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瓊
【摘? 要】目的:研究心理干預在胃大部分切除的胃癌患者護理中的作用。方法:選擇臨床治療的胃大部分切除的胃癌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對象,根據其入院順序對其進行分組,將80例胃大部分切除的胃癌患者進行分組,主要包括兩組,其中觀察組、實施心理干預;對照組、實施常規干預,將兩組焦慮和抑郁評分、并發癥情況進行對比。結果:觀察組胃大部分切除的胃癌患者護理后焦慮(16.25±1.37)分、抑郁(16.02±1.31)分與對照組相比具有差異,P<0.05。觀察組40例患者和對照組40例胃大部分切除的胃癌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相比較,前者更低,P<0.05。結論:心理干預在胃大部分切除的胃癌患者護理中具有重要價值,使其負面情緒得以緩解,值得研究和推廣。
【關鍵詞】心理干預;胃大部分切除的胃癌;護理;作用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6-0395-01
胃癌是臨床常見惡性腫瘤,目前臨床對于該疾病一般以胃大部分切除術為主,雖然該種手術能夠達到一定治療效果,但由于多種因素影響,導致患者存在心理障礙,導致其出現消滅癌細胞功能降低、免疫力下降和免疫系統識別能力減弱等情況。故此在治療基礎上給予其有效的心理干預十分必要,使其能夠減輕心理壓力,樹立康復自信[1-2]。本研究通過分析心理干預的優勢,并對其效果進行探討,詳情見下文描述。
1資料/方法
1.1基線資料
將胃大部分切除的胃癌患者列為本次研究對象,共收治80例,收治年限在2017年度至2018年度間,觀察組共40例、對照組40例,前者實施心理干預、后者實施常規干預。
納入標準:①具有良好的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②知情本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伴有血液系統障礙。②伴有肝腎等實質性器官功能障礙。
40例觀察組中,男26例、女14例,年齡段在29歲-65歲之間,平均年齡(47.12±1.32)歲。
40例對照組中,男27例、女13例,年齡段在30歲-65歲之間,平均年齡(47.96±1.85)歲。
二者各項資料無差異,用P>0.05表示能夠比較。
1.2方法
對照組40例行常規護理干預。
觀察組40例行心理護理干預。
①首先應將患者復雜心理情緒進行消除,并充分評估患者負面情緒,保持溫和、真誠的態度與患者溝通,給予其充分的支持與鼓勵,使其內心需求得以滿足,獲得信任感,緩解負面情緒、減輕心理壓力[3]。同時需告知患者家屬應給予充分的陪伴,并給予其關心和鼓勵,使其能夠保持樂觀心態、維持平穩心境。②維持良好的護患關系,并對患者提出問題進行針對性解答,尤其對于飲食問題,應與患者病情情況結合,制定個體化飲食方案,合理搭配飲食,保持營養均衡,并加強監督和指導工作;而對于即將出院患者,應建立個人檔案,主要內容包括:姓名、聯系方式、家庭住址以及出院時間等等,并告知患者應及時與護理人員聯系,一旦出現任何不適,應及時就診,定期復查和隨訪。③樹立患者康復自信,并針對患者疾病情況對患者產生輕生和消極念頭的因素進行了解,并加強與患者家屬的溝通,告知其應對患者情緒變化進行密切觀察,給予其呵護和關愛,在與患者交流過程中,應以患者感興趣話題為主,使患者情緒得以穩定。同時鼓勵患者親朋好友探訪,使患者獲得來自家庭、親友的關心和支持。
1.3觀察指標
觀察組、對照組各項指標進行比較,指標包含:焦慮和抑郁評分、并發癥情況。
焦慮和抑郁評分判定[4]:兩組患者均采用焦慮和抑郁自評量表進行評估患者心理狀態,其中總分為100分、50分為臨界值,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焦慮和抑郁狀態越嚴重。
1.4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數據用SPSS2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涉及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卡方檢驗,涉及計量資料,用±表示/T值檢驗,兩組各項指標中(焦慮和抑郁評分、并發癥情況)存在差異,則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2組焦慮和抑郁評分
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焦慮(16.25±1.37)分、抑郁(16.02±1.31)分與對照組相比具有差異,P<0.05。見表1:
2.2 比較兩組并發癥情況
觀察組40例患者和對照組40例胃大部分切除的胃癌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相比較,前者更低,P<0.05。如表2:
討論
隨著我國人們生活習慣以及飲食習慣的改變,進而導致胃癌發病人群不斷增加,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該疾病早期無明顯癥狀,多數患者在疾病進展期出現疼痛和體重減輕等癥狀,而隨著病情不斷進展,患者表現出貧血、乏力和食欲下降等不良癥狀。目前臨床以胃大部分切除術治療,效果顯著,但多數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礙,對患者康復造成直接影響[5]。而根據研究顯示,給予患者有效的心理干預,能夠使患者情緒維持穩定,保持健康、積極心態面對治療,從而促進疾病早期康復。心理護理主要是指根據計劃開展的一系列護理活動,將臨床判斷能力和醫學知識作為基礎,使患者心理問題得到解決,促進其心理平衡。胃癌患者由于需長時間治療,且加之疾病所致的機體疼痛,易導致患者心理壓力增加,最終引起較多負面情緒,比如焦慮、抑郁等,對患者病情康復造成影響[6]。而給予患者心理護理干預,能夠使其悲觀情緒得到改善,保持積極樂觀心態,促進其主動接受治療,提高康復效果。
本文研究數據顯示,觀察組胃大部分切除的胃癌患者護理后焦慮(16.25±1.37)分、抑郁(16.02±1.31)分與對照組相比具有差異,P<0.05。觀察組40例患者和對照組40例胃大部分切除的胃癌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相比較,前者更低,P<0.05。
綜上所述,胃大部分切除的胃癌患者行心理干預,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張軍. 責任制護理對冠心病合并胃癌患者護理質量的影響[J]. 中華腫瘤防治雜志, 2018, 25(S2):215+217.
[2]陳婷. 多方協同護理對胃癌患者術后胃腸道功能及生存質量具有積極作用[J]. 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 2018, 37(4):1733-1738.
[3]陳徐, 呂賽, 應花,等. 全過程護理干預與常規護理在胃癌胃大部分切除術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比較[J]. 浙江臨床醫學, 2018, 20(5):963-965.
[4]余秀蕓, YUXiu-yun. 心理干預在胃大部分切除的胃癌患者護理中的作用[J]. 中國當代醫藥, 2017, 24(25):158-160.
[5]盧群, 楊艷喜, 鄭盼盼, et al. 細節化護理管理在老年胃癌手術患者圍手術期應用效果觀察[J]. 中華腫瘤防治雜志, 2018, 25(S1):252-253.
[6]梁麗芹, 陳娟, 胡雪梅, et al. 胃癌患者胃大部分切除術后感染與營養狀態的相關性研究[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9, 29(01):96-9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