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華
摘要:早在很久以前,人們在從事生產勞動之余,便學會了運用舞蹈來表達豐收的喜悅或者慶祝勝利。舞蹈通過富有旋律性的連貫的動作來進行人與人之間肢體上的表達和交流。這種交流不受種族、地域和語言的限制,通過肢體動作或者面部表情來表達情感,講述故事,反映生活。舞蹈可以借助舞臺,也可以自由的創造舞臺,是一種能夠帶動別人的、參與性極強、關注度極高的文化活動形式。群眾舞蹈以群眾為主題,可出現在廣場、社區、公園等公眾場合,是群眾喜聞樂見的自娛性活動,詮釋著人民群眾的思想和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利用群眾的舞蹈生活提升群眾的文化意識,在新時代背景下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群眾;舞蹈生活;提升文化意識
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飛速發展使得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隨之而來的是我國國民需求的大幅轉變。過去以吃飽穿暖為發展目標,而今社會的主要發展矛盾早已改變,人民群眾與文化需求兩者之間的發展矛盾才是現在的主要矛盾。當前我國社會各個階層人群對文化的發展需求層次分明,不同的人群對文化有著不同的需求,而我國的群眾文化生活正是由這多彩的文化需求共同組成。在這個時期,群眾舞蹈迅速發展,舞蹈生活深入千家萬戶,成為融合社會各個階層人群休閑娛樂活動的一種重要形式。進行群眾舞蹈的活動過程,潛移默化的陶冶了人民群眾的情操,提升了群眾的精神文明,也極大地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在當前階段,如何在群眾的舞蹈生活中提升群眾的文化意識,促進人民群眾的文化水平的提高,是解決當前社會的發展矛盾、促進社會發展進步的關鍵問題。本文將從多個方面闡述群眾的舞蹈生活對于提升群眾文化意識的作用以及如何在群眾舞蹈生活中有效提升群眾的文化意識。
一、群眾舞蹈的含義
群眾舞蹈是我國當前形成的一種新的舞蹈表演形式。這種舞蹈表演方式與專業的和傳統的民族舞蹈有一定的區別。民族舞蹈具有濃厚的民族氣質,能夠表達民族風情和本民族的人文風氣、風俗習慣。而群眾舞蹈不需要高超的技藝水平,其本身并沒有被賦予太多的意義,強調的是它的娛樂性和群眾參與性。群眾舞蹈不局限于某個民族或者某個地區,能夠適應絕大多數群眾,甚至融合多個民族和地區的風俗習慣。群眾舞蹈使人心情放松,具有更大的隨意性。
人民群眾在舞蹈生活中群體的配合程度不需要很高,始終處于享受的、放松的狀態,不必受到其他各方面影響,因此全國各地的群眾舞蹈活動都能夠有序進行,廣場舞也逐漸成為勢不可擋的潮流。群眾舞蹈的發展體現出現階段人民思想文化水平的提升以及對于精神文明的需求,是我國人民群眾多彩文化生活的一種直觀表現。當前群眾舞蹈生活已經深入到我國各個地區,逐漸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人民群眾帶來了許多樂趣。
二、群眾舞蹈生活對于群眾文化的意義
(一)培養群眾的全面品格
群眾舞蹈是我國多彩群眾文化中的重要的組成部分。群眾的舞蹈生活對于培養人民群眾健全的個人品格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群眾舞蹈生活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推動力。人民群眾在進行舞蹈活動的過程之中,對音樂和肢體動作的美的欣賞能力逐漸改善,可以有效的培養和增強自身對周圍美好事物的感應能力,提升自身的價值觀和審美意識。長期追求美的事物會潛移默化的改善人的思維方式,在這種文化氛圍的熏陶之下,人們更容易形成真善美的個人品格。
群眾舞蹈雖然是一種娛樂方式,但是想要真正參與到群眾舞蹈活動中并獲得樂趣就必須在活動中不斷地克服困難,一次次的突破自我。長期的堅持學習能夠使人獲得持之以恒的優秀品格,有利于培養人民的堅強的意志品質。積極向上的舞蹈精神給參與者帶來了更多的激情,有利于培養人民群眾的健全品格。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以及國家的現代化建設,需要的正是具有健全的人格的群眾。群眾的舞蹈生活對于增加社會正能量有積極的意義。
(二)強身健體,增強人民體質
群眾的舞蹈生活不僅是一種簡單地娛樂方式,現在也逐漸成為一種流行的體育鍛煉方式。在進行群眾的舞蹈活動過程中,人們通過肢體動作與音樂節拍的配合運動起來,擁有趣味性的同時,不知不覺間增加了很多的運動量,長期的舞蹈生活有效鍛煉了自身的身體素質,全民體質得到提升。
運動能夠從各方面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對于群眾舞蹈動作的選擇能夠不同程度的鍛煉到身體各部位。有些舞蹈對柔韌性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參加此類舞蹈活動可以提升身體柔韌度;有的舞蹈能夠鍛煉肌肉力量,促進身體的血液循環;有的舞蹈可以鍛煉到自身的平衡能力等等。長時間的舞蹈鍛煉在強健體魄的同時,還能使參與者感到身心愉悅,樂觀向上,培養自信的生活態度。精神面貌也產生很大的改變。由此可見群眾的舞蹈生活在人民生活中作用非凡,不可或缺。
(三)改變提升群眾思維能力
群眾舞蹈活動實際上也是一場大腦思維的活動。在舞蹈活動過程中,參與者需要根據領舞者的節奏來改變自己的速度和姿勢,通過眼睛所觀察到并反饋給大腦的內容,身體要及時的做出反應,怎樣協調身體跟上大腦的指令也是對人的思維和反應力的考驗。
