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雄
摘要:眾所周知,建筑業是我國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行業,所以國家對于結構優化措施研究也十分重視。進行結構設計優化,首先要保證結構安全,其次才是節約成本,是對工程師能力的極大考驗,即要求工程師有高超的技術水平,又要求有豐富的工程設計經驗。合理經濟的結構體系選擇,是一個多因素的復雜的系統工程,接下來我們具體了解結構設計優化措施,并分析其優化意義。
關鍵詞:房屋;建筑結構;設計;應用;優化;技術
結構設計優化主要從控制成本、節約資源的角度對設計進行一一排查,排除結構設計的死角和盲區,剔除設計中的虛高,避免浪費不必要的成本,如同人減去身上多余脂肪,以達到健美的目的。結構設計優化的目的,不是以犧牲建筑適用性、結構安全度和抗震性能來達到的。優化技術在結構設計應用中應注意,在項目展開的各個環節中都充分參與,做好每一個設計環節的優化工作,隨著計算機技術和各種設計工具軟件的飛速發展,這使得結構設計更容易展開,各種實際問題的分析解決也更加便利。
1結構設計優化概念
結構優化設計是指在已經給定的約束條件下,以結構安全和成本最低為目標,求出最好的設計方案。
2結構設計優化必要性
對于投資方來說,結構成本約占整體造價的55%以上,進行結構優化可使建筑工程總造價降低8%以上.這筆隱形的利潤,被投資者愈發看重,不惜耗費時間財力進行設計優化,以達到利益的增收。對于設計單位來說,現階段設計人員的技術水平參差不齊,設計周期控制緊張,同時設計人員對工程是終身負責制,這些原因導致設計人員不重視工程造價的控制,一味放大安全系數,致使設計偏于保守,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和浪費。進行結構優化,有助于督促設計人員提高技術水平,反復調整結構模型,充分利用各構件的承載力特點,使他們的作用發揮到極致,注重經驗的必要性,設計出高質量的優化設計,使設計單位在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對于國家來說,進行結構優化,有利益節約材料,保護環境,符合節材、低碳、綠色的政策,對于可持續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3優化技術的實際應用
3.1結構方案的優化分析
結構體系的選擇對造價影響甚大,如不規則結構比規則結構含鋼量大;短肢剪力墻結構比普通剪力墻結構含鋼量大,框架結構比砌體結構含鋼量大等等。因此設計人員在滿足建筑功能的前提下,一定要選擇合理的結構方案,這是結構設計的前提。結構的平、立面布置宜規則,結構體型適當,在與建筑方案協調時應考慮結構的高寬比、長寬比。結構各部分的質量和剛度宜均勻、連續。結構的傳力途徑簡潔明確,豎向構件連續貫通。結構設計時,可通過設置結構縫將結構分割為相對獨立的單元,以避免局部部位的不規則影響整體結構。
3.2地基基礎設計優化分析
基礎結構的造價與工程所在地的地質條件密切相關,造價約占總造價的10%—20%,基礎工程設計優化的重要性顯而易見。選取基礎平面布置方案時,應盡量使建筑物的重心和基礎的平面形心重合,以避免局部地基反力過大。在計算分析中,建筑上部結構、地基與基礎有著互相影響和制約的聯系,可以嘗試將其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計算,這樣可以減小基礎整體變形彎曲程度和降低內力,從而減小基礎尺寸。在確定基礎厚度時,不能為了使抗沖切強度和抗剪強度滿足,而一味的提高基礎厚度,應分析不滿足的原因和不滿足的位置,可局部設置暗梁,或將柱和剪力墻周圍局部加厚,形成墩座式筏板基礎。在基礎的構造設計中,應選用水化熱低和安定性好的水泥,這樣可以預防和控制基礎混凝土由水泥水化熱引起的裂縫。總之,基礎設計的合理性對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和投資額度有著重要的關系。設計人員除了依據軟件計算結果還應當科學的分析,適當增加基礎面積,以降低地基反力,減少鋼筋用量,不斷提高工程的經濟效益。
3.3主體結構設計優化分析
對于不同的結構形式,優化的側重點也不一樣。對于框架結構,柱網的布置至關重要,它直接影響柱的受荷面積從而決定柱的截面尺寸,粱的截面尺寸也與柱網尺寸息息相關,一般梁高為柱網間距的1/12。因而,柱網布局是否合理對工程造價影響很大,設計人員在承載力滿足的前提下,應反復調整柱網,以尋求最經濟的耗材。框架結構中柱占上部結構鋼筋用量的20%左右,梁50%左右,板20%左右。柱網大,樓板用鋼筋量大,反之,柱用鋼筋量大,優化的重點是梁,采用強柱弱梁,粱的配筋宜采用分離式配筋,梁寬避免大于350mm,箍筋采用兩肢箍,縱向配筋面積滿足承載力即可。對于剪力墻結構,墻、柱鋼筋比例最高,約占上部鋼筋用量的40%左右,這是優化的重點。剪力墻布置合理與否直接關系到整個結構的技術經濟指標,設計人員應遵循的原則是:強周邊,弱中部;多長墻,少短墻;多規則,少復雜。對于受力鋼筋,當直徑大于12mm時,避免采用非綁扎搭接。對于砌體結構,除梁、板、柱等受力構件,需要計算配筋外,其它非受力構件如圈梁、構造柱等,均依據抗震設防烈度、房屋高度、房屋規則性等,采用構造配筋即可。
3.4節能方面設計技術優化
建筑耗能伴隨著建筑總量的不斷增加,呈急劇上升趨勢,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對于資源相對匱乏的中國,建筑節能已迫在眉睫。優化設計是建筑節能的根本途徑。在設計過程中,應當對建筑的方位、體型、朝向進行優化,必須要為充分利用自然風、陽光等自然資源創造條件。同時,也須對建筑用料進行優化,充分考慮利用當地天然豐富的資源,減少大量不必要開發和運輸,才能贏得較高利益。
3.5建筑抗震性能設計優化
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學者提出了抗震性能設計。結構抗震性能目標的選定,直接影響結構的用鋼量從而影響工程造價。設計人員應根據使用者對結構的不同使用要求,確定相對應的性能水準和性能目標。
4結語
綜上所述,要想在節約建筑成本與建造高質量工程中有效統一,就需要一定的建筑結構優化設計,實現在資源的有限條件下使建筑的質量功能水平最優化,發揮資源的最大功效,這對建筑業的發展以及未來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都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徐巍.房屋建筑結構設計內容與存在問題探析[J].中國住宅設施,2017(04).
[2]楊德鵬.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優化技術的應用[J].住宅與房地產,2017.
(作者單位:河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