23.36 ±2.85)h,第一產程為(23.29 ±3.46)h,第二產程為(0.91±0.25)h,產時出血量為(211.07±13.46)ml;新模式護理組58例研究對象中有57例自然分娩,1例剖宮產,剖宮產率為1.72%,其中自然分娩研究對象活躍期為(21.58±3.14)h,第一產程為(19.98 ±2.76)h,第二產程為(0.79±0.55)h,產時出血量為(186.32±16.25)ml;常規護理組中有56例研究對象對于護理服務“滿意”,滿意度為96.55%,新模式護理組中有49例研究對象對于護理服務“滿意”,滿意度為84.48%,相比常規護理組,新模式護理組自然分娩的研究對象剖宮產率較低,活躍期、第一產程、第二產程時間均較短,產時出血量較少,滿意度更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相比常規護理,對待產的孕婦實施新模式護理能更加顯著的降低剖宮產率、縮短自然分娩過程中的活躍期、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的時間,并減少分娩時出血量,可予以推廣。
關鍵詞:產科;,自然分娩;,剖宮產率;,護理新模式,;滿意度
剖宮產術可能引起瘢痕子宮等情況,在分娩狀況允許的情況下,臨床上鼓勵產婦進行自然分娩[1]。對于孕產婦采取適當的護理方式旨在促進其自然分娩,消除患者焦慮不安等情緒,并減少分娩過程中孕產婦的疼痛和出血[2]。本研究隨機抽取在我院進行分娩的孕婦進行隨機分組,分別給予常規護理和新模式護理兩種不同的護理模式,統計分析護理服務對于兩組研究對象分娩結局的影響,反映護理新模式的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
從2018年5月-2019年5月期間在我院進行分娩的孕婦中隨機選取116人,將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常規護理組和新模式護理組,每組58例,兩組研究對象分別接受常規護理和新模式護理兩種不同的護理模式。兩組研究對象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保證了分組過程中的抽樣隨機造成的誤差不會影響研究結果。
1.2 護理方法
常規護理方法:根據產科護理相關指南進行干預,并進行相關健康教育,按照新產程定義的標準及相關指南操作,注意及時處理不協調宮縮,教會產婦呼吸配合方法,進行全程監護,必要時選擇剖宮產。
新模式護理方法:新模式護理組研究對象在接受常規護理服務的前提下,接受額外的護理服務。主要護理措施如下:術前做好心理護理,針對研究對象對于分娩的恐懼、焦慮不安等情緒,幫助其平穩心態;保持母親與日常護理者的良好關系,可以減輕宮縮引起的疼痛,促進母親產后恢復,使產婦在生活中更積極。從心理上講,護理人員與母親建立并保持良好的關系,通過溝通和鼓勵,幫助初產婦減輕自然分娩的恐懼、悲觀和焦慮。同時,護理工作人員為孕產婦講解分娩過程和分娩呼吸指導,以及分娩注意事項,使孕產婦在分娩前充分做好心理準備;其次,在飲食方面,指導孕婦多吃高蛋白、高纖維的食物。指導孕產婦飲食更加多樣化,增加其能量攝入;在行為方面,分娩前,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地在舒適的位置運動,分娩后盡快下床。在第二產程注意為產婦進行適當的穴位按摩,注意主動護理、主動干預,提升產婦對于自然分娩的信心。
1.3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中滿意度等計數資料的比較分析運用χ2檢驗;平均年齡、時間和BMI平均值等計量資料的比較分析運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檢驗水準設定為α=0.05。
2 結果
常規護理組58例研究對象中有53例自然分娩,5例剖宮產,剖宮產率為8.62%,其中自然分娩研究對象活躍期為(23.36 ±2.85)h,第一產程為(23.29 ±3.46)h,第二產程為(0.91±0.25)h,產時出血量為(211.07±13.46)ml;新模式護理組58例研究對象中有57例自然分娩,1例剖宮產,剖宮產率為1.72%,其中自然分娩研究對象活躍期為(21.58±3.14)h,第一產程為(19.98 ±2.76)h,第二產程為(0.79±0.55)h,產時出血量為(186.32±16.25)ml;新模式護理組中有56例研究對象對于護理服務“滿意”,滿意度為96.55%,常規護理組中有49例研究對象對于護理服務“滿意”,滿意度為84.48%,相比常規護理組,新模式護理組自然分娩的研究對象剖宮產率較低,活躍期、第一產程、第二產程時間均較短,產時出血量較少,滿意度更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給予孕產婦精細護理,是一種新興的護理模式,它要求護士不僅要加強對孕產婦的關注,還要注意其心理、環境、身體因素等影響分娩結局的因素,是一種基于患者的社會、文化和身心需求的個性化護理方法。它包括對飲食、心理、行為等情況的指導和干預,有助于改善產婦的周圍環境,減少甚至消除臨產時的恐懼和焦慮[3]。本研究結果表明相比常規護理,對待產的孕婦實施新模式護理能更加顯著的降低剖宮產率、縮短自然分娩過程中的活躍期、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的時間,并減少分娩時出血量,可予以推廣。
參考文獻:
[1]?剖宮產術后瘢痕子宮再次妊娠陰道分娩的臨床分析[D]. 鄭州大學, 2016.
[2]?劉馨. 分娩方式健康教育在孕產婦分娩過程中的影響[J]. 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 2014(3):59-60.
[3]?文仙. 淺談整體護理模式在護理工作的重要性[J]. 內蒙古中醫藥, 2014, 33(9):120-120.
作者簡介:姓名:周憶文(1984.7.12--);性別:女,籍貫:浙江溫州,學歷:本科,畢業于溫醫科大成人學院,現有職稱:主管護師,研究方向:臨床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