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瑋恒
世間草木皆有根,有根,便有靈。吸收日月精華,凝聚浩然正氣,才孕育出中華大地上的草木蟲石谷。它們習性各異,靜躁不同,每一味藥材都被賦予了不同的靈魂。靈魂為天地之氣,故中藥在煎熬時萬般要求,是為化天地之氣于一只碗,調正氣,壓邪氣。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藥理,實則為道理。中藥之道,中庸之道,是以天地萬物調和本體,以求水火相濟,陰陽相合,五行相制。以生命續養生命,是謂道。道者,取之于天地,用之于天地。如古人所云“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所共適。”
這與西方的無靈之體相比,無疑多了溫情與道義。以冰冷的鋼鐵器械來剖割人體,試圖將人體等同于機器,只可謂之“治病”。而華夏古之醫者,深諳古本藥性。行醫問道,背負箱篋,行走于江湖,歷盡萬難尋覓靈草生長的幽徑或險峰,采集晾曬,五藥的靈性注入醫者的心血與虔誠,故而可“醫病”。
諸藥以草為本,神農氏嘗百草,始有醫藥。想來神農當年定是這般,翻越千山,去覓萬物之靈。遍嘗百草,不僅是嘗口中的辛甘酸苦咸,更是傾聽每一株生命訴說著的故事。是藥三分毒,神農氏何以遍嘗百草而詳述其功,后世眾說紛紜。或曰“神農氏玲瓏玉體,能見其肺肝五臟,因而能化百毒”,也有傳說因食斷腸草,不能解其毒而崩。上古之事,不得而知。但我堅信是其精其誠打動了靈草,它們親口哼唱著自己的歌,神農謹記,后著書。百草的偉大,不亞于神農。
最喜置身于草藥房中,歷數橫縱成列的藥匣,細細品讀用毛筆粘著漿糊寫上的藥名。銅戥上日久磨出的痕跡和附著的藥末,靜靜地躺在案上復述著時光。指尖纏繞著繁復繾綣的藥香,是那種古舊而樸素的味道,使人聞而心靜。幻想著,世上總該有一處藥王谷的存在。藥王掌管著這里,而藥草皆為仙子,美幻不可方物。霓為衣兮風為馬,虎鼓瑟兮鸞回車。是世外桃源,是處在甚囂塵上的時代的我奢求的一方安愉。也許我可以在那里探尋炎帝神農的遺蹤,或是藥王孫思邈曾住過的山谷。聆聽仙子們的故事,和那無從考證的上古傳史。
醫者,仁心。藥者,匠心。中醫為國之精粹,其智慧光芒穿透歷史,跨越時空而歷久彌新。國人自是不該忽視這難掩光熠的珍寶。惟愿我做華夏之信徒,自此追尋古人之足跡,讀萬物之言語,行天地之大道,宏中醫之大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