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建明 黃俊 吳匯成



中建八局第四建設有限公司
摘要:由于施工場地狹小,現場堆料困難??偘鶕职岢龅男枨髞磉M行進料,需求多少,給多少。為應對分包材料浪費的問題,總包對分包采取了砌筑廢料的懲罰制度,這使得有些分包在砌筑時不按規范要求進行砌筑。再加上現場進度緊張,二次結構整體砌筑質量未完全達到理想效果。面對困難,項目積極嘗試運用新技術控制成本,減少建筑垃圾,建精品工程。
關鍵詞:BIM排磚;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精品工程
BIM技術在國內已興起多年,但仍處于花式階段。真正技術應用落地的項目較少,都是些大企業的大項目,安置房項目用的不多,普遍性不強。作為建設行業知名企業,中建八局四公司秉承“品質保障,價值創造”的企業價值觀,積極推廣BIM技術應用,也做到為項目帶來真正價值。本次BIM排磚試點為公司紅島安置區潮海東項目部。實際排磚應用過程較為繁瑣,涉及問題也較多,需要綜合考慮各方因素。
一、項目資料
紅島經濟區河套街道南部安置組團一期工程是集休閑、購物、娛樂、居住等功能為一體的城市綜合體。住宅區由三棟設置商服的高層住宅、四棟高層住宅,工程總建筑面積超過11萬平方米。
二、樓層資料
2#樓共十七層,外墻采用砌塊為400*200*200規格的水泥砌塊,內墻采用600*200*200和600*100*200規格的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衛生間、廚房掛熱水器的砌體墻處需采用實心蒸壓贄煤灰磚。內隔墻砌筑高度至梁板底。墻體厚度為200或100 門垛寬為100。洞口和墻垛加強錯施詳見結構總說明。廚房、衛生間等有水房間墻體為加氣混凝土砌塊的均應做高250 厚100 ,c20強度的現澆混凝土帶。本次排磚只針對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
三、砌筑方式和管理模式
工人采用較為原始的砍刀方法。本工程的砌筑管理模式為傳統的勞務分包模式,但其中的二次搬運費用,建筑垃圾搬運費用都由分包自行承擔??偘回撠煿┝?、砌筑質量監管和砌筑廢料監管的工作。
四、砌筑流程
(一)準備階段
選定樓層:2#樓砌筑進度較快,離板房辦公室距離相對較近,便于實施管理。
(二)可行性分析:
1、對標準層墻體隨機取樣,進行了初步的墻體砌塊排列,通過一定的計算規則,得出BIM排磚的用量。
2、用BIM排磚量和GCL預算模型量進行對比,得出數據差值高達7.73%,將大幅度節約成本,提高內控能力。利用數據和項目經理協商BIM排磚的試點工作。初步選定2#樓7層為BIM排磚試點層。
圖1? GLC砌體工程量和BIM5D排磚量對比表
(三)施工出圖:
1、將IGMS模型導入BIM5D中,設置砌塊規格和灰縫尺寸,圈梁、構造柱尺寸位置,生成自動排磚圖。
2、調整自動排磚方案,確保在符合規范的情況下盡量減少碎磚數量,并保證墻體的美觀性。
3、在BIM5D自動排磚功能中,一鍵導出CAD排磚圖,并手動修改頂磚區域。
4、統計各階段墻體砌筑用量。最后編輯圖框,插入二維碼。
5、技術交底:和項目經理以及總工召開BIM排磚試點啟動會,向勞務、工長進行排磚技術交底,并做好思想工作(思想統一很重要)。
圖2? 砌體需求圖
圖3? 墻體效果圖
(四)砌筑階段
1、定點投料:嚴格把控上料的數量,依據墻體規格和砌塊用量對整體標準層的區域劃分,并指揮工人在規定的區域內卸料。
2、邊砌邊調:現場調派一名BIM技術人員監督工人砌筑,并實時反饋現場信息。由于現場實際尺寸與BIM模型尺寸偏差問題,需要BIM技術人員對排磚圖進行實時調整。同時可以復合線位,及時糾正放線誤差。
3、版面調整:根據工人反饋的意見,調整排磚圖板式。工人反應BIM5D自帶的出圖版式(已優化)看起來有點“麻煩”。新版式簡潔明了,直接在排磚圖上標注磚塊尺寸。
4、洞口砌筑:根據電箱等一些洞口的位置,進行精準地砌體排布。
五、.數據統計
