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亮
摘 要:舞蹈藝術是一門綜合性、藝術性很強的藝術門類,需要眾多學科在舞蹈藝術中實現交叉和互相作用,進而實現舞蹈藝術的豐富多彩。本文從舞蹈編導的分類出發,分析了文學藝術在舞蹈編導中的作用,最后提出了舞蹈編導中的文學藝術表現手法。
關鍵詞:舞蹈編導;文學藝術;表現手法
舞蹈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藝術形式,也是人們比較喜歡的一種藝術表演形式。在大型文藝表演中舞蹈是節目的主要組成內容。要想能夠將舞蹈更好的展現出來,受到觀眾的認可和好評,需要編導能夠對舞蹈的創意、動作以及表現形式進行周密的編排,還要注意將文化元素與藝術元素相結合,從而將舞蹈中蘊含的文化、思想以及情感通過舞蹈的動作和表演形式展現出來,體現出舞蹈的靈動性。
一、舞蹈編導的基本類型分析
目前舞蹈編導類型主要是慶典類編導、商業類編導以及綜合類的編導三種基本類型。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以及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在商品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人們的精神需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以商業為目的的舞蹈表演越來越受到關注與重視,大量的以商業舞蹈表演為目的的團體不斷的涌現出來。商業類型的舞蹈編導工作,是借助舞蹈強烈的感染性來達到宣傳與營銷商品的終極目的一種編導類型。慶典類舞蹈編導活動主要依附于大型的企業單位而進行的節日慶祝、大型活動或者晚會等活動進行氣氛營造工作的一種類型。與商業舞蹈編導要求不同,這種類型的舞蹈要求編排中具有一定的主題與要求,在渲染活躍氣氛的同時,編導過程中還要注意與晚會主題內容的貼合,突顯出晚會主題的重要意義,因此對舞蹈的編導工作有著更高額要求,處于舞蹈細節的處理也要求更加的細膩,而綜合型舞蹈編導主要應用于專業的舞臺表演以及團體表演之中,特點更加鮮明。
二、文學藝術在舞蹈編導中的中作用
(一)激發舞蹈藝術的創新點
舞蹈作為一種與人們生活關系密切,觀賞性較強的節目形式,要想進一步獲得觀念的認可和喜愛,必須要在進行改革和創新如一些傳統的舞蹈藝術形式,花鼓燈、秧歌、手鼓舞等民族舞蹈,在近年來都進行了重新的編排,在編排后既保持了舞蹈原來的特點,又符合了現代人們的欣賞觀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提升舞蹈審美效果
隨著時代的發展,改革開放以后,尤其是在當今信息技術發達,人們接受新鮮事物的程度不斷擴展,人們的舞蹈審美能力也有也很大的改變因此在作為舞蹈編導必然要重視舞蹈審美效果,關注觀眾的審美觀念,才能夠排出更多優秀的舞蹈作品,如央視晚會2009年的舞蹈《蝶戀花》就以其美妙的環境襯托,曼妙的舞蹈表現姿態,讓人們得以了舞蹈美的享受,受到了觀眾的喜愛。
(三)提升舞蹈效果
舞蹈效果是舞蹈編導追求的最終目標在整個舞蹈的編導過程中,不管是舞蹈的意境的營造,還是舞蹈細節的編排,最終是為了達到良好的舞蹈效果。如《千手觀音》是人們所熟知的舞蹈節目,并且每次表演都能夠帶給人們震撼和觸動,這就是在舞蹈的編導上做足了功夫,從而達到所要表現的舞蹈效果。
三、舞蹈編導中的文學藝術表現手法分析
(一)舞蹈編導中的語言藝術表現
