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榮
摘要:目的:探討周圍型肺癌X線片檢測法和CT檢查法在臨床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7年7月-2018年10月某院收治的周圍型肺癌確診患者103例,對這103例患者的X線片檢查結果和CT檢查結果進行比較,并使用SPSS13.0軟件包對比較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CT檢查法在肺塊征、毛刺征、分葉征、棘樣突起、支氣管氣象征與空泡征、胸膜凹陷征、骨轉移、氣管聚集征等方面檢測的準確性明顯高于X線檢測法(P<0.05或P<0.01);CT檢測法和X線檢測法在厚壁空洞、胸水指標的檢測準確性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CT檢查技術在周圍型肺癌的臨床診斷中的準確率明顯高于X線片檢查法,X線片檢查法可應用于周圍型肺癌的初步診斷和常規普查。
關鍵詞: 周圍型肺癌; X線片; CT檢查
引言
周圍型肺癌是發生在支氣管或者肺小葉的常見腫瘤,近年來的患病率持續上升,且由于其容易轉移,導致患者病情發展較快,難以治療。因此,做好周圍型肺癌的前期診斷和治療,對于降低由此帶來的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義。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7月-2018年10月某院收治的周圍型肺癌確診患者103例,其中男53例,女50例,年齡32~75歲,平均(49.7±5.3)歲。這103例患者中,右肺患者59例,其中上葉32例,中葉10例,下葉17例;左肺患者44例,其中上葉19例,中葉5例,下葉18例。
1.2方法
1.2.1 X線片檢查法
X線片檢查法采用500MAX線機(萬東),檢測時,患者取正側位,使用固定濾線器,檢測焦距設置為180cm,正位檢測參數設置為80~85kV,15~20mAs,側位為90~95kV,30~40mAs。對患者進行常規的X光片檢查,檢查時取患者的正位和側位,對腫塊邊緣的厚度、大小以及密度進行記錄,對患者檢查后的影響進行分析,同時比較全部患者的肺部的情況。
1.2.2 CT檢查法
CT檢查法采用GEHISPeed螺旋CT機(GE公司),電壓設定為120kV,電流設定采用智能掃描方式,60~120mA,層距/層厚設定為10mm/10mm,pich=1。對于患者的病灶部位及重點懷疑部位加用5mm薄掃,pich值依舊設定為1,通過高分辨力算法進行重建并進行增強處理,增強處理采用患者靜脈團注優維顯,注射劑量為100ml。流速為3ml/s,注入完畢30s后進行掃描成像,并進行3~5min掃描,ROI區閾值采用6O%面積,掃描過程中盡量避開鈣化病灶和空洞部位。縱隔窗:窗寬設置為400HU,窗中心設置為40HU,肺窗:窗寬設置為1400HU,中心設置為-700HU,采用512×512矩陣。在掃描的過程中注意避開鈣化灶和空洞,對病變的部位進行高分辨度的檢查,對患者病灶邊緣及其密度進行分析,觀察病灶,記錄檢查的結果。
1.3觀察指標
以兩組患者X線片檢查結果和CT掃描結果作為臨床觀察指標。分別比較兩種檢查方法對于患者的肺塊征、毛刺征、分葉征、厚壁空洞、棘樣突起、支氣管氣象征與空泡征、胸膜凹陷征、骨轉移、氣管聚集征、胸水等項目的檢查結果準確性。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數據采用χ2進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兩組患者X線片和CT檢查的比較結果見表1。
3討論
癌癥為世界上發病率最高的疾病,通常早期無明顯臨床癥狀,不易被人發現,且發病較快、致死率高,給患者的生命健康帶來了嚴重的影響。其中肺癌的發病率較高,相對危險的因素包括吸煙、家族史以及種族史,患病人群的年齡通常為60~75歲。肺癌晚期患者會出現胸痛、呼吸困難、咳嗽等癥狀,生活質量明顯下降,并且會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因此,如何有效的進行周圍型肺癌的診斷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CT檢測技術和X線檢測技術為臨床上常用的周圍型肺癌的臨床診斷方法。CT檢測法主要具有如下優點:(1)CT檢查技術操作較為簡便,且檢測過程中患者的體位較為舒適,患者易接受;(2)CT檢查技術可對腫塊征象進行直接顯示,對腫塊的密度和大小顯示清晰,通過密度評價可對腫塊進行量化分析,從而有效的避免了X線檢測技術僅能高肉眼觀察,隨意性較高的弊端;(3)CT檢查技術具有較強的分層能力,從而可以對腫塊的內部結構(如空洞及洞壁的厚度)進行顯示,而X線檢測技術對較小的空洞難以準確鑒別;(4)CT檢測技術可通過對患者腫塊內部的血液情況進行觀察,并通過進行密度曲線分析方法,從而可有效的對腫塊進行定性鑒別,同時通過觀察密度曲線的變化,可對腫瘤的良惡性進行診斷,較之X線檢測技術,這是CT檢測技術所獨有的。本次臨床研究結果顯示,CT檢查法在肺塊征、毛刺征、分葉征、棘樣突起、支氣管氣象征與空泡征、胸膜凹陷征、骨轉移、氣管聚集征等方面檢測的準確性明顯高于X線檢測法(P<0.05或P<0.01);CT檢測法和X線檢測法在厚壁空洞、胸水指標的檢測準確性上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從而進一步說明了CT檢測技術在周圍型肺癌的定性檢測較之X線檢測技術診斷正確率高。
綜上所述,X線片檢查與CT檢查各有優點和缺點,CT檢查用于周圍型肺癌的檢查結果雖然明顯優于X線片檢查,但是還不能完全取代X線片檢查。因此,將兩種檢查方式進行有效的結合,可以有效的提高周圍型肺癌的檢查結果,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韓順良,韓福剛.周圍型肺癌的X線片與CT檢查結果對比研究[J].西部醫學,2015,21(6):992-993.
[2]黃勇,丁仁福,楊文海.周圍型肺癌的X線與CT檢查征象的對比研究[J].醫學影像,2015,50(3):107-108.
[3]李去病,李勛,李森,等.瘤化平丸治療肺癌120例療效觀察[J].陜西中醫,2016,34(2):181-183.
[4]張欽昌.周圍型肺癌X線與CT診斷的對比研究[J].臨床肺科雜志,2017,18(7):1338,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