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
摘要:智能配電網,顧名思義,就是配電網的智能化。智能電網分為兩個部分,智能輸電網和智能配電網,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智能配電網。智能配電網是以配電網為中心來對電網進行實施建設、運行、維護,實現電網的可靠、安全、經濟、高效、環境友好,達到使用安全的目標。我國在城區實現配電網的智能化,滿足了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的需求,也推動了我國智能電網研究的發展。
關鍵詞:城區;智能配電網;建設
智能配電網是實現全社會低碳發展的關鍵。在發電端應用智能配電網技術可以提升接納清潔能源的能力,還可提高傳統發電技術的效率;在電網環節可以降低線路損耗,提高輸電效率,提升電網基礎設施資源利用率和供電可靠性,從而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智能配電網代表著配電網的發展趨勢,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滿足用戶需求,和客戶進行信息和業務方面的互相溝通。心城區的配電負擔很重,利用智能化技術對配電網進行改建意義重大。
1、未來我國電網發展所面臨的形勢和要求
未來幾十年將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向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和現代化深入推進的重要發展時期,經濟社會將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這一時期,也是我國加強節能減排,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能源與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關鍵時期。相應地,對作為重要基礎產業的電力工業發展,尤其是電網發展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著重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我國大范圍能源資源配置和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集中接入要求電網結構更加堅強合理,控制管理更加靈活便利。第二,“兩型”社會建設要求電網在確保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著重提升其運行效率和靈活管理能力。第三,隨著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將對現有電網的輸送能力、電能質量和優質服務提出更高要求。第四,國際社會對氣候變化問題的高度關注,使能源結構優化和提高能源效率成為世界各國獲得國際話語權、彰顯國際競爭力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
2、智能配電網的優勢
根據我國電力系統實際電量需求應積極應用智能配電網技術,推動我國配電網建設,滿足區域用電需求。有效提升配電網設備性能和電能質量,已達到穩定電網供電的效果。
2.1 高效運行
智能配電網能夠實現電網系統優化運行達到更加高效的經濟效益,應用先進的監控技術優化電網管理并進行實時監控,有效降低系統容載比,有效提高負荷率,充分利用電網系統容量從而減少和緩解配電網設備的投入,提高電力系統經濟效益。
2.2 優勢電能
智能電網的建立能夠實現與用戶的良好互動,有效提升供電系統服務水平,智能配電網通過電力系統內部的深度集合和整合,確保高效的技術實現,使電力系統供應更加靈活和可靠,引導用戶科學合理用電,提高其安全性和經濟性,為經濟發展提供優質、可靠、安全的電力保障。
2.3 新能源的應用
通過智能化配電網的建設和相關技術應用,能夠實現遠距離特高壓輸電網與大容量清潔能源的協調調度,在功率平衡方面提供調節能力,提高新能源的利用效率,有效推動綠色環保電力能源的發展,減少碳排放量,保護生態環境與資源,優化能源結構。
3、推進城區智能配電網建設措施建議
3.1 含分布式電源的配網系統規劃建設
所謂的配網智能化建設,其主體優勢之一就是分布式電源的接入,這其中有待于微網技術的運用,可以將微網視為配網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依靠該網達到配網系統內部電源與負荷的統一化工作,而且同主網之間進行有效協調,以此來達到高效供電服務的目標,提升電能質量以及供電的安全性、穩定性。內含分布式電源的配網系統,其具體規劃建設應該圍繞供電企業這一核心,相關的開發商應該積極負責研究、規劃能夠確保分布式電源和配網系統之間協調運轉的一個平臺與模式,最終探究出一套健全的效益評估策略,重點分析出分布式電源的布點模式、定容方法,同時,也要科學地分析、規劃出分布式電源、變電站等的協調優化規劃。
3.2 加快推進智能化管控,完成供電服務指揮平臺建設
一是建設新一代配電自動化系統,提高配電網感知能力、認知能力和控制能力。推進設備狀態全管控、業務流程全穿透。面向電動汽車充電樁、分布式能源、微電網、儲能裝置等設施的大量接入,加快建設新一代配電自動化系統,實現配電網可控可視,提高配網運行的透明度,增強配網動態感知能力。推進智能分布式就地饋線自動化技術應用,提高故障定位的準確性和及時性,提升配網自愈能力。推廣新型智能配變終端,實現對配變臺區就地化綜合監測管理,拓展配網運檢與營銷業務的就地化協同,形成中低壓一體化監測管控體系,提升配電網綜合監控、清潔能源消納、多元負荷接入支撐能力。探索低壓直流配電技術,利用分布式儲能等負荷調節措施,提高“源網荷”互動能力。
3.3 積極探索管控新模式,提升配電網報裝接電時效性
一是明確前端、后臺職責。前端營銷服務部門主要負責感知市場、跟蹤客戶用電項目、提供報裝需求,引導客戶進行預報裝、受理用電申請、簽訂用電合同、管理客戶檔案、編制計量計費采集方案、開展電費回收等工作,全程與客戶保持有效溝通。后臺配電管理部門負責組織技術支持團隊、提供供電方案、調配工程資源、組織工程實施、接入負荷、開展供電質量管理等工作,工作流程公開透明,進度及時反饋前端。二是施行業擴“預安排”制度。積極配合前端營銷部門客戶經理主動跟蹤用電項目可研、審批等前期進展,確認客戶用電需求后,組織后臺配電網規劃建設支持團隊超前介入,對接用戶做好供電方案編制,開展配套供電工程可研設計,按照“項目包備品備件或物資協議庫存設計施工年度框架招標”模式完成工程前期準備。用戶報裝正式申請確認后,按照合同約定,立即組織開展配套工程建設,保證報裝負荷快速、有序接入。
3.4 加強員工隊伍建設
要高度重視配電管理隊伍素質能力建設,堅持管理為生產一線服務的理念,著力提升班組長、供電所長能力水平及廣大職工隊伍業務能力。加強對“全能型”鄉鎮供電所配電運維搶修業務管理和指導。結合培訓、交流、競賽等形式,扎實開展以配電管理制度、技術標準、新技術的學習宣貫,提升員工業務能力和技能水平。培養員工隊伍配電網運維主人翁責任感,建立工作業績與績效掛鉤的激勵機制,提高隊伍執行力和戰斗力。
4、結束語
城區的人口密集,對電力資源的需求與別處不同,需要以新的理念和技術對配單網進行改造,緩解日益增強的配電服務質量需求和傳統配電網能力不足的矛盾。智能電網創建之后能在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時解決當前配電網存在問題的有效方式。
參考文獻:
[1]張榮榮.智能配電網技術在配電網規劃中的應用[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36).
[2]何吉翔.城市配電網規劃存在的問題及提升方法[J]. 云南電力技術,2016(S2).
(作者單位:國網湖北省電力有限公司咸寧市咸安區供電公司營銷部(客戶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