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穎
摘要:陜北剪紙因其自身獨特的魅力屹立于中國傳統文化之林,不僅體現在它的藝術特點,也表現在陜北剪紙背后所蘊含的文化意義。將剪紙中的線條變換、空間分布、夸張造型等技法巧妙地運用在現代漆畫創作中,是對漆畫表現形式的創新,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促使藝術的創新也加快了步伐,漆畫也是如此。這種創作方式讓漆畫不僅具備剪紙的特征而且也是剪紙精神的延伸,強調歷史的傳承與時代的創新,兩者相互交融。
關鍵詞:陜北剪紙 ?漆畫創作 表現形式 創新
剪紙是陜北一種普遍流行的民間藝術, 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代代傳承。由于它所處的地理位置及風俗人情,相比東南地區、西南地區更加粗獷、雄壯、簡練、淳樸,又不缺乏南方剪紙的工巧精致、寫實秀麗。它衷情于黃土高原的窯洞,衷情于質樸平實的百姓,一大批民間剪紙藝術家在這滿是風情的黃土地上剪出他們的精彩人生。陜北剪紙主要以單色剪紙為主,是一種明快、樸素、大方的表現形式,在單純中求豐富,變化中求統一,通過處理好畫面空間分布的關系,雖是單色卻絕不單調。在整體線條的運用上也是粗細相宜,將剪紙藝術的鏤空技法、夸張造型、空間分布、風格特征、變形等創作技法巧妙地融入漆畫藝術的創作與表現中,讓漆畫更貼近于民間生活,體現出陜北的味道,同時要能表達思想情感,突破常規的表現形式來傳達作者的內心所想。
一、陜北剪紙與漆畫的相互結合
1. 剪紙中的線條變換在漆畫創作中的應用
把剪紙中的線條變換方式運用在漆畫的創作中,使整個畫面生動活潑,所繪形象更加具體化、形象化。線條在藝術創作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剪紙中最大的特點就是線面結合,通過各種形式的線條來描繪物象的外觀,線條的舒展流暢、蜿蜒曲折、粗細交替不僅可以用來描繪生動的形象,而且也是作者內心情感的表達。陜北剪紙多表現民俗特色、民間生活,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為大家所喜愛,中國民間剪紙藝術大師高鳳蓮老師的剪紙作品,自由灑脫、畫面活泛,并不是為了剪紙而剪紙,她的作品中畫面就像活了一樣有血有肉,把生活中的元素運用組合的方式呈現出來。
作品《黃河魂》中用33張紅紙拼湊而剪成的近 10米巨幅畫卷,將奔騰不息的黃河水幻化成龍頭馬尾的神獸,象征著波瀾壯闊的黃河精神和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更是體現了陜北老百姓的質樸生活。在這幅作品中,最引人矚目的就是這一神獸,同時邊角花花也有不少出彩的地方,這兩者最大的區別就是線條的變換,神獸頭部的眼睛、嘴巴、龍角等是用較粗一點的來表現,而面部的花紋則用細小的線條表示,展現了神獸的威嚴、兇猛,又不乏細節處理,粗中有細,細中有粗;周邊的花草、窯洞等,較多運用細線來表現,窯洞的窗戶窗花、枝條藤蔓與窯洞大門、樹葉花朵形成對比,線條流暢、布局絕美。在王向陽的漆畫作品《線條》中,描繪了魚在水中游的生動畫面,而線條構成的水就是整個內容的重點,線條的蜿蜒曲折、粗細交替、長短不一都是象征著水流的變化,畫面中的元素雖然簡單,但并不單調。當線條運用在漆畫創作中,如描繪連綿不斷的山脈,就可以用粗細交替的線條,粗的輪廓體現了磅礴的氣勢,而細的青苔草木是生命力所在;又可以進行花的創作,這一類主題也是使用最多的,在枝葉花瓣處理中,人們也會注意到花蕊、葉脈、抽出的枝條等都是細微之處,可以用細線來表示,但在鑲嵌、髹涂等裝飾方法上,也可以根據情況做出細線與粗線的不同線條效果來;又如亭臺樓閣的刻畫,用線條粗細變換來表現距離的遠近,也可以表現建筑不同部位的構造。這種線條變換既能用來描繪輪廓使用,又能在涂染步驟使用,在一幅作品中相得益彰。
2. 剪紙中的空間分布在漆畫創作中的應用
把剪紙中的空間分布運用在漆畫創作中,使刻畫形象更有體積感、層次感。 空間觀念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而剪紙和繪畫相似,都是利用二維的平面來體現有深度的空間,在剪紙作品中,畫面中側面人物可能會出現兩只眼睛,牲口也可能會出現兩個頭,更有出現前后人物疊在一塊的場景,也時常把天上的太陽、月亮、星星、飛鳥等于地上的人物、建筑同時安排在一個畫面,做出層層壘高或隔物換景的形式。剪紙中善于把某一物象的活動過程表現出來,例如老虎的尾巴剪成兩條,但這兩條尾巴的擺動軌跡又是完全不同,這就是尾巴運動的一個過程。還有雙頭雞,雞的一個特征就是愛扭來扭曲,把它塑造成兩個頭也表現了扭動過程,人物頭像有時也會這樣刻畫。這些都是體現了不同的空間安排,構圖飽滿、主次分明、疏密均勻。
