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宗梅
摘要:生態水利工程是水利工程的重要分支之一,顧名思義,就是將生態學融入到水利工程中的建設需要,減小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以達到提升水利建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生態效益的目標。現目前社會的發展已經從以經濟建設為重點轉移到以生態建設為重點,生態水利工程的建設不僅能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還可以有效的維護生態環境,是保障水利建設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的重要措施。本文主要分析探討了生態水利工程設計在水利建設中的運用情況,以供參閱。
關鍵詞:生態水利;工程設計
引言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一一黨的十九大提出。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社會上環境保護觀念的更新,水利工程的建設開始向著生態保護與社會效益并重的方向發展。作為水利工程建設的基礎環節,工程設計師也開始在水利工程設計的環節中,越來越多的考慮其可能會對周邊的環境以及物種多樣性帶來的影響,從而將設計的相關措施以及工程方案反復修改,使得最終出臺的水利工程建設方案,能夠滿足生態環境的保護需求。
1水利建設中生態河道等水利工程設計的重要性
生態水利工程設計在水利建設中的意義是我們探究其實際運用策略的重要切入點。在此,我們首先即可通過分析水利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以此論證生態水利工程設計在水利建設中的積極意義。從生態視域來看,建設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主要以下幾點:其一,水利工程蓄水功能的實現,會導致水利工程上游河道變寬、變深,如此就會淹沒河流兩岸的土地并改變其基本水文。其二,水利工程對河流的攔截蓄水,會嚴重影響河流的連續性與流動性,從而對河流生態及其動植物的生存、生長造成一定的影響。其三,部分大型水利工程甚至會影響當地氣候條件,從而對原生態系統造成巨大影響。在水利工程建設中,有效融入生態水利工程設計理念,則既能夠滿足農田灌溉、防汛抗旱、航運發電等需求,同時也有效降低水利工程對當地生態環境的影響,從而保障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
2生態水利工程設計在河道建設中的運用
2.1采用環境工程與生態水利相結合的理念
為了滿足當前生態水利工程設計要求,在實際設計過程中,需要把傳統工程設計理念與實際工程技巧充分結合起來,優化水質、水量的配置,提升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滿足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比如在進行河道改造設計過程中,通常會出現水生動植物污染、大氣污染以及植被破壞等問題,導致出現以上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蓄水大壩引起的,但是這在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不僅會破壞生態環境,而且會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因此,在進行河道改造設計過程中,需要進行全局的統籌規劃,針對可能出現的問題,采取有效的解決方案或者采用相應的防范措施,并且對河道改造周圍做好綠化保護設計,從而有效保護好周圍環境。
2.2充分利用水文資料
水文資料會對生態環境進行較為全面的記錄,能夠為水利工程設計者提供生態環境信息。水利工程建設要想大程度減少對周邊生態環境的破壞,水利工程設計者務必要參考當地的水文資料,充分了解河道分布情況、生態環境、及地形地貌等。水利工程設計者還可以引用、參考水文資料上記錄的相關數據,不但能減少設計者的工作量,還能提高工作效率,使其快速地設計出一套完整的、符合實際的水利工程方案。水文資料一般保存在當地檔案館,水利工程部門或設計單位應加強與水文單位檔案館的溝通與協商,以便借閱相關水文資料,進行水利工程的優化設計。同時水利部門與水利工程設計單位要加強設計人員的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使水利工程方案出更加科學、合理,保證水利工程建設周邊環境遭受破壞的程度小。
2.3提升水資源自身凈化能力
在我國水資源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而涵養水源是建設生態水利工程的宗旨,提升水資源的自身凈化水的能力,主要是對水中的各種菌類物質進行充分的利用,水資源自身凈化的過程便是把氧化物由有機物變成無機物,然后再對無機物進行分解,這個過程中就能夠滿足水中的植物生長的需要。通過建設生態水利工程來對水的自凈能力進行提升,而循環系統則是由水資源的自凈作用形成的,也就是把有機物變成無機物,并且對水中的細菌等污染物進行分解,然后無機物又給水中的植物提供生長的營養,但是這種凈水過程不能缺少氧氣,因此在建設生態水利工程的過程中,必須要保證有充足的養分。
2.4河道整治生態設計
要根據“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和生態系統保護要求,合理編制河道整治設計方案,以保證河道的運行安全與長久穩定。要堅持生態平衡理念,有針對性地整治河道兩岸綠化、河道疏浚以及岸坡保護等;要確保整治后河道的安全,并使其能夠和自然環境和諧相處,并具有景觀特色,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在實際建設環境,應當要摒棄以往落后傳統觀念,結合經濟發展評價指標,構建起較為完善的區域生態環境保護評價指標,開展建設環節中環境與經濟效益進行分析與評估。設計人員要全面調查與分析周邊生態環境情況,并在設計過程中統籌考慮。河道交錯帶的岸坡防護結構,對區域生態系統有很大的影響。河道交錯帶是水域生物繁茂之處,是水生動植物棲息、覓食以及避難場所。在設計過程中特別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原則,將其和周邊自然景觀有效協調,盡可能的使用生態環保材料。不僅如此,還需要將植物作為岸坡防護的一項內容,以達到提高岸坡抗擊能力,避免其出現坍塌情況。
結束語
綜上所述,生態環境的保護問題,會對河道建設工程附近區域的穩定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提高河道工程設計的生態元素極為必要。生態水利工程建設會對周邊的江河湖泊、自然地貌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若是不能將這種影響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必然會對水利工程周圍區域經濟的發展造成消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