藝術是遵循一定的規律發展的,藝術中各因素的結合和創新成就了藝術發展的必然。在原始社會中歌舞是由音樂、詩歌以及舞蹈組合而成,從其本質上分析,舞蹈的編排因素能夠使語言藝術與舞蹈的動作相結合。在我國的舞蹈作品中語言藝術多表現在以歌曲的形式進行舞蹈的編排,通過舞蹈的肢體動作以及形式來體現出歌詞中的意境,所以其中的語言藝術主要是指歌詞的藝術形式,通過樂曲和歌詞的輔助,使舞蹈的魅力得以有效的展現。舞蹈是人體的藝術,其表達出的語言既形象又具有一定的意義,舞蹈的語言是指外在表現出來的形象和神態,而意是指通過舞蹈的編排表達出的思想和內涵。其中象主要體現在動作上,而且舞蹈的表演技巧以及風格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表演的成功與否。風格是一個成功的舞蹈所表現出來的基本特征,通過對自己風格律動的體現能夠展現出舞蹈獨特之處。以《牛背上的搖籃》這支舞蹈為例,舞蹈中刻畫的少年形象就是以身披藏袍、坐在牛背上揮舞衣袖馳騁草原的形象為主,要求男演員要具有沉穩的特點,從而表現出牦牛奔放的天性,從舞蹈語言上表達出的思想也正是觀眾對生活中的情感體驗。
(二)舞蹈編導中的抒情手法分析
舞蹈編導中的抒情主要是通過借物抒情來實現的,從演員和舞蹈的外部形象入手,并深入到表演的內部,融入編導的想象。由此可見舞蹈編導的想象力和模仿力是其基本要素,同時編導的編舞思路與現實是否相符也是影響文學感受向舞蹈動作轉化的主要因素。舞蹈藝術本身具有抒情的特點,而且這一特點能夠追溯到古代人類的舞蹈表演中。舞蹈的表演形式主要采用象征、比喻以及擬人等手法,通過人體連貫的動作來展現出人們的真實感受,從而使觀眾能夠在欣賞的過程中領悟到舞者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思想。以我國著名的舞蹈《荷花舞》為例,其在表現形式上不僅具有和諧妙曼的動作、優美的旋律,同時還具有超凡脫俗的意境,從而創作出了荷花美好的形象,其中抒發的情感是無法用語言所描述的,但是卻能夠激發出觀眾對和平以及祖國的熱愛,這也從側面彰顯出了舞蹈的魅力。
(三)舞蹈編導中的敘事手法分析
在我國許多著名的舞蹈中并沒有歌詞,舞蹈演員只是在優美的旋律中盡情的舒展肢體,整個舞蹈過程只通過音樂的烘托和配合來進行展示,從而使舞蹈的思想更加開放化,人們可以從舞蹈中展開想象,為情感的抒發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天地[3]。以著名的芭蕾舞蹈《天鵝湖》為例,其中王子和天鵝相遇時的情境體現出的就是敘事的手法,在整個相遇的過程中,通過舞蹈的肢體語言闡述出王子初遇天鵝時的提防、恐慌的心理,而通過逐漸的發展,王子的心理開始逐漸的放松、相信,最后逐漸對天鵝萌生愛意,通過一系列的舞蹈動作和音樂背景的烘托,增強了舞蹈的感染力,達到無聲勝有聲的意境。
四、結束語
舞蹈編導是整個舞蹈的核心和關鍵,對于整個舞蹈的美感和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一個完美的舞蹈編導可以將要表達出來的已經用動感的方式體現出來,現在的一些舞蹈更是將文學藝術加入了舞蹈的編導中,實現了舞蹈和文學的有效合理融合,更體現了舞蹈藝術的多元與豐富。優秀的舞蹈可以讓人百看不厭,往往都會引起觀眾的共鳴,而這些舞蹈都是將文學藝術很好的融入到了舞蹈中去,所以文學藝術和舞蹈藝術的融合是舞蹈編導的關鍵和基石。
參考文獻:
[1]安華文.淺談舞蹈編導中的文學藝術表現手法.作家,2013(16):219-220.
[2]陳雙媚.淺談舞蹈編導中的文學藝術表現手法.科技信息(學術版),2010(23).
[3]寶勒爾.淺談舞蹈編導中的文學藝術表現手法.才智,2014(35):1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