材料統計:依據勞務經驗結合1-6層平均砌塊使用量為4629塊大磚(600*240*200)和2314塊小磚(600*100*240)。經過BIM排磚后,實際7層砌塊使用量為4511塊大磚(600*200*200)和2204塊小磚600*100*240)。節約118塊大磚、110塊小磚。依據淮安市指導價,大磚每塊6.6元,小磚每塊3.3元。共節約118*6.6+110*3.3=1141.8元。
人工統計:依據勞務經驗,2#樓一層標準層全部砌筑完層需要消耗約32工日,現場實際在用BIM技術排磚的情況下,只消耗了30工日,節約2工日。根據砌筑工人日均工資220元計算,共節約2*220=440元。
小結:
材料節約率(118+110/2)/(4629+2314/2)=2.99%
人工節約率(32-30)/32=6.25%
十層節約綜合為:(440+1141)*10=15810元
六、過程總結
(一)限額領料——減少二次搬運
通過自動排磚精確統計一層的砌塊用量。保證現場工人砌筑完成后,現場剩余的各規格磚量在5塊以內。
(二)定點投放——節省砌筑時間
由于拉料工人和砌筑工人不屬于同一個勞務,有時會出現物料糊亂堆放的情況。將砌筑區域劃分后,計算區域內砌體用量,并根據墻面位置投放所需砌塊。減少了場內砌筑工人自己搬運的情況,節約了砌筑時間。
(三)統籌砌筑——減少建筑廢料
與剪力墻相接的填充墻在設計時無法考慮模數問題,直接導致了一大批建筑廢料的產生。為了在滿足砌筑規范的要求下,將砌塊尺寸種類只限定為5種。通過統籌細分投料區域,實現一刀兩用,大大減少了工人砍刀數,減少建筑廢料。
(四)環型監管——提升砌筑質量
現場部分分包為避免廢料處罰,不按規范進行砌筑,使得整體砌筑質量下滑。通過BIM排磚過后,完全消除不滿足規范要求的磚塊,使墻體錯逢更加工整、美觀。并且在此次BIM排磚過程中,利用排磚圖將責任人落實到個人。形成審核 → 砌筑 → 檢查的閉環式質量管理過程。加強了總包對分包的監管力度,提升了質量管理效率。
非BIM排磚樓層
BIM排磚標準層
(五)掃二維碼——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利用二維碼技術加速信息傳遞效率。將墻體所含的材料信息、時間信息甚至是責任人信息都錄入進二維碼,使驗收變得更加高效、簡便。
圖3? 二維碼內信息截圖
(六)模式轉變——控制潛在風險
在二次結構工程中,總包把二次搬運費、建筑垃圾搬運費都算給了分包。很大部分原因在于,總包沒有好的方式去管控二次搬運,所以就將可能產生的二次搬運費用壓低給分包的勞務價格。
七、結語:
做好BIM排磚,能產出材料節約2.99%和人工節約6.25 %的數據是不容易的。整個過程對于墻體砌塊的尺寸研究投入時間較多。工人斷料不會去思考斷下來的料該如何處置,他們的原則就是“能用就用,不能用就扔掉?!备粫褦嘞聛淼牧嫌玫搅硪幻鎵ι?。我們要做的就是追求砌塊最大化利用率,要在規定區域內,在滿足砌筑規范的情況下,減少斷料次數。這樣才能節約出材料,節省出時間。
此次BIM應用是一次管理思維和方式的革新。如何在極低的利潤率下挖掘生存空間?如何在較為成熟的管理模式下尋求突破?控制潛在風險就等于利潤來源。BIM技術以軟件的高效率代替人為繁瑣的流程,甚至做到流程簡化。這也是精細化管理的本質。隨著以后對BIM技術的深入應用,我們會找到越來越多實用的價值。
參考文獻:
[1]GB50203-2011砌體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
[2]孫保磊,付海峰.建設方驅動模式的BIM實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及目標按評價方法研究[J].施工技術,2014(03)
[3]湯德俊.基于BIM技術在建筑工程造價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科技經濟導刊,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