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瑞榮
北京中景昊天工程設計有限公司建筑設計院
摘要:此文以老年群體為關注對象,探究如何在居住建筑的細節方面有更加周到的設計,并從中體現出專注于老年人建筑的人文情懷。細節的重要性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被世人感知,在居住建筑中的設計中,細節同樣也是不可忽視的部分,因此本文旨在闡述面向老年人的注重細節的居住建筑設計。
關鍵詞:老年人;居住建筑;細節設計
我國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日益凸顯,養老問題也日益成為一個壓在年輕人身上的一座大山,建筑設計以往總是迎合年輕人的需求,將更多的重點放在新奇潮流的設計上,隨著時代的變化,以老年人居住為主的建筑設計逐漸開始得到重視,建筑設計師們開始逐步探索一系列以養老為主題的建筑應該如何設計,以期更好的服務于老年群體。新興的老年建筑打破了傳統的養老院模式,而更多為建筑注入新的養老居住體驗。
一、樓電梯
現階段我國以老年群體為對象設計的居住建筑,主要有幾個關注重點,樓電梯就是其中之一,在這一方面,通常有其設計基準,主要是以醫院等醫療建筑為行業標準,在這一基礎上再根據現實加以改進和完善。眾所周知,隨著人年齡逐漸增大,行動力相應的會變得遲緩,需要借助外物輔助自己行動的老年人居多。鑒于這一原因,即便建筑是較低矮的居所,也需要配備電梯以更方便老年人出行。此外,電梯的空間也是設計中不可忽視的一環,在老年人居住的建筑中,電梯必須要有足夠寬敞的空間能夠滿足輪椅上下,更重要的是,電梯應該保障在必要的時候能夠滿足擔架運送的潛在需求,因而電梯的規格至少應該是擔架滿足級別,若是建筑空間容量足夠,那么在樓電梯設計時設計為專業醫用電梯也無可厚非。除尺寸的要求外,電梯的其他設計細節也需要加以考慮,例如電梯的自動樓層調節系統,在電梯內部以及出口處需要設置的防滑地磚,電梯內部的照明應該充足以保障老年群體能夠看清路面。
在討論了電梯的設計細節后,也需要對樓道的設計加以約束。由于面向的老年群體具有相當的特殊性,故而在樓梯設計中至少需要將其中的部分設計為醫院樓道的設計標準進行施工建造。在樓梯的每節寬度、長度等都應該滿足擔架通過的需求,以為不時之需進行準備。此外,在扶手處應該設計圓滑的曲線而不能有銳利的折角。在每個踏步的開始和結束處應該設置成強烈對比的顏色,便于提醒和識別。
二、走廊及其他公共區域
建筑中最普遍的公共活動范圍就是走廊,這一部分的細節重要程度無需多言。就長度而言,走廊不宜設置的過長,最長不應多于五十米。除此外,走廊不應該設計為筆直,而應有轉折,轉折的妙處一在于能夠使空間利用更加合理化,二則是走廊中可以設計出供老年人休憩的空間,另外,走廊的側墻面需要具有充分的堅固性,保障其能夠承受來自老年人所乘坐輪椅碰撞帶來的沖擊力,并在扶手設計上加入防撞功能。
除了走廊這一公共區域外,居住建筑的大堂也是一個主要的活動場所,是老年群體聚集并進行社會交往的不二選擇,鑒于其承載的重要功能,應在大堂注入更多的設計細節,主要是增加一些軟裝以豐富空間功能,例如書報架等。另外,在大堂出應該用透明的玻璃進行隔斷處理,既有劃分多個區域的功能,在視覺上又能夠產生延伸感,能夠滿足老年人的觀景體驗;也需要使用百葉等對不同時間的陽光照射度進行控制,以期為老年群體提供最佳的居住體驗。
三、居室空間
臥室:室內的居住空間往往是老年群體在一天中最長時間停留的場所,這一空間設計需要兼顧寬敞和開放兩個特性,寬敞主要是指在一個老年人居住的臥室中,除去兩個單人床的空間以外,其生育通道空間還應該能夠保證輪椅能夠通過,另外,臥室還應該避免與電梯相鄰,這能夠有效避免因為噪音干擾對老年人休息造成的影響。
廚房:廚房的空間設計主要也應該以寬敞和方便為主題,除此之外,廚房有其特別的注意事項,即冷熱水的標注應該比一般的居住建筑中更顯眼明確,廚房灶臺上的東西擺放和臺高應該以方便取放為設計標準,各式廚柜的把手也應該設置為拉桿式而非球形,更加方便行動不便者。
廁所:這一空間的大部分要求與廚房有相似之處,但還有一個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防滑設計,盡量避免在老年群體居住的空間中設置浴缸,而更多的應該是用淋浴房設計,在淋浴房四周容易有水濺出的區域設置防滑毯。
四、室外空間
室外空間的設計也是老年群體居住建筑中不能忽略的一個重要部分。室外場所也屬于公共空間,要盡量注意設計的親切感和功能性,比如設置一些供老年人休憩的小院落、小花園等等,既能夠豐富建筑外圍的景觀層次,又能夠滿足老年人室外活動的需求。除此外,在一些具有一定高差的位置需要設置穩固的扶手方便老年人倚靠行走,在照明方面也要從老年群體的身體轉光出發,設置充足的照明強度,方便老年群體隨時能夠看清前路。
五、結語:
在本篇文章中,關于老年人居住建筑設計細節上的一些討論還有不成熟之處,這是由我國當前建筑設計領域的現實決定的。由于現階段許多設計理念都在探索的道路上,必然存在需要完善之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通過我國建筑設計行業不斷的實踐、探索和發展,對于老年群體的居住要求和建筑設計考慮都會越來越趨于完善,也會從中更體現出我國建筑設計中以人為本的信念。
參考文獻:
[1]趙振瑛.關于老年人居住建筑無障礙設計的探討[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9(01):72.
[2]李屹斐,郭晶,徐釗.“共享養老”模式下的老年人居住環境設計研究[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8(08):113-115.
[3]陳小卉,楊紅平,鐘睿.居家養老模式下的居住區適老化建設思考——基于江蘇省的實證[J].城市建筑,2018(21):24-27.
[4]鞏玉發,杜明哲.基于提升歸屬感的居家養老住宅設計探析——以輪椅使用者住宅為例[J].住宅科技,2018,38(04):24-27.
[5]周洪濤,周鶴林.人口老齡化背景下長春市居住小區室外照明環境調查研究[J].四川水泥,2018(04):277+348.
[6]石拓.引領建筑適老設計優化——基于試驗基礎的老年人居住環境改善研究[J].城市住宅,2017,24(11):16-20.
[7]王羽,屈璐,曹穎.《老年人居住建筑設計規范》系列論證(三)——關于建筑高度對火災疏散的影響分析之一[J].住區,2015(04):143-149.
[8]于一凡,賈淑穎.居家養老條件下的居住空間基礎研究——以上海為例[J].上海城市規劃,2015(02):96-100+117.
[9]王朝霞,王羽,王辛,竇治昊.老年人居住建筑設計規范系列論證(一)——老年人輪椅回轉空間基礎實驗[J].住區,2015(01):14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