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遠羅山省級地質公園管理中心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蓬勃發展,我國也在大型巖土工程項目上的投資逐年增加,因此,巖土工程勘查項目的重要性是不可動搖,為了體現巖土工程勘查的重要性,對相關概念進行界定。本文總結巖土工程勘查一些常見問題,分析各種問題所產生的原因,提出改善措施,從而提高巖土工程勘查的準確性,保證工程質量有較高的積極意義。
關鍵詞:工程勘查;地基地質;問題;處理技術
在礦產資源勘探、地質調查,乃至于土建施工等項目中,基礎地質工程和地質勘查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涉及巖土類型、地形地貌、水文地質等因素的調研分析工作,其結果直接影響到工程質量,必須予以高度重視。如今,勘查所用的儀器設備不斷更新,也相繼出現了許多新方法,但各類工程項目的復雜程度也有所提升,在實際勘查過程中,決不能掉以輕心,而應進一步提高勘查的效率和精準性。
一、地質勘探的地基地質問題
(一)地質穩定問題
在深埋地質地基工程中,地質穩定屬于常見問題。該種問題主要是地質工程開發地基期間,地質層失穩變形,導致地基塌方事故,還會出現地質表面收斂變形的問題。第一,地質層結構破壞所導致的地質問題。地基工程價施工建設期間,地質成層狀分布,初始部位應力比較低,并且強度不高,這樣就極易影響地質工程的開挖施工期間穩定性,使其產生變形失穩問題。地質內部的裂隙和斷層會控制地基失穩變形問題,并且在重力影響下發生地質工程地基坍塌,收斂以及位移等情況。對于碳酸鹽性質的地質來說,其具備較強的穩定性,只是在地質內部的斷層位置出現失穩變形問題。第二,巖體強度所致失穩問題。該類影響問題主要包括地質充填物缺失以及發雜地質層失穩。
(二)地質勘查制度有待完善
當前,在實際進行地質勘查工作的過程中,存在的很大一個問題則是地質勘查工作制度存在不完善的現象,制度上的不完善,未能在實際工作中發揮有效的制約作用,以此導致實際地質勘查工作進行過程中,人員主觀隨意性發揮,導致勘查工作容易出現混亂的局面,影響了勘查地質結果的精確性獲得。具體而言,新形勢下,我國在全力促進地質勘查工作進行的過程中,地質勘查工作都是由地方級別和省級別的單位組織勘查的,國家級地質勘查工作單位更加注重于大范圍的地質勘查,其制度相對比較完善,而相對于國家級別的地質勘查工作,省級、市級以及地方級別的地質勘查工作制度存在很大的隨意性,制度變動性較大,尤其是在面對一項地質勘查工作管理中,嚴重出現管理不到位的現象。實際勘查工作進行過程中,地質勘查單位是不同的、地質勘查側地質勘查制度有待完善當前,在實際進行地質勘查工作的過程中,存在的很大一個問題則是地質勘查工作制度存在不完善的現象,制度上的不完善,未能在實際工作中發揮有效的制約作用,以此導致實際地質勘查工作進行過程中,人員主觀隨意性發揮,導致勘查工作容易出現混亂的局面,影響了勘查地質結果的精確性獲得。
(三)水文地質涌水問題
在深埋地質工程施工過程中,水文地質涌水問題會極大影響工程建設質量。導致該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地質層內部分布碳酸鹽礦體,水文地質裂隙問題比較嚴重。地質區域內出現強降水天氣時,則會出現水文地質下暗河,加大外水壓力。
二、地基地質問題得處理措施
(一)創新促使地質勘查專業技術水平提升
