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小龍 雷春華

【摘 ?要】目的:對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治療股骨近端骨腫瘤的療效和安全性進行評價和分析。方法:將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股骨近端骨腫瘤患者78例納入此次研究中,使用平行、當盲的方式進行平均分組,各39例。給予常規組患者刮除腫瘤、植入大段異體骨、回植自體骨滅活等方法,而研究組患者則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并記錄和比較兩組患者的各項手術指標和生活質量評分。結果: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出血量和使用時間,差異統計學無意義(P>0.05);而住院時間研究組則少于常規組,差異統計學具有意義(P<0.05);另外,比較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情況,研究組要好于常規組,統計學有意義(P<0.05)。結論:使用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對股骨近端骨腫瘤患者進行治療,可以加快患者的康復速度,而且還有助于促進生活水平的提升,具有良好的預后效果。
【關鍵詞】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股骨近端骨腫瘤;療效;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 68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3-0161-01
骨腫瘤很容易出現在股骨近端,表現出的早期癥狀有活動受限、關節疼痛不適、病情加重的時候還會伴隨局部腫塊,也有可能會出現病理性骨折,需要接受手術進行治療[1]?,F階段,在臨床上有很多種手術方法,人工全髖關節置術的治療效果得到了高度認可。對此,筆者在本文中針對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治療股骨近端骨腫瘤的療效以及安全性進行了研究。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6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股骨近端骨腫瘤患者78例納入此次研究中,使用平行、當盲的方式進行平均分組,各39例。在進行手術之前,兩組患者均已行完成MRI、CT和病理組織學等組織,被確診為股骨近端骨腫瘤。其中,常規組中有26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年齡在21-6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1.8±3.5歲);在研究組中有24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年齡在23-6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0.3±3.1)歲。經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并無任何差異性,統計學無任何統計學意義(P>0.05)。
1.2 研究方法
1.2.1 常規組:患者完成各項檢查之后,良性腫瘤患者接受刮除病灶、打磨骨腔內壁和95%無水酒精處理,植入異體骨或自體骨之后,需要的時候可以內固植入物;如果是轉移性病灶或者惡性腫瘤的患者,進行手術之前需要接受化療,然后進行瘤段擴大切除術,經冷凍滅活、高溫或大段異體骨移植內固定治療。
1.2.2 研究組:以患者的身體狀況、年齡、腫瘤的程度、腫瘤四周條件、髖關節情況和醫療費用為依據,對全髖關節置換或半髖關節置換及骨水泥型或生物型假體進行選擇。取患者側臥位,給予其全身麻醉,切口選擇外側,以影像學資料為依據對切除范圍進行確定,將瘤段骨分離。把關節囊切開,髖關節脫位。如果患者是良性腫瘤,在腫瘤遠端大約2厘米的距離將股骨離斷;如果是惡性腫瘤,則在腫瘤遠端大約5厘米的距離將股骨離斷,與此同時,將病變區域3厘米左右的軟組織切除。然后反復清洗創面,促進腫瘤種植幾率的降低。半髖關節置換要將髓腔擴大,對雙動頭假體安置好;全髖關節置換需要磨臼、擴髓,對髖臼假體進行正確的選擇。完成安裝之后,對關節囊重建,縫合各肌肉止點并將假體包裹好,將切口逐層縫合,引流管常規留置。術后均給予兩組患者抗生素治療,周期為5-7d,防止發生感染。術后4-5d常規組患者開始鍛煉關節功能;研究組患者在術后下肢外展中立位4-6周,期間可以鍛煉股四頭肌,然后負重下地鍛煉。
1.3 指標觀察
①對患者的手術出血量、使用時間和住院時間進行詳細記錄;
②使用諾丁汗健康調查問卷(NHP)[2]評定患者的各項生活質量,分值為百分制,情況越好分數越高。
1.4 統計學分析
將本次研究中的各項數據輸入到SPSS20.0軟件中進行統計學分析, 代表計量資料,行t檢驗,率代表計數資料,行x?檢驗,α=0.05為界限,當P<0.05時,統計學意義成立。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各項手術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出血量和使用時間,差異統計學無意義(P>0.05);而住院時間研究組則少于常規組,差異統計學具有意義(P<0.05);見表1。
2.2 比較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
比較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情況,研究組要好于常規組,統計學有意義(P<0.05);詳情見表2。
3 討論
在對股骨近端骨腫瘤進行治療的過程中,手術是主要的一項手段,可以對肢體功能進行重建,使骨頭的穩定性得到良好的恢復,減輕患者的痛苦[3]。目前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在臨床治療中得到了高度的重視,取得的效果較為顯著,可以加快患者的康復進程,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改善。
在本次研究總,通過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出血量和使用時間,差異統計學無意義(P>0.05);而住院時間研究組則少于常規組,差異統計學具有意義(P<0.05);另外,比較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情況,研究組要好于常規組,統計學有意義(P<0.05)。由此可見,股骨近端骨腫瘤患者接受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取得了較為顯著的療效。
總之, 使用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對股骨近端骨腫瘤患者進行治療,可以加快患者的康復速度,而且還有助于促進生活水平的提升,具有良好的預后效果。
參考文獻
[1]周政,劉儻.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治療股骨近端骨腫瘤: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18(26):4115-4119.
[2]徐臺鋒,葉喜剛.人工關節置換在股骨近端轉移性腫瘤中的應用[J].實用腫瘤雜志,2013,28(3):323-325.
[3]王順利,李國艷,史迎賓,等.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聯合瘤段擴大切除治療股骨近端骨腫瘤療效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14):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