在陳金華教授的漆畫作品《印象特區·廈門演武》中,畫面將建筑運用3個層次分明的部分來表現,同時建筑的描繪又不是完全的寫實,他善于在空間與形體關系中捕捉一些超過物體特征的畫面節奏和秩序,創作更注重感性、意象、動態等。在漆畫創作中好多作品都是表現場景,這里就可以運用剪紙中的層層壘高,將每一部分都按照順序排列下來,沒有刻意的去強調空間,但整個畫面又并不是沒有空間,同時也可以將形象疊在一塊,遮擋的部分也呈現出來,比如在表現瓜果蔬菜的時候,將瓜果中心的籽展現出來,這種拋開的造型表現形式在剪紙中就是普遍形式,表現出豐富的想象力和細微的洞察力。將不能觀察到的現象,憑借著主觀經驗的推斷展示出來,使空間建設突破現象表層,而深入其內部,直接反應表象掩蓋下的物象實質。靈活運用空間的分布特點,讓作品更有表現力,在視覺上更有沖擊力,把不可能變為可能,對表現素材進行大膽取舍,將不同時間,不同空間放在同一畫面中,借助平面來表現三維甚至多維空間,利用局限追求廣闊追求造型的完整性。
3. 剪紙中的夸張造型在漆畫創作中的應用
把剪紙中的夸張造型運用在漆畫創作中,讓原本普通的形象變得更有趣味性、深刻性。剪紙中的形象大多來源于日常生活,表現節日民俗、辛勤勞作、風土人情以及神話故事等,在塑造這些形象時,既要體現物象的形式特點,也要達到裝飾的目的,對某個部分進行增減、變形、夸張、想象等方式進行重造。剪紙的夸張,體現了創作者對生活理想的裝飾效果,對美的追求精神的欲望。在剪紙作品中,人物頭部都比較大,可能是為了體現大腦的聰明,或者是長壽的象征;在如抓髻娃娃的形象中,經常會在肚子里加一朵花,手上放個雞、兔子等都是生殖、繁衍的象征;一些牲畜的漩毛也進行夸張的處理成為身上的裝飾花紋,可能看上去有諸多不合理之處,但整個畫面并不突兀尤為和諧,充滿了生活的樂趣,這些作品想象豐富,構思奇特。把這些技法運用在漆畫創作中,并不是將剪紙中的夸張元素、紋樣圖案直接嫁接到漆畫中,而是通過自己的理解與感受把所要描繪的物體進行加工整合成新的形象進行再創造,畢竟我們不是原樣照搬生活的原型,理解那些鏡頭里描述形象和行動的語言,造型夸張同樣也是藝術家宣泄情感的一種方式,是藝術家高超技巧的體現。
中國現代漆畫創作家韋潞在《靜聽花語》系列的作品中體現了民間剪紙藝術與現代漆畫的結合,在這幾幅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以及大面積的植物肌理都是根據剪紙原稿的感覺進行創作,采用夸張、嫁接的特點,整幅畫面只是用一個概括的人體造型來表現,在連接著植物的形象,畫面沒有多少線條,人體采用黑色的透明綠,團塊狀的造型,只有腳趾手指是整個人物的表情所在,再加上植物的線條刻畫,簡約的色彩、概括的造型、單純的技法與背景形成一亮一暗的強烈對比。雖然刻畫內容寥寥幾筆,物象也很簡單,但并不單調乏味,在簡潔中又有細節處理。這樣的創作手法更能凸顯主體,抽象的方式并不會讓人們看不懂畫面中的景象,而是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間。在漆畫創作中,不管是人物造型,還是場景植物,打開我們的思維讓豐富的想象力來做主,但要同時注重所表現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特征。
二、陜北剪紙與漆畫創作相結合的優勢
1. 推進了陜北剪紙的發展歷程
陜北剪紙作為一門獨特的民間藝術,是黃土高坡寶貴的優勢資源,它古拙的造型、粗獷的風格、有趣的寓意、多樣的形式、精湛的技藝,是對陜北地區文化習俗的傳承,更體現了當地人民對于生活的熱愛與向往。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傳統的民間剪紙藝術與民俗文化在保留自身根源的同時也要和時代做一個完美的結合,這樣才能使民間藝術的發展更上一層樓。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要尋找到創新點,并不是對原有文化一味的照抄,或是完全否定新的事物,當剪紙技巧運用在漆畫創作中,也不是要完完全全按照剪紙的方式來,把剪紙作品的形式、布局一模一樣的套用在漆畫稿子,而是找到值得學習的地方加入自己的想法進行創作。
