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瑩
【摘 要】目的: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方法:選取經我院神經外科手術治療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50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行心理護理干預,對比分析兩組在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情緒狀態方面的差異。結果:觀察組患者在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情緒狀態方面的表現優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行心理護理干預可有效促進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術后康復進程。
【關鍵詞】心理護理干預 ;高血壓;腦出血;術后康復
【中圖分類號】R5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2-0193-02
高血壓腦出血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突發性危急重癥,臨床常見表現包括意識模糊、偏癱、頭痛、眩暈及失語等,其致殘率和死亡率較高[1]。隨著人類疾病譜的改變,心腦血管疾病已經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目前手術治療是解除血腫壓迫、減輕細胞損傷的常用方法,但術后患者常伴有語言、吞咽及肢體功能障礙等問題,多數患者為此而焦慮、抑郁、恐慌,甚至絕望等,從而導致預后不良。有研究表明[2],心理護理干預在腦出血患者康復進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本研究探討了常規護理結合心理護理干預在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康復中的應用,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經本院臨床試驗倫理委員會批準,選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在我院神經外科治療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50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25例。其中對照組男14例,女11例;年齡為47~78歲,平均為(65.2±5.9)歲;出血部位:枕葉3例,小腦1例,顳葉3例,頂葉6例,額葉3例,基底節9例。觀察組男13例,女12例;年齡為46~77歲,平均為(64.0±6.0)歲;出血部位:枕葉2例,小腦1例,顳葉4例,頂葉7例,額葉2例,基底節9例。排除標準: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者;血液性疾病者;非高血壓性腦出血者。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所有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及時監測術后患者血氧飽和度、心率及血壓等基本情況,若出現異常情況,及時告知醫生進行處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干預,具體措施有: ①為緩解患者內心的焦慮情緒,應及時告知患者及其親屬手術極其成功,并及時更換輔料。②健康宣教:通過講座和發放健康手冊等方式向患者講解高血壓腦出血疾病的相關知識,包括病因、治療及預后等情況;并及時解答患者疑問。③心理咨詢:由心理咨詢專業人士與患者進行一對一溝通交流,并進行相應的心理疏導,緩解其恐懼、抑郁、恐慌等不良情緒,鼓勵其樹立康復信心,提高治療依從性。④情感支持: 調動醫護人員、家屬和親友等,鼓勵患者增強康復鍛煉的積極性,可通過介紹恢復效果較好的患者與其認識、微笑服務、熱情接待等方式幫助其激發強烈的求生欲望,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1.3觀察指標
采用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評估患者肢體運動功能, 其中<50分為嚴重障礙, 50~84分為明顯障礙,85~95分為中度障礙, 96~99分為輕度障礙,分數越高表明其肢體功能恢復越好。參照FIM評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從自我照顧、移動能力、括約肌控制等幾個小項進行評價, 總分126分, 分數越高表明其生活自理能力恢復越好。參照SAS、SDS心理評估量表評價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水平,其中 SAS>50分為嚴重焦慮, SDS>53分為嚴重抑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心理護理干預后兩組運動功能與生理自理能力比較
觀察組Fugl-Meyer評分、FIM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2.2心理護理干預后兩組焦慮與抑郁情緒比較
觀察組SAS評分、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3 討論
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由于神經受血腫壓迫受損,易引發功能障礙,日常生活能力及肢體運動受到嚴重影響,給患者帶來了極大的心理壓力。因此,加強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的臨床護理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對患者實施個性化心理護理,針對性強,及時有效地減輕或消除了其焦慮、抑郁及恐懼等負面情緒,進一步激發出了患者的康復潛能。當患者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時,其運動神經元募集更多,出現神經易化,這時受損的神經肌肉連接得以重建,這對提高患者的運動功能大有裨益[3]。
腦出血的發生比較突然,患者在短時間內很難適應這種心理的落差,情感波動大,漫長的恢復期也給患者帶來了沉重的心理負擔,護理人員應當努力學習心理治療的基本理論,對患者實施科學有效的心理護理,針對其不同的心理活動特點及個性差異,給予個性化的全程心理護理,在本次研究中,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在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負性情緒等方面均得到了有效改善,即常規護理與心理護理干預的結合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康復效果顯著,可顯著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提高其生活質量,為患者早日回歸家庭及社會打下堅實基礎,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唐霍全,蘆戩.不同顱內壓監測模式在高血壓腦出血治療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8,18(4):577-579.
[2]安常福.腦出血患者心理學護理干預療效[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12):146-147.
[3]王源,張敏.62例老年股骨頸骨折住院患者心理護理[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08,6(6): 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