在全面提升地質勘查工作水平的過程中,需要格外注重地質勘查專業技術水平的提升,突出技術作為主要動力推動地質勘查工作創新進行的重要理念。在地質勘查工作進行的過程中,技術創新工作的進行,一方面突出對老舊技術的替換,做好技術應用評估和分析工作,針對傳統的、落后的技術全面改進;另一方面,在引進新技術運用的過程中,注重新舊技術的結合,循序漸進地引進,避免跳躍式地引進,導致實際技術創新存在很大的問題。而在技術創新中,重點提升勘查技術,尤其是高新技術在地質勘查技術中的應用,突出勘查技術自動化和信息化的使用,能夠構建未能深入地質勘查環境,便可以遠程操作,獲得關于地質勘查環境大致的信息資料,以此為實際勘查隊伍想要深入地質勘查環境中進行一系列的勘查工作,制定相應的勘查計劃和制定勘查方案提供依據。此外,在創新提升勘查技術應用中,注重對勘查風險的識別,通過先進技術的應用對勘查環境中存在的風險進行事先的預估分析,以此降低實際勘查工作進行過程中存在的危險性因素。
(二)樁基技術
第一,沖孔灌注樁。此種樁主要應用于地質層內部發育比較多的工程中。當地質工程頂板比較薄時,此種樁體可以鉆穿頂板,直至下層頂板。當工程人員施工經驗比較豐富時,可以從沖擊聲中得知頂板厚度,對事故是否到達持力層進行判斷。為了確保施工安全性,需要在樁體位置進行超前鉆,之后將沖擊鉆深入到設計要求地質層當中。當地下存在地質地基孔洞時,則不能應用此種樁體。第二,鉆孔樁。鉆孔樁成孔直徑比較大,且便于施工。當施工地區遭遇到孤石夾層、單樁荷載大,并且地質表面不平時,使用鉆孔樁可以穿過夾層和孤石,將樁端支撐在持力層,采用此種方式能夠加強樁端嵌效果。但是地質中若存在比較多的斷裂點與裂隙,則不能應用鉆孔樁。這主要是由于施工期間極易導致卡鉆問題出現。并且鉆桿會沿著地質斜坡傾斜。第三,夯擴樁。樁體由樁身和復合載體構成,屬于鋼筋混凝土結構。復合載體的填充物主要為碎石,在持力層內夯擴加固所形成的擠密體。夯實施工期間遇到地質地基時,必須及時充填地基孔洞,避免對地面安全性造成影響。當于地質表面夯實時,由于夯擊能量比較大,必須檢驗地質工程頂板的穩定性和強度。在施工期間,如果遇到地質工程薄頂、裂隙發育比較快時,則需要進行深層強夯處理,在整個施工過程中還能夠獲取承載力。
(三)GPS技術在地質資源勘查中的應用
GPS技術即空間定位技術,具有精度高、速度快、操作方式便捷等優勢,主要被應用于地形測量、地籍測繪以及工程測量中,同時還可進行三維定位。與傳統測繪技術相比,勘查結果的目標比較少,并且數據處理方式便捷。在地質資源勘查中,GPS技術可取代傳統的地面測繪技術,能夠對礦區進行全面細致的勘查,在地質資源勘查區域地表測繪、高程測量等方面均具有明顯的應用優勢,可有效減少測量工作環節,降低測量所需成本,提高測量工作效率,減輕勘查人員工作強度。GPS測量技術可將靜態測量轉變為動態測量,根據GPS測量的精度、外界條件等,可分為手持式GPS測量技術、實時動態測量技術。需要注意,GPS信號尚不能到達井下,因此,為了提高測量精度,要求妥善解決井口上下一致性的問題。
三、結語:
綜上所述,針對當前地質勘查工作進行過程中,地質勘查工作找礦效果差、制度建設不完善以及缺乏長效資金投入等方面問題存在的基礎上,對造成問題的各方面因素進行分析,能夠進一步創新建設專業化的地質勘查隊伍、建立資金長效投入機制,積極引進全新的地質勘查技術,突出技術創新使用以及能夠積極適應新時期的需求,構建市場化的地質勘查機制,以此多方面協調合作,不斷創新改進地質勘查工作環境,以此整體上切實為提升地質勘查工作水平發揮有效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蘭子強,趙永春,張岐能.地質礦產資源勘查過程中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世界有色金屬,2019(04):326+328.
[2] 趙建平.略談地質勘查和深部地質鉆探找礦技術[J].中國金屬通報,2019(04):48+50.
作者簡介:江鷗(1986-),女,漢,本科學歷,主要從事土地資源管理地質勘查工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