長期舞蹈生活中,參與者都要集中精力,時刻關注并跟隨領舞者,還要思考和記憶整個舞蹈的節奏,這個過程對群眾的記憶力和感知能力的提升都有幫助。一定程度上舞蹈生活可以改變人的思維能力,促進大腦的活躍和智力的提升。
三、在群眾舞蹈生活中提升群眾文化意識
群眾聚集在一起進行的舞蹈活動給綜合管理和普及知識帶來了便利。群眾的舞蹈生活中,如何幫助提升群眾的文化意識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完善基礎設施,拓展活動區域
群體性的活動需要更加寬敞明亮的環境來進行,舞蹈藝術的傳播尤其如此。而現在城市居住環境擁擠,很多群體性的舞蹈活動無處施展,社區聚集的健身舞、大秧歌等的廣場舞因緊鄰居住地,且時間較晚,動靜較大,時常被投訴擾民。這些群體舞蹈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居民走出封閉的高樓大廈,進入市民運動健身的領域,相關的配套設施必須要及時跟上。
例如為社區增建活動廣場,或指定相應的活動中心,拓展活動領域。為群眾提供舞蹈道具和健身器材,為居民聚集區設立相關的部門和機構,定期組織群眾舞蹈活動,促進興趣相投的居民之間的情感交流,搞好鄰里關系,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二)提高群眾文化思想,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群眾文化早已打破過去傳統的單一個體的活動,開始流行起團體活動。我國各個城市的群眾文化都有地方差異,但是群眾舞蹈作為連接不同地域和文化差異的有效手段,與群眾文化意識的提升是相輔相成的。
在社區、街道等的地方組織活動,進行宣傳演講,讓更多的人在閑暇時間能夠對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形式有更多的認識和了解,逐漸意識到群眾文化的重要性。同時讓大家積極討論,主動參與到群眾舞蹈生活中來。相關部門可以根據地域特色進行組織宣傳,地方文化傳承下來的精髓有效的利用起來,融合在人民日常參與到的舞蹈活動中,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的傳播形式相結合,使得文化的傳承更加的生活化也更加深入人心,這樣文化意識才能覺醒得更快。
(三)積極組織舞蹈運動,倡導文化活動
群眾文化的思想意識大打開,有利于接下來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和開展。我國目前的現狀是,群眾舞蹈種類多樣,形式豐富。民間舞蹈、校園舞蹈、社交舞蹈等內容是分門別類,服務于不同的人群,形式上多種多樣,按照人民群眾不同的生活和情感需求,滿足著群眾不同的文化需求。這些舞蹈的形式需要大家共同付出,積極參與和組織相關的群眾舞蹈活動。
組織舞蹈活動的形式不僅僅是簡單地茶余飯后組織簡單的廣場舞,也需要相關的工作人員更有準備的舉辦活動,提高群眾參與率。組織人群觀摩,大力宣傳舞蹈活動在群眾文化中的重要性,講解群眾舞蹈的魅力和作用。其實很多群眾對舞蹈的熱情是有的,總是圍觀舞蹈活動卻很少主動參與其中,比如廣場上的東北大秧歌、國標舞等等很多人光看不跳,主要還是覺得難為情。因此相關的工作人員需要主動講解舞蹈活動的魅力,呼吁大家參與其中,倡導文化活動的有序進行。
(四)創新音樂和編舞,融入更多元素
舞蹈活動的豐富需要從內容方面進行改良創新。比如背景音樂的選擇不必拘泥于舞蹈原來的要求,可以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而舞蹈的類型也可以改良編舞,融合不同的動作,適應新的背景音樂或者在原有的背景音樂下進行動作改編,在重新塑造一場群眾舞蹈活動的過程中,不斷地融合進其他更多的元素。
廣場舞不一定放的是廣場舞的神曲,用節奏契合的流行音樂能吸引更多的參與者,新穎的舞蹈動作也可以是來自太極或功夫的良性改編,這樣在普通的舞蹈生活中,也能使人民群眾間接的接觸到更多的文化知識,從而加深對舞蹈活動的認識。這對于人民群眾思想文化領域的影響 是不可小覷的。多樣化的舞蹈生活元素的輸入,更能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
四、結束語
群眾的舞蹈生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群眾文化生活中的需求,對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起重大的作用。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在工作或生活上面臨的壓力使得每個人都急需放松。群眾舞蹈作為群眾文化的典型的表現形式,是一種良好的放松方式。群眾舞蹈不僅能夠強身健體,改變群眾的生活態度和精神面貌,還能培養群眾的意志品質,促進全民素質的提高。在群眾的舞蹈生活中,如何結合現狀,提升群眾的文化意識,讓其發展成為適應新時代發展的主流文化生活內容,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思考和探索的現實問題。
參考文獻:
[1]尹鑫. 倡導群眾舞蹈生活,提升群眾文化意識[J]. 神州, 2017(19):264-264.
[2]高素云. 論群眾舞蹈在群眾文化生活中的作用[J]. 藝術科技, 2017, 30(7):193-193.
[3]田晶慧. 群眾舞蹈在群眾文化中的作用與意義[J]. 戲劇之家, 2017(18):146-146.
[4]楊艷萍. 淺談群眾舞蹈在群眾文化生活中的影響力[J]. 群文天地, 2017(6):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