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超 張娜 童剛 張軍鋒
摘 要:油田開發過程中,依據油田的地質儲量的開采狀況,研究剩余油的分布規律,擴大油田開發的程度,從而提高油田最終采收率。三次采油工藝在油田采集方面,比傳統二次采油工藝更加高效,精簡,是采油技術上一個大的飛躍。
關鍵詞:XX區油藏;采收率;三次采油
安塞油田XX區塊儲層為三疊系延長組,主力油層為長6油層,屬內陸淡水湖泊三角洲沉積體系,長61儲層以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壩微相為主,XX區油藏屬于“低滲、低壓、低產”的三低油藏,剩余油豐富,目前處于中高含水期,采收率主要受孔滲低、非均質強、裂縫發育、儲層條件差、地層壓力低和原油粘度低等特點影響,利用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成為后期開發重點。
1 三次采油概述
我國油田的難采儲量逐漸增加,采取最佳開采技術,提高油田采收率。油田采收率即油田采出的液量與地質儲量的比值,百分比越高,地層采出程度越高,企業經濟效益更好。EOR(Enhanced Oil Recovery)強化采油是采收率超過一次采油的二次、三次、四次采油等;三次采油(Tertiary Recovery)是指通過注化學劑、熱量、混相溶劑等提高采收率的采油方式;IOR(Improved Oil Recovery)即提高原油采收率,也稱改進型采油,簡稱EOR,等同于三次采油,即通過一定合理的物理或化學等方法手段,將殘留在油田油層中的未被利用的石油采出,進一步提高石油資源的利用效率。
2 XX區油藏影響采收率的因素
①低滲透油藏最基本特征是低滲透率和低孔,XX區油藏平均吼道半徑0.43μm,平均孔隙度13.2%,平均滲透率1.29×10-3μm2,導致原油通過孔隙流出難度較大,因此,單井產量通常較低。低滲透油藏的滲流阻力較大,只能借助天然能量開采,油層的地層壓力不斷減少,給產量帶來不利影響;
②儲層相滲特征,油層束縛水(40.03%)、殘余油飽合度(27.6%)都較高,交點處油水相滲值為0.14,水相端點處相對滲透率為0.57。油水兩相流區間跨度?。ㄖ徽?2.1%),最終驅油效率較低;
③巖石表面潤濕性,XX區油藏平均無因次吸水量4.02%,無因次吸油量2.53%,屬中性~弱親水油藏,殘余油大多以珠狀形式富集在流通孔隙中,在一次和二次采油中,自然能量開采還是注水開發方式開采,都很難將富集在孔隙中的剩余油驅替出來。
3 XX區油藏三次采油的難點
①儲層滲透率低,驅替介質驅油阻力大。XX區油藏屬于主要開發三疊系延長組長6層,低孔特低滲性限制了聚合物等化學驅替介質提高采收率的應用空間,也不利于提高各種驅替介質的波及體積和驅油效率;
②儲層非均質性強,裂縫發育,提高波及體積的技術難度大。XX區特低滲透油藏儲層非均質性強,注入水沿裂縫和高滲帶等優勢滲流通道竄流和突進,水驅波及體積低、剩余油分布復雜。增加驅替介質進入滲透率更低、水驅未波及區域的能力,提高波及體積是XX區油藏技術難點;
③儲層條件差,對化學驅技術提出更高的要求。XX區油藏儲層巖性致密、物性差,要求化學劑具有良好的注入性,需要開發與之相適應的低分子化學驅油體系,研究小分子量、低成本化學注入體系;
④地層壓力低、裂縫發育,補充地層能量與擴大波及體積矛盾突出。XX區油藏原始地層壓力低(8.82MPa)要注入劑補充地層能量,注水可有效補充地層能量,迫切需要提高攻關安全有效補充地層能量技術;
⑤原油粘度低、低含蠟油藏的熱采機理及適應性要進一步研究。熱采是國內外提高采收率主要技術之一,以蒸汽驅和火燒油層為主,針對稠油油藏效果明顯,而XX區油藏原油具有低粘度、低凝固點的特點。
4 XX區油藏三次采油的應用
XX區油藏三次采油主要應用化學驅法,安塞油田XX區于2017年9月開始實施微球、微球+表活劑、PEG調剖調驅工作,共計實施23個井組,對應油井120口,目前28口見效,見效比23.3%,截至目前,累凈增油7139t,累降水10114m3。實施調驅以來,總體動態表現為:日產液、含水上升,日產油、動液面平穩。年對年自然遞減率由14.6%↓5.2%,含水上升速度由13.6%↓8.9%,調剖井組動態好轉。所實施微球調驅所實施的微球調驅微球粒徑均為100nm,總液量2000m3,排量隨配注執行,注入濃度有所不同。從施工工藝角度來看,調剖調驅所注微球粒徑均為100nm,注入濃度均為0.5%,排量2000m3,工藝單一,缺乏不同參數下可對比井。整體措施效果:微球、微球+表活劑調剖措施效果較好,見效比分別達42.9%、43.6%;日產液上升,含水下降。單一的PEG調剖效果較差。
綜上所述,對于XX區油藏,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的困難和優勢是并存的。困難主要體現在國內外目前現有提高采收率的體系主要針對滲透率較高的油藏,對三疊系延長組“低滲、低壓、低產”油藏,缺乏可借鑒和直接推廣應用的技術。主要優勢:
①可動油飽和度大、驅替效率高;
②原油粘度低、易于流動,有利于注水開發;
③開發后期遞減較小、低水平穩產能力強;
④目前技術下的采收率低,通過技術進步提高采收率的空間很大;總體上看安塞油田XX區實施100nm微球、微球+表活劑調驅后,自然遞減下降、含水上升速度得到延緩,取得一定效果;從工藝角度看,粒徑和濃度的選擇單一,與儲層的匹配還需進一步優化,達到提升試驗效果目的。
作者簡介:
劉超(1979- ),男,漢族,陜西臨潼人,油氣田開發中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油藏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