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琪

【摘 ?要】目的:對比個性化護理與常規護理對高血壓患者的心理護理效果。方法:選區本院50名高血壓患者,將至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為常規護理,觀察組為普通護理加個性化心理護理。進行滿意度和焦慮情況的對比。結果:對照組滿意的百分比為80%,輕度焦慮52%重度焦慮28%重度焦慮20%。研究組:滿意度為92%輕度焦慮72%,中度焦慮28%重度焦慮8%。結論:從研究表明個性化的心理護理從滿意度和焦慮情況看以看出,明顯優于普通護理,對高血壓患者產生更好的護理效果,可以有效的控制高血壓病情,因此個性化干預值得推廣研究。
【關鍵詞】高血壓;個性化護理;心理護理;醫院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3-0190-01
當今物質條件不斷提高,人民飲食,生活環境,社會環境都發生巨大改變。因此高血壓患者的患病率不斷上升。高血壓屬于慢性疾病,要靠長時間或者終身服藥,通常高血壓患者伴有心理問題,例如容易出現焦慮,情緒低落,憂郁,進而對降壓效果產生影響。已有醫學論證表明,以及大量的臨床證明在給予高血壓患者藥物治療的同時,加以個性化的科學的心理護理干預,能夠顯著改善敏胃腸對藥物的不良反應。因此通過控制靜滴速度減低對心臟負荷作用,從而降低心臟耗氧量,有效的控制血壓的升高。并且可以及時預防抗生素的濫用。 因此對于高血壓護理的研究時非常重要的,心理護理從專業角度可以顯著的促進高血壓的后續治療。選取我院2018年-2019年2月份高血壓入院患者50例進行研究,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我院2018年-2019年2月份高血壓入院患者50例。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具體治療方案,治療流程,研究方法。且簽訂同意書后進行研究。其患者的納入標準:1全部經臨床確診。2無其他嚴重并發癥。3無其他因素導致的精神障礙。將50名患者通過入院順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為常規護理選取年齡段為51~74歲平均年齡為(63.9±4.2)歲男性19例,女性6例。觀察組為常規護理加個性化心理護理年齡段為52~74歲,平均年齡為(64.4±4.7)歲男性16例,女性9例。兩組在一般資料內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全部患者給予常規的藥物治療以及物理治療。
對照組進行院內常規高血壓護理,告知高血壓持續用藥的重要性,保證患者的人生安全
觀察組個性化心理護理如下:
環境護理
保證住院環境的干凈整潔,定期為病房進行打掃消毒,其次保證病房的通風,陽光照射,溫度在24~26度之間,濕度大約在50%~60%之間,定期更換床單被罩。根據患者不同需求,盡量滿足環境需求。
健康宣傳以及專業護理
患者入院后進行健康教育,例如從飲食,科學的生活習慣的告知。進行飲食的控制,減少脂肪,鹽的攝入量,戒煙酒,避免外界刺激影響治療效果。飲食多增加蔬菜,高纖維攝入。選取優質蛋白的攝入量。適當的依據病情進行鍛煉,一般不超過半小時,選擇不過于溫度極端的時間進行運動。另外給予患者健康宣傳手冊,建立患者健康信息檔案,對患者的血壓進行定時統計,例如一天五次的血壓測量,統計在患者健康檔案內協助醫生對患者的診治。
心理干預
積極與患者溝通,可以多方面讓患者了解住院環境,高血壓病情的研究,以及高血壓可能帶來的并發癥,以及與患者家屬溝通如何避免高血壓,如何安排高血壓患者的日常生活方式。在與患者的多次溝通后,建立互相信任的平臺,引導患者訴說對病情的感受,掌握其心理變化,做好健康記錄。通過患者的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與患者建立個性化護理,針對性的了解患者,解決患者的困惑。支持患者與其他治療效果好的患者溝通,增加自我護理的能力,以及提高對抗病情的信心,保持患者的愉悅的心情。在必要時,可以協助心理醫生完成對患者的心理疏導和治療。
1.3觀察指標
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如下:
當患者沒有進行降壓的藥物治療,或者物理治療的前提下,在不同的時間段進行三次血壓測量。壓監測下舒張壓 >90mmHg 或者收縮壓 >140mmHg 則為高血壓。高血壓治療達標的標準:患者沒有頭暈頭痛的癥狀發生,且舒 張壓 <90mmHg 或收縮壓 <140mmHg。兩組患者在個性化的心理護理前后均采用焦慮癥自評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評表(SDS)進行焦慮程度和抑郁程度的自我評價。患者各項得分若 <80分則為 輕度焦慮或者無焦慮;得分為 80-100 分之間為中度焦慮;得分 >100為重度焦慮。
2 統計學方法
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 (n),百分數(%)表示,采用 檢驗;計量資料以 “ ”表示,采用t檢驗;滿足(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 結果
結果表明從患者的滿意角度來說,對照組的常規護理滿意百分比為80%,個性化的心理護理在觀察組的滿意百分比時92%,明顯看出患者對個性化的心理護理的滿意度更高
從患者的焦慮情況對比來看,常規護理中輕度無焦慮患者占比僅有52%,在個性化的心理護理后輕度無焦慮患者達72%變化時非常顯著的。
4 討論:
高血壓的發生機制,以及治療效果與心理都有著密切關系。由于高血壓屬于慢性,不能出現停藥情況,其漫長的病史,以及并發癥會給患者帶來長時間的精神壓力,從而焦慮,抑郁甚至厭世。這些負面的情緒同時會更容易影響到降壓的效果,反復的循環給患者心靈帶來創傷。在護理方面的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出,抑郁癥焦慮癥在高血壓患者中占半數以上,通過個性化的心理干預,可以有效的減輕患者的情緒壓力,從而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增加患者的滿意度,有益于患者的后續治理,以及回歸正常的生活,提高生活質量,增加治療信心。因此,個性化的心理護理值得在高血壓護理中推廣。
參考資料
[1]朱海艷,卞蘇鳳.個性化心理護理對原發性高血壓老年患者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5,2(24):276-277.
[2]劉新新.比較個性化心理護理和常規護理對高血壓患者的臨床療效[J].健康前沿,2016,23(7):12-13.
[3]李海棠.個性化心理護理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的影響[J].現代養生,2015,3(22):21-22.
[4]陳和萍.分析對首發高血壓患者進行以健康教育為主的心理護理的方法及效果[J].當代醫藥論叢,2015,13(1):125-126.
[5]桂靜,馬瑞.綜合護理對首發型高血壓患者預后的影響[J].安徽醫藥,2013,藥17(3):528-529.
[6]朱學慶.腦卒中合并高血壓患者的社區護理干預體會[J].現代養生B,2015(8):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