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娟
關鍵詞:幼兒教育;開放式教學;全面發展;
陶行知先生先生一向倡導“生活即教育”,在其生活教育理論中,“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的觀念相當明確?!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追求幼兒健康、全面、可持續發展,追求“以人為本”的教育,肯定幼兒現實生活本身對幼兒成長的價值。在上述理驗的指導下,嘗試通過開放式的教育方式,使生活成為課程資源,讓教育融人生活之中。
一、開放式的生活活動
幼兒的學習更多的是一種非正規的學習,生活經驗是他們學習的源泉。陶行知先生始終認為,生活是一部教科書,生活中“活的人,活的問題,活的文化,活的變化都是活的知識之寶庫,都是活的書”,“民主教育的教材應從豐富中求精華,教科書以外求課外的東西,并且要從學校以外,到大自然、大社會中求得活的教材”。在先生“生活教育理論”的指導下,我們組織了多種形式的生活活動。
我園環境優美,小橋流水、長廊土坡,風車亭閣隨處可見。餐后的散步時間來到農家院,讓幼兒見識到真正的風車、水車,幼兒在觀察、實際操作一番后自發討論起來:“它們有什么用”?“它們是怎么工作的”?觀察各類應時植物,明白季節與植物的生長關系,明白不同季節里不同植物的生長特點;拔草除蟲勞動,更讓大家體驗到了田間勞作的辛苦,勝讀百遍“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秋季在土坡上觀察小草還活著嗎?從哪里看出來的?在邊散步邊實際操作的氣氛中,幼兒學會了思考,豐富了生活經驗。
午睡起床后,幼兒由于年齡的限制,經常忘記翻好領子,束好褲子。針對這一情況,讓大家相互“照鏡子“,兩名幼兒相互對立,你來看看我穿好了沒有,我來瞧瞧你哪里沒弄好,逐漸激發幼兒獨立生活的自覺性,讓幼兒輕松掌握了穿衣穿褲的正確程序,學會了區分左右。把生活引進課程,我們的課程就會鮮活多彩,就會豐富有生命力,幼兒就會想學、會學、自主學。
二、開放式的學習活動
生活決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生活與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幼兒教育的內容必須是來源于幼兒的生活實踐。只有來源于幼兒生活,貼近幼兒生活的教育內容才是有價值的內容,才是活的教育。
以往在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中,集體教學總是離不開讓幼兒看一看、說一說、記一記,即讓幼兒觀察圖片(或模型),然后教師提問,幼兒回答,了解基本知識和概念,最后師幼共同小結,加深對基本知識和概念的記憶。如此的科學在幼兒的頭腦中只是一些抽象的概念,而不是豐富多彩的事物和現象。為此,我們盡可能讓集體教學生活化,讓幼兒回歸生活情景自主探索。以科學活動《認識石榴和柿子》為例,活動前我們為每位幼兒準備了一個石榴和一個柿子,然后啟發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找到兩者的相同點與不同點。結果一陣寂靜的摸索后七嘴八舌的討論開始了:“這個很冷很硬,那個很軟”;“這個不知道是甜的還是酸的,我們來嘗嘗吧”;“我拿了拿,好象石榴比柿子重”,在剝石榴的過程中有趣的事情發生了,一名幼兒大喊起來:“我發現石榴里面有蛋黃”,驚奇之余還自言自語“怎么會有蛋黃呢?”終于剝開了,露出了一粒粒晶瑩的果實。這種愉快的發現又激勵大家更主動地參與到科學探索中來。在這一過程中,幼兒不僅提高了探究能力,還真切地體驗到了探究帶來的愉悅發現,嘗試到了解決問題的成功感。所以說親身體驗是幼兒教育的基本方法,在這些快樂體驗中幼兒的好奇、興趣、探索行為得到滿足。親身體驗參與,進行發現探索,這種直觀參與式的學習氛圍為幼兒的學習活動增添了樂趣。
三、開放式的體育、游戲活動
游戲是幼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幼兒獲取知識經驗的主要途徑。我園在幼兒體育、游戲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在《民間體育游戲一百例》書中白例游戲貼近幼兒生活,還配有朗朗上口的游戲兒歌;自制的體育器械如陀螺、鐵環、牛皮筋、沙包、毽子等隨處可見;班級中區域多樣,材料豐富。在以往的體育、游戲中,老師是組織者、策劃者、裁判者、評價者,幼兒只是順從幼兒,積極性、自主性不高,在開放式體育、游戲中,幼兒是游戲的主角,他們可以自主選擇游戲、器具,自主確定活動規則、參與人數等,最后還是游戲的評價者。在此過程中幼兒有充分表現的空間,從組織到評價都體現了幼兒的自主性。實踐證明幼兒自主參與的體育、游戲才是他們真正需要的,才會對他們的技能提高有幫助,才會真正增強他們的身體素質。
總之,幼兒階段是各種能力不斷發展與培養的關鍵時期,在社會環境的變化和產業發展的推動下,發展高素質的全面型人才是社會進步的一大趨勢,而作為教育起點—幼兒教育,把幼兒的全面發展提升到一個新的領域,新的層次已是勢在必行,打造德、智、體、美、勞均衡發展的全能型人才和開放式教育將是我們不斷努力的方向和目標,幼兒園教育也會在這種全新的模式下開辟一方更廣闊的天地。讓幼兒真正感興趣的內容是與他們的生活緊密相連的,最適合幼兒的學習方式是讓幼兒回歸生活,去感受周圍的人、事、物及其關系,真正做到“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