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煜璇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科學技術越來越發達,教育領域的教學不僅僅局限于學校內的課堂教育,手機和電腦的普及,使得學生們可以利用這些多媒體來進行學習,填補了課前和課后的空缺時間。使學生能夠利用課前將所學知識進行充分預習,課后的時間高效合理的完成作業,可以大大解放課上時間,使得教師能夠改革課上教學方法和結構。筆者針對當前初中數學課堂的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對初中數學課前、課中、課后分段教學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初中數學 分段教學
【中圖分類號】G 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0-0067-01
1.初中數學教學的現狀
(1)初中數學課前的現狀
第一,課前教學目標不夠明確,根據對多所學校調查結果顯示,目前老師多將預習作為一項作業來布置,通常會說:“我們明天會學xx課,請各位同學回家提前預習。”等類似的話,然而學生們并不了解學習的重點是哪里,應該針對性的預習哪里,要關注哪些知識,要理解到什么程度等。導致學生不能理解預習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學生們只能草草了事,所以預習效率不高,并且浪費了時間。第二,課前預習形式單調,常見的預習方式就是將不會的地方劃出來,但是學生之間的水平都是參差不齊的,有的學生可能害怕自己不會的問題比較容易導致他不敢劃出來,使得學生原本不會的知識點還是不會,沒有達到預習的目的。第三,學生們沒有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學生剛剛進入初中,還是有很大的玩性,如果教師不強制學生預習,一些學生就不會預習,一些預習了的學生也并沒有達到預習的效果,上課時以為教師講授的重點自己已經預習的會了就三心二意。第四,學生們沒有掌握預習的方法,現如今,很少部分的學生會在小學階段掌握有效的預習方法,他們的預習手段都比較單一且盲目,只會將將要學習的知識通讀一遍,也并不喜歡求助教師和其他學生。
(2)初中數學課中的現狀
一是,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的參與程度較低。傳統的課堂結構是:教師是課堂的主體,學生只是課堂的參與者。從多份課堂實錄,我們可以直觀的感受到,學生并未作為主體參與到課堂的探究當中,只是跟隨著老師的思路去理解,并沒有親自參與到課堂的各個環節當中,最后得出本節課的結論,也都是在老師的總結下得出的,這種傳統的課堂結構造成了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低下。二是,教學模式存在問題,一個班的學生們的學習水平往往是參差不齊的,老師們為了照顧到大多數的學生,就會造成一些學生吃不飽、一些學生吃不了的結果,使得數學課效率低下。
(3)初中數學課后的現狀
一是,課后作業量大,全國各地的教育局已經開始對課后作業量明確提出了要求,規定課后作業的時間越來越少,雖然各地政策都在對學生們進行減負,但是從多個調查結果看出,學生們的作業時間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有增加的趨勢。造成這樣的局面:一方面是因為教師們認為增加作業量有利于提升學生們的成績,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熟能生巧”、“題海戰術”,另一方面,作業量增大跟家長們的要求也有一定的關系,隨著人口的增長,中考的壓力日益劇增,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個重點高中,并且家長們認為,提升成績和課后作業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一些家長看到學生作業量少,便自己給學生買一些參考書布置額外的作業,還有一些家長認為不是書面作業的作業都是在浪費學生的時間,家長的這些錯誤認識導致學生們的課后作業量增大。二是,課后作業形式單一。傳統的作業以書面作業形式為主。這樣的作業形式雖然培養了學生的基礎思維能力,但大大限制了對學生們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2.對初中數學課前、課中、課后分段教學提出的建議
(1)提高學生的預習意識,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預習方法
在預習的階段,教師要糾正學生預習即是將教材通讀一遍,而是要讓學生結合已有的知識結構理解即將要學習的知識,在預習的過程中理解解題的邏輯,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使得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可以得出個性化的結論,在課堂上可以將自己的觀點提出來與教師和同學分享,而不再是單一地記憶數學概念,盲目地聽講和參與數學課堂。
(2)改變課堂結構以及教學模式
數學課有效教學應該是以學生為課堂的主體,教師作為輔助的地位。教師們還應該改變傳統的授課方式,應該給予學生們更多的自由發揮的空間,摒棄傳統的教育方式。教師可以嘗試新型的課堂模式,比如:教師們可以將學生們分成小組,四到六個人為一組,每節課開始的時候老師給學生們布置下任務,讓學生們以小組討論的方式討論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習題課的時候,讓各小組之間自行討論錯題,最后整理一個小組解答不了的題目,老師再統一回答,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們自己的動腦思維能力、解答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還能夠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減少一些簡單題目所耗費的時間。教師們還應該適當的改變幻燈片的內容,光是圖片和文字的幻燈片不能吸引學生的興趣,教師應該在合適的幻燈片運用一些短視頻等。
在初中數學課堂改革的過程中優化課堂的各個階段教學,優化學生課堂體驗,使得初中生有方法、有階段的體驗數學的學習,發現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為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士勇.淺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導課方法[J].理科考試研究,2014.21(20):29-30
[2]汪青青.新課程下初中數學課外作業評價模式研究[J].考試周刊,2015(13):76-76
[3]呂茂.初中數學課外實踐活動教學探究[J].廣西教育,2015(33):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