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明霞


摘要:目的:研究介入護理在腦血管病介入治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從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腦血管病介入治療患者中選擇72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6例,其中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利用介入護理方法,對比兩組生活質量評分與并發癥出現率。結果:觀察組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并發癥出現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腦血管病介入治療患者當中提供介入護理的效果良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水平的同時減少患者并發癥出現率,臨床應用價值高。
關鍵詞:介入護理;腦血管病;介入治療;應用效果
臨床上腦血管疾病屬于常見且多發的疾病,隨著人們生活習慣、飲食結構的變化,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逐年上漲,患者致殘與致死率逐步上升,因此治療腦血管疾病尤為關鍵。介入治療在腦血管疾病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消除病癥,改善預后效果,可是介入治療會帶來部分并發癥,加大患者治療痛苦,對恢復產生影響。因此,此次研究將具體分析介入護理在腦血管病介入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腦血管病介入治療患者中選擇72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6例,對照組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為46-76歲,平均年齡為(60.44±4.51)歲;觀察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為46-75歲,平均年齡為(60.43±4.51)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未有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方法,觀察組利用介入護理方法,
1.2.1術前護理
由于腦血管疾病患者對疾病并不了解,對預后效果不確定以及治療產生的經濟負擔等因素,所以會出現一系列的不良情緒,這些不良情緒將會導致患者出現心絞痛、冠狀動脈異常收縮等心血管疾病。因此,術前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詢問患者精神與心理狀態,及時對患者的不良情緒進行干預,幫助患者了解到介入手術的必要性,增強患者對治療的信心。
1.2.2術中護理
護理人員陪同患者進入到手術室當中,幫助患者保持舒適的體位,詢問患者是否舒適,為患者介紹手術室環境,安撫患者,提高患者手術治療信心。手術當中嚴密觀察患者表情,在不影響手術的前提下及時為患者按摩,減輕患者緊張心理。此外,顱內血管支架置入可能會出現心臟驟停、低血壓的情況[1],要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
1.2.3術后護理
介入手術會帶來部分并發癥,護理人員要緊密觀察患者在手術當中的各項生命體征,一旦發現腦血管痙攣要立即停止手術。手術之后要進行常規低分子肝素抗血栓處理[2],適當對包扎松緊程度進行調整;護理人員要對患者術后心率、血壓情況進行監測,一旦患者出現異常要立即通知醫生進行處理。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生活質量評分與并發癥出現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0.0來進行數據分析,利用P<0.05來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生活質量評分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詳細見表1。
2.2術后并發癥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出現率情況見表2。
3討論
臨床上治療腦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是介入手術,其技術要求高、手術風險高,因此要利用有效的護理方法來增強手術治療的效果。手術者要熟練掌握手術知識與技巧,給患者提供有效的護理,確保介入治療順利展開,加強預后效果。介入護理是針對腦血管介入治療提出的有效的一種護理方法,貫穿于腦血管介入治療的全過程中[3],利用術前、術中、術后的護理來降低并發癥出現率,改善患者預后效果。
此次研究結果表示,觀察組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的并發癥出現率低于對照組(P<0.05)。
總之,腦血管病介入治療患者當中提供介入護理的效果良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水平的同時減少患者并發癥出現率,臨床上具有非常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郭軼敏.介入護理在腦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系統醫學,2018,3(19):166-168.
[2]任婷婷.介入護理對腦血管介入治療效果與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7,14(30):69-71.
[3]馬梅林.介入護理在腦血管介入治療患者中的應用[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7,49(07):884-885.
用價值[J].健康大視野,2019(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