這種創新方式使陜北剪紙的風格特征得到了巨大發展,同時也把陜北地區特有的文化習俗以不一樣的方式傳承下來,更重要的是研究角度得到擴展,傳統與當代的相互碰撞。在信息時代的大背景下,現代年輕人的審美條件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也要根據欣賞者的要求做出改變,適應時代潮流,讓它不再是單純的在紙上剪刻花紋、裝點生活,運用到不一樣的載體,體現同樣的精神風貌,來表達生活中的喜怒哀樂,生活瑣事。二者的結合,使剪紙的含義不僅僅只停留在紙張的表面,要讓它所體現的技巧文化得以延續。
2. 豐富了漆畫的表現形式
漆畫這一既古老又年輕的藝術,不斷地突破常規尋求新的表現方式,力求思想與技巧達到統一的高度,將剪紙中的技巧妙地運用到漆畫上,豐富了漆畫藝術的表現形式,使漆畫藝術有了全新的審美特點,為漆畫創作注入新鮮的血液。二者相比較,就會發現在選題和內容上有許多共同點,雖然兩者在造型塑造、材料運用和載體傳播各有千秋,但并不會阻礙欣賞者產生美的感受以及作者對生活的表達。對漆畫的研究,不止著手于它的材料表現、創作主題、風格特征,在這些基礎上也要積極尋求藝術的不斷創新,強調繪畫性和裝飾性的結合。
現代漆畫經過多年的發展,廣泛吸收不同地域、不同畫種的優點,不斷貼近時代和地域生活,更多的現代設計元素也運用到漆畫創作中,豐富多彩的大漆顏色、多種多樣的鑲嵌手法,造就了漆畫的蓬勃發展。漆畫的繪畫語言多通過肌理來表現,漆本身的質感和磨痕更豐富了漆畫創作,將剪紙中的線條變換、空間分布、夸張造型等技法加以運用,讓漆畫作品有了更多地細節體現。把剪紙特點運用到漆畫中的方式,是將現有的漆畫表現形式在不破壞固有的傳統規律,加入不同領域值得借鑒的優勢,是漆畫的創新,也是不同領域的傳承。二者的結合,使漆畫不僅在形式上對剪紙有所借鑒,更重要的是將漆畫創作發展的更加多元化。
三、結語
陜北剪紙包含著濃郁的泥土氣息和鮮明的地域特色,在發展進程中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它來源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來源于神秘的古代傳說,將陜北的民俗風情都刻畫在一張張簡單又耀眼的紅紙上,訴說著這個地方的神奇與魅力,將老百姓的心愿與祝福通過剪紙來傳達給后代。陜北剪紙不拘泥于固有的創作模式,在造型、構圖方面具有濃厚的裝飾性,藝術形式生動活潑,人物動態依性而動,樸素、稚拙、詼諧風趣。如今的剪紙已經染上新時代的色彩,但其中蘊含的歷史、情感和價值理念是永恒不變的。以紙張為皮,承載著剪紙藝人的心血和愿望,來表達陜北的的民間風情和民俗文化,多姿多彩的社會風貌和思想感情造就了這里的民間剪紙藝術。
漆畫以最初漆器上的附屬品一直發展到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品,如今的漆畫經過多年的沉淀和完善,不僅立足于中國傳統漆藝,而且積極借鑒外來思想和文化,通過創新形成自己的風格。漆畫本身就是一個集繪畫與裝飾為一體的畫種,呈現出豐富的視覺效果,現代漆畫區別于傳統的漆畫,不單單是顏色的客觀描繪,通過其他技法的加入給現代漆畫帶來新的發展,將漆畫語言的豐富性、漆畫材料的綜合性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也要將作者的情感通過漆畫這一媒介向大眾體現,同時作為漆畫家也需要進行多角度的分析和嘗試來進行活躍的創作,以促使漆畫更快、更好地發展。
我們要不斷地學習與探究,不要只停留在一個方向里縱向深挖,對此之外的世界不聞不問,這樣只會使傳統文化止步不前,善于將中國博大精深的歷史作為創作源頭。發掘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傳承與發展齊頭并進,在豐富多彩的文化交融中,找到自己的獨特風格。
參考文獻
[1] 王順,何顏清.論傳統漆藝到現代裝飾漆畫的發展態勢[J].美術大觀,2018(9).
[2] 李倫、朱斌.漆畫藝術與設計[M].暨南大學出版社,2017.
[3] 陳劍.延安魯藝“血液中”流淌的革命性與宣傳性[J].文化藝術研究,2017.
[4] 宋保樹.剪紙與剪藝人生[M].九州出版社,2014.
[5] 胡玉康,潘天波.大漆與中國文化[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01.
[6] 葉銳仙.陜北剪紙的文化意蘊研究[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3(7).
[7] 鄭詳曄.韓國現代漆畫的發展狀況[J].裝飾,2006(12).
[8] ?朱益民,肖飛.中國漆畫藝術的現代審美[M].江西美術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