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軍 蘇小莉 王偉
【摘? 要】目的:探討圍手術期給予臨床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治療的患者采取護理措施進行干預的臨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于2018年9月-2019年11月診治的臨床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患者23例進行本次研究,將參與研究的患者隨機分成研究組(12例)與對照組(11例)。其中,對照組患者僅僅進行單純臨床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治療;研究組患者采取人工膝關節置換術進行治療后圍手術期采取護理措施進行干預。觀察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護理滿意度以及護理干預后患者出現并發癥現象的結果比較。結果:采取干預性護理的研究組在護理效果、護理滿意度等結果明顯比對照組患者更佳;研究組臨床護理并發癥發生現象明顯降低,和對照組之間的并發癥發生率數據存在明顯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采取干預性護理進行干預,明顯減少了患者臨床護理治療的并發癥現象發生,有效改善預后,明顯提升了患者臨床護理治療的生命質量,在臨床上具備相當重要的實踐意義。
【關鍵詞】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護理效果;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6-0242-02
臨床上采取人工膝關節置換術進行干預患者是由于其機體膝關節發生病變,在這種外科手術干預的基礎上能有效將病變干預導致壞死的膝關節組織進行代替,以有效消除患者膝關節壞死帶來的行動不便癥狀。但是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后患者圍手術期身體康復時間較長,給患者的身心都帶來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響,且會預后效果不佳,將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質量,同時會增加患者及家屬的負擔,為了提升患者術后疾病癥狀治療效果,明顯改善預后[1]。本文對圍手術期給予臨床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治療的患者采取護理措施進行干預的臨床效果進行探究。現在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我院于2018年9月-2019年11月診治的臨床人工膝關節置換術患者23例進行本次研究,將參與研究的患者隨機分成研究組(12例)與對照組(11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5例,年齡在24~50歲之間。研究組患者中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5例,年齡在22歲~55歲之間。參與研究的所有患者均采取人工置換術進行治療。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病史等基本信息結果比較不存在明顯,不具備統計學意義(P> 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取了人工置換術進行治療,術后留院觀察,醫護人員保持病房環境干凈整潔,空氣流通,確保病房環境舒適。同時加強對患者生命體征監測,如對患者進行日常體溫、血壓以及心率等定時進行檢測并記錄起來。研究組患者在圍手術期進行臨床護理措施進行干預,護理措施主要包括健康知識宣教、心理護理以及飲食指導、藥物干預等[2]。心理護理:患者在接受人工置換術治療后,機體早期隨著麻藥消退,臨床疼痛現象表現明顯,由于手術治療屬于創傷性干預治療,會導致患者臨床康復療程較長,因此在圍手術期患者極易產生消極等不良情緒,為了提升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降低疾病并發癥的發生幾率,關注患者的心理變化,給予適當的心理疏導,幫助患者建立起積極面對疾病的信心。臨床健康知識宣教護理:糾正患者對疾病發生機制、病因以及護理知識的錯誤認知,采取宣傳冊、海報等方式對疾病護理、治療方案以及注意事項進行宣導[2]。飲食護理:給予患者制定相應的飲食方案,充分補充高蛋白、高纖維、高鈣等營養,并告知患者禁止食用生冷辛辣食物,以免造成刺激,導致患部炎癥的發生。藥物干預:要給予患者進行常規消毒,對于患部產生疼痛感明顯且難以忍受時,醫護人員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給予藥物進行鎮痛,并給予抗感染藥物干預,以有效避免感染現象的發生[3]。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護理滿意度以及護理干預后患者出現并發癥現象的結果比較。
1.4統計學分析 所有試驗數據均通過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與分析。運用(
±s)表示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運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比較 研究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痊愈9例,顯效2例,有效1例,無效0例,臨床護理總有效率為100%;對照組患者臨床護理效果:痊愈5例,顯效2例,有效1例,無效3例,臨床護理總有效率為72.7%;試驗結果顯示,兩組結果存在明顯差異,具備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下表1所示
2.2比較患者不同護理干預下并發癥發生率 試驗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發生并發癥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8.3%;對照組患者發生并發癥4例,并發癥發生率為36.3%;結果比較存在明顯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比較 研究組護理滿意12例,不滿意0例,滿意度為100%;對照組護理滿意8例,不滿意4例,滿意度為72.7%;兩組結果比較存在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臨床上采取人工膝關節置換術能科學有效的解除患者膝關節病變引發的疼痛、畸形等臨床疾病癥狀,同時能明顯改善患者臨床膝關節功能,糾正患者由于膝關節功能障礙導致機體畸形的現象,促使患者膝關節能長期穩定。臨床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屬于外科手術干預,屬于創傷性治療,這種治療方式如不及時采取有效護理進行護理,會引發各種感染、并發癥、疼痛現象的發生,因此為了給予患者圍手術期護理干預,降低臨床并發癥發生,提升臨床治療效果,本文針對圍手術人工置換術患者進行護理干預[4]。本文研究結果顯示,采取干預性護理的研究組在護理效果、護理滿意度等結果明顯比對照組患者更佳;研究組臨床護理并發癥發生現象明顯降低,和對照組之間的并發癥發生率數據存在明顯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結綜上所述,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采取干預性護理進行干預,明顯減少了患者臨床護理治療的并發癥現象發生,有效改善預后,明顯提升了患者臨床護理治療的生命質量,在臨床上具備相當重要的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肖美云;陳雪萍;黃燕;;人工膝關節置換術35例圍手術期康復訓練[J];福建醫藥雜志;2016.04.
[2]肖雪芬;黃妙華;李云;林曉婷;;全膝關節置換術圍手術期的中西醫結合護理[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7.05.
[3]劉桂花;;早期階梯式康復鍛煉在全膝關節表面置換術后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6.06.
[4]陳林招;金愛東;;32例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膝關節置換術后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