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維功 劉艷玲
【摘 要】目的:探討研究碘缺乏病監測結果及防治措施。方法:于2016年我市九龍街道居民食用鹽樣品中隨機抽出100例后進行碘含量檢測,然后在當地各階段人群中(學生、孕齡婦女及孕婦)隨機抽出200例作調查對象,后利用自制碘缺乏病防治知識問卷來評估其對知識相關內容的了解程度。結果:2016年間,我市食用鹽100例抽取樣本中,檢測合格率為95.00%,不合格率為5.00%;知識檢測知曉率中,孕婦、育齡婦女及學生知識知曉率分別為96.00%、91.00%、89.00%。結論:針對碘缺乏病問題,當地需全面落實碘缺乏病防控工作,通過加大合格碘鹽的覆蓋面積和加強居民相關知識的健康宣教,最大程度上提高社會群眾知識知曉程度來降低碘缺乏病的危害性,以此保證人們生活飲食的安全性,為其身心健康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碘缺乏病監測結果;防治措施;探究
【中圖分類號】R59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9)02-0224-01
碘缺乏病作為化學性疾病中的一種,究患者發病機制多受其身體缺碘影響,對患者身心身體健康均會造成不利影響,且有相關研究結果指出病癥也不利于青少年、嬰幼兒身體的正常發育,且造成的危害性影響最大,嚴重者還會誘發智力低下及身體矮小等現象[1]。此外,臨床還表明,碘缺乏病在臨床上還會以地方性甲狀腺腫、地方性克汀病、胎兒流產、早產、先天畸形等問題作常見表現,不利于國家倡導的優生優育觀念及人口素質的提高。因此,如何有效解決碘缺乏病是現下急需解決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2]。現今,臨床針對碘缺乏病仍未探索出有效的治愈方法,因此都是從人們生活飲食習慣等多方面入手來落實其病癥防治措施,通過加強病癥的宣教工作和加大碘含量檢測力度,進而提高人們病癥相關知識的認知程度,進而降低病癥發作概率。綜合上述觀點,本次研究現于當地居民食用鹽樣品中抽出100例進行檢測,并結合其結果來分析相應的防治措施,為降低碘缺乏病發病率提供一己之見,具體如下所示。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于2016年我市九龍街道居民食用鹽樣品中隨機抽出100例后進行碘含量檢測,后在我市九龍街道學生、孕齡婦女及孕婦各階段群體中隨機抽出200例作調查對象,以此展開分析。
1.2方法
將抽取到的100例食用鹽樣品進行碘含量檢測,現場完成半定量檢測后,將樣品送至實驗室來求出樣品碘含量值,并對九龍街道中的學生、孕齡婦女及孕婦群體中各抽出200例進行調查,以檢測其知識知曉情況。
1.3觀察指標
食用鹽檢測樣品以15±35mg/lcg作合格檢測標準,合格檢測率=(合格例數/總例數)×100%,后采取自制碘缺乏病防治知識問卷對受檢群體進行調查,分值評分在0~100分,分值高于90分為優秀,表明知識知曉程度高,低于90分表明知識知曉程度較低,知識知曉率=(優秀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分析
該研究中所有數據,計量資料行t檢驗,以( )表示;計數資料行卡方χ2檢驗,以率(%)表示,當組間統計數據之間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100例當地食用鹽抽取樣本中,共檢出95例合格樣本,合格率為95.00%,不合格例數5例(5.00%);知識檢測率總,200例育齡婦女中,共192例問卷回答分數在90分以上,知曉率為96.00%;200例育齡婦女中,共182例問卷回答分數在90分以上,知曉率為91.00%;200例學生中,共178例問卷回答分數在90分以上,知曉率為89.00%。
3 討論
近年來,有相關研究結果指出,碘缺乏病患者發病機制多是受自然環境、飲食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導致其機體缺乏碘而出現碘營養不良癥狀,進而促使病癥發作,嚴重損害了社會群體的身體健康。此外,此類病癥還會嚴重影響嬰幼兒、青少年群體的健康發育,其病發常見表現多是甲狀腺腫大作主要表現,嚴重者還會誘發地方性克汀病,如聾啞、身材矮小以及智力低下等問題,不僅會降低當地人口整體素質,還不利于患者生活質量水平的提高,對當地經濟水平造成不利影響[3]。因此,如何有效改善此類病癥對當地人們生活及健康的影響是現今臨床急待解決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近年來,社會針對碘缺乏病主要以落實防治措施來控制其病癥的影響范圍,通過動態檢測民眾食鹽加碘情況來獲取病癥消除依據,以此促進病癥防治措施的有序展開。
本次研究碘缺乏病監測結果顯示,樣本檢測合格率為95.00%;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孕婦、育齡婦女及學生知識知曉率分別為96.00%、91.00%、89.00%。現結合此類結果及群體知識知曉情況提出相應的防治措施,具體如下所示:
(1)加強碘缺乏病地區檢測情況,以提高合格鹽覆蓋率:針對碘缺乏病消除的防治措施,應當首要在全國范圍內普及商家供應碘鹽需符合合格標準,從根本上控制病癥發作概率,并通過落實食用鹽檢測工作來保證商家食用鹽供應的安全性,以提高當地合格鹽覆蓋率,是改善地區碘缺乏病現狀問題的有效措施。此外,政府還需針對地區調查結果中顯示碘缺乏病嚴重或經濟發展落后的城鎮農村制定補貼正常,并及時實施應急補碘措施來控制病源問題[4]。
(2)加強落實高碘地區的防治工作:針對某地區高碘問題,除去立即停止碘鹽供應和提高飲水安全性,同時還需加強當地立法、執法人員工作落實力度,便于相關防治措施得以高效落實。故當地政府相關管理人員需主張市場管理工作的落實,避免不宜食用加碘鹽患者購買到加碘食鹽,以此滿足自身機體需求,且高碘病區中,需立即對供應碘鹽商家予以停止供應處理,避免碘鹽過量導致病情加劇。此外,還需落實當地水質量改善工作,全面檢測各地區、村鎮中飲用水的水碘含量,避免水質量不達標導致危害范圍擴大。
(3)針對不同人群科學補碘:每個人對對碘的需求均會受其年齡、體質、地區所影響而存在差異,故在補碘時應當結合其肢體所需來進行科學操作。如尿碘值異常者,應當結合當地碘營養水平來進行碘含量補充,而孕婦和哺乳期婦女等特殊階段群體,需以進食一些碘含量高食物來進行補充[5]。
(4)加大宣傳和社會動員力度:最后,需落實當地碘缺乏病的相關教育工作,包括病癥危害性、發作機制、注意事項等內容,可以有獎活動舉辦、知識講座開展、患者定期電話隨訪等形成來落實健康教育工作,進而提高其宣傳力度來便于社會群眾能清晰認知到碘缺乏和碘過量的危害性,因此提高人們病癥自我預防及保護能力來降低碘缺乏病發作率。
綜上所述,針對碘缺乏病問題,政府需全面落實病癥的防治工作,通過控制食用鹽提供市場、飲用水改善及健康宣教工作等措施的開展,以提高社會群眾病癥知識知曉程度和降低碘缺乏病危害范圍,是保證人們身心健康的有效措施,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徐菁,王建強,李秀維,等.2015年全國碘缺乏病實驗室網絡質控考核結果分析[J].中國地方病防治雜志,2016,31(01):14-16.
[2]陸玉培.碘缺乏病防治現狀及干預措施探討[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33(03):361-362.
[3]邵潔,周玲,楊堅波,等.我國碘缺乏病防治策略研究進展[J].江蘇預防醫學,2014,25(0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