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祥
重慶市地產集團
摘要:現階段,我國已經進入到社會改革的深水期,政府通過政策性文件法規不斷調整土地政策,以便適應當前社會發展形式,實現土地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從而為我國社會創造更豐富的經濟價值。因此,土地儲備機構的工作內容以及工作方法也發生了轉變,為了使土地儲備機構有效配合國家政策的落實,我國針對土地儲備機構會計核算頒布了專門的法律文件,統一規范土地儲備機構會計核算工作,但是在工作落實過程中,仍然存在問題。為此,文章對土地儲備機構會計核算若干問題展開了具體探究。
關鍵詞:土地儲備機構;會計核算;工作策略
《土地儲備資金會計核算辦法》的出臺規范了土地儲備機構會計核算工作,使會計核算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但經過實踐,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形勢下,土地儲備機構會計核算工作暴露出了諸多問題,嚴重影響會計核算工作的科學性與有效性。為此,探究當前土地儲備機構會計核算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分析有效的解決方法,這對提升土地儲備機構會計核算工作效果有著重要意義。
一、土地儲備機構會計核算問題
一是,在會計核算范圍的確定上存在問題。當前現行的《土地儲備資金會計核算辦法》中規定土地儲備資金是獨立的核算主體,也就是說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土地儲備機構并不是核算主體,而土地儲備的會計核算包括土地取得、開發、儲備、出讓四個環節,土地儲備機構需要根據這些項目設置單獨的賬目展開核算,這容易在計算土地儲備成本環節出現錯誤[1]。同時,我國對土地出讓以及支出有著明確的規定,政府相關部門根據土地活動的收付情況進行核算,也就是說在土地核算環節中,只有出讓環節會出現政府預算,這就導致土地儲備機構與政府都不能真實而完整的反應土地儲備活動,從而會影響到會計信息的價值。
二是,在財務報表信息的規定上。土地儲備機構會計核算中需要編制資產負債表、項目支出表、收支表等多項表格,但是目前我國法律文件中對于這些表格的規定并不能滿足土地儲備機構的實際需要。例如,土地儲備機構日常使用的經費與土地儲備資金處理兩個獨立賬務中,會計核算中需要分開計算,而且也要編制不同類型的財務報表,但國家要求土地儲備機構提供完整的財務報表,這就涉及到兩種類型報表的合并,而目前對于報表合并并沒有相關規定,從而缺少可靠的指導,容易出現錯誤或不規范行為[2]。
三是,存量土地核算存在問題。土地一級開發完成后,并不能保障會立即進入土地出讓環節,其需要先將土地納入到儲備體系中,實現土地存儲,再根據市場的發展與社會的需要制定土地供應計劃,使土地進入到市場環節。根據現行法律規定,收儲土地項目的成本以及交付結轉都包括在會計核算過程中,而完成土地交付后的核算在現行法律規定中并未做出論述,從而影響著具體工作的實踐。
二、解決土地儲備機構會計核算問題的策略
(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建設,確定會計核算范圍
由于當前土地儲備成本環節的核算主要通過分賬的方式進行,其不能夠集中、系統、綜合的反饋土地儲備的成本,而且容易在核算環節出現問題。面對這樣的情況,建議取消分賬方式,將日常土地儲備機構日常經費賬套中的各項成本費用根據土地儲備項目的實際情況逐一分配至到土地儲備項目中,如土地儲備工作中產生的招待費、人員經費、交通費等日常支出經費可以直接增設到土地儲備項目中,以便能夠完整的反應出土地儲備的整體成本[3]。
同時,由于當前土地儲備機構會計核算范圍并不清晰,需要統一會計核算口徑,以便保障土地儲備機構會計核算的規范化與標準化,可以將土地支出項目與土地出讓項目添加到土地儲備資金核算體系中,從而從土地取得到土地出讓形成完整的賬套,這不僅能夠完整的反應核算結果,也減少了諸多錯誤與不必要麻煩出現。這需要土地儲備機構取得政府以及國家相關管理部門的支持,授權其在賬套中增設土地出讓收入、應繳預算款、應收賬款等科目,這將有效提升土地儲備機構會計核算的完整性[4]。具體來講,土地出讓收入主要反應的是土地出讓后產生的收入;應繳預算款主要反應的是借方發生額,其能夠對接政府預算會計中土地出讓收入科目,從而保障政府以及土地儲備機構的會計核算統一口徑,避免信息失真帶來的其它麻煩;應收賬款主要反應的是出于延期、分析、欠款等不同狀態的土地出讓收入情況。
基于上述設計進行土地儲備機構會計核算調整,能夠將土地取得、開發、儲備、出讓四個環節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按照統一的規定與統一的資料展開會計核算,提升了會計核算工作的完整性以及連續性,以便能夠從土地取得到創造價值整個過程反應成本,便于為國家相關部門的管控提供可靠、全面、真實的信息。
(二)對土地儲備報表做出詳細而統一的規范
一方面,我國應法律角度承認土地儲備結構作為法人主體的合法地位,并通過立法,或補充現行的《土地儲備資金會計核算辦法》等手段,對土地出別機構日常經費報表與土地儲備資金財務報表的合并進行詳細而具體的規定,從而指導兩種報表合并的規范化進行,以便滿足土地儲備機構實現對外提供完整財務報表的發展需要。
另一方面,應完善土地儲備機構快捷核算收支表的設置,在快捷核算中增加土地出讓收入科目,以便真實反應出收儲狀態中土地項目的收支情況,該項信息不僅能夠為政府預算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據,能夠真實而全面的反饋土地儲備的損益情況,從而使土地儲備機構合理應用報表。
(三)提升存量土地核算的準確性
土地的利用需要根據社會的發展情況進行確定,盲目的進行土地開發與出讓會導致我國土地資源被浪費,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土地開發后先進入儲備體系作為存量土地,其在為出讓前由土地儲備機構對其展開管理,而如何對處于儲備體系的土地進行會計核算,應基于儲備土地的性質以及狀態展開,從目前我國現行《土地儲備資金會計核算辦法》可以看出,對于存量土地的認知并不完整,從而導致其核算不完整,基于此,可以將存量土地作為固定資產,國家授權其由土地儲備機構進行管理,那么則可以直接將其劃歸到土地儲備機構日常經費賬套中展開核算,當土地完整交付后則可以將其交付項目支出轉變為土地儲備資金科目,納入到日常經費賬套中并增設固定資產、固定基金等科目,完成土地出讓后,可以通過兩個科目對沖處理進行核算,從而提升核算的完整性以及合理性,避免出現核算結果失真的問題[5]。
三、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土地出讓項目規模的擴大與數量的提升,通過土地儲備資金的會計核算能夠有效的優化土地儲備機構對土地資源的管理,以便保障我國土地資源信息的真實性與可靠性。因此,在現行法律規定下,文章總結了土地儲備機構會計核算出現的問題,對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希望可以為相關單位提供有益的參考。
參考文獻:
[1]姜益華.土地儲備資金會計核算工作現狀及改善研究[J].商情,2016,30(24):7.
[2]葉秀花.土地儲備機構會計核算若干問題的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7,29(24):187.
[3]柏瑋.關于土地儲備資金的會計核算的若干探討[J].全國流通經濟,2018,36(12):96-97.
[4]孔祥銀.土地開發融資權模式的會計核算與稅收問題探析[J].中國商論,2016,22(34):139-140.
[5]王曉虹.《土地儲備資金會計核算辦法》實務應用的探析[J].會計師,2015,16(1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