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中國航空制造產業鏈不同時期的企業內部分工、市場分工和戰略合作分工三種形式進行分析。成本與收益的變化決定分工制度不斷優化整合。在航空制造產業鏈、產業集群不斷優化、整合中提出發展政策建議,從國家和地方區域角度強化中國航空制造產業鏈的專業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關鍵詞:航空制造產業鏈 制度整合 專業化分工 政策研究
中圖分類號:F231.1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航空制造產業鏈是在航空產品的生產加工過程中,從原材料采購到制造裝配到交付,所包含各個環節的整個縱向鏈條。在航空制造產業鏈緊密連接過程中,采用有效的分工制度安排能協調、組織好上下游企業業務分工,能提高產業鏈整體的穩定性。
二、航空制造產業鏈分工分析
合理的專業化分工可有效提高產業鏈生產效率和質量,利用市場分工、企業內部分工及戰略合作分工三種形式,產生不同的市場成本和收益,不斷尋求收益最大化。把產業鏈分為上游企業群A、中游企業群B和下游企業群C,A為B提供原材料,B為C提供零部件/成品。
(一)企業內部分工形式
一定時期內航空制造產業鏈分工的產出在區間Q1Q2之間,企業內部分工收益Bf大于企業內部分工交易成本Cf,市場分工收益Bm大于市場分工交易成本Cm,采用內部分工成本小于市場分工成本時,為減低成本、增加收益,產業鏈分工體現了企業內部分工形式。某一時點,利用企業內部分工的優勢要優于市場分工,導致上下游企業選擇縱向一體化。
(二)市場分工形式
為突出核心競爭優勢,會不斷強化核心業務,這樣導致部分業務將會在產業鏈中由市場分配,變為市場分工。在區間Q3Q4中,Cf>Bf,Cm (三)戰略合作分工形式 航空制造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于各區域航空產業集群的發展,突出體現企業間戰略合作,提升區域整體優勢,促進企業間合作分工的形成。如圖3所示,在區間Q5Q6中,Cm>Bm,Cf>Bf,在某一時點航空制造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采取企業內部分工和市場分工都沒有優勢,上下游企業的戰略合作關系存在,Cm向下向Cf移動的趨勢;采取市場分工比采取企業內部分工時收益大,而企業內部分工比市場分工的交易成本低。此時企業會形成戰略合作分工。 三、航空制造產業鏈發展政策建議 航空制造產業鏈管理的實質是航空產業配套能力的提高,建立和完善航空產業集群配套體系是實現其管理的集中表現。 (一)加快完善航空制造產業鏈分工的協作體系 通過合理的專業化分工形成航空制造產業鏈協作生產體系。建立和完善物流配送網絡,并制定適應航空制造產業鏈、產業集群的配送原則和管理原則。 (二)提高航空制造產業鏈企業的技術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 中國航空制造產業鏈發展要圍繞國家自主創新戰略,重視自主創新,形成鼓勵自主創新的政策導向,使企業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在合作的過程中得到提高。盡快擺脫對外依賴嚴重的局面。 (三)完善航空制造產業鏈的金融環境 建立多元化投資機制,強化資本市場對產業鏈的支持力度,鼓勵和扶持航空產業的上市,拓寬融資渠道。增加財政配套資金,強化航空產業基金的發展,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發展基金支持體系。 (四)塑造高度信任和激勵機制 在戰略合作過程中不斷注重培育和發展相互之間的信任,并建立相應的規范機制。建立、健全航空制造產業鏈的信譽獎懲制度體系,促進企業群的密切合作,促進成本降低、信息暢通、運營高效。 四、結論 航空制造產業鏈發展過程中,專業化分工至關重要,對分工進行組織、協調、選擇與整合最為關鍵。交易成本和收益直接影響到產業鏈中上下游企業的分工選擇,產業鏈分工制度會隨之整合。航空制造產業鏈發展,應從國家層、區域層、企業層等多角度分析,對產業鏈內部分工選擇和整合進行深入研究。 航空制造產業鏈健康、穩定、快速發展,須建立縱向、橫向綜合協調機制,完善產業鏈分工協作體系,加強政府對產業鏈的扶持和引導,不斷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完善金融環境,塑造高度信任和激勵機制,創造戰略合作的社會文化環境。 參考文獻: [1]宋勝洲.全球產業一體化下的產業升級與產業政策.上海對外貿易學院,2008 [2]鄭耀群.可持續發展視角下的產業政策分析.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008 [3]李靖,魏后凱.基于產業鏈的中國工業園區集群化戰略.經濟經緯,2007 [4]江海潮.產業政策激勵、產業剩余分配與產業政策效應.湖南科技大學商學院,2008 [5]吳趙云.現階段中國產業政策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思考.江西財經大學,2008 作者簡介: 曲文波(1978-),男,學歷:研究生,單位:高級經濟師,研究方向:計劃管理與供應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