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璟婷
唐代杜甫曾說:“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薄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也提出寫作要“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能根據需要,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發展書面語言運用能力?!庇纱丝芍?,寫文章就是要將自己的真實情感流露出來,明確的表達自己的情感,做到我言由我寫。
作文教學一直以來都是相對較難的一部分,也是最難提分的一部分。教與評的效果也讓人難以滿意。學生大多不愿意寫作文,尤其是記敘文。但迫于考試,又不得不寫。但硬著頭皮寫出的作文,質量如何也是可想而知的。學生寫好后老師進行批改,可是作文發到學生那里時,學生大多只是看看老師是否批改了,得了多少分,其它的就不看了,下次寫還是犯同樣的錯。新課改的理念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交流,所以,應該讓他們自己批,自己評,在這些活動中自己提高自己。
本文將以初中記敘文教學為例,探討在中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如何教好記敘文、學生如何寫好記敘文。
一、辨別題材
記敘文是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以寫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為主要內容的一種文體形式。它有五種表達方式,分別是敘述、描寫、議論、抒隋和說明。
敘述是指把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表達出來的一種表達方式。它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也是最主要的表達方式。
描寫是對人物的外貌、動作,事物的性質、形態和景物的狀貌、變化所作的具體刻畫和生動描摹。
說明是用簡明的語言、客觀而準確地解說事物或闡述說事理的一種表達方式。
抒情是作者通過作品中心人物表達主觀感受,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為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兩種。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間接抒情是在敘述、描寫、議論中流露出愛憎感情。
議論是指根據作品寫出自己的見解或道理.(記敘文中的議論往往起畫龍點睛,深化中心,揭示記敘目的和意義的作用)。
從廣義上來說,記敘文包括以寫人為主的記敘文、以寫事為主的記敘文和以寫景狀物為主的記敘文,它的六個必備要素分別是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記敘文的記敘次序有順敘、倒敘、插敘、補敘等。它一般采用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個別時候使用第二人稱。
通常來說,記敘文的表現手法也稱為修辭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反復、對偶、借代、引用、反問、設問、反語、對比等。根據文章記敘的對象不同,一般將記敘文分為寫人、記事和寫景狀物三類。
明確什么是記敘文可以對學生寫好記敘文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過程
對寫記敘文來說,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審題,立意,選材,布局,批改,講評。
審題,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復推敲作文話題(包括材料)以及考試后檢查,以求理解其含義,弄清寫作的具體要求,確立寫作中心,確定寫作范圍和重點,確定下筆的角度及感情抒發的基調,明確寫作方式和方法的過程。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命題作文越來越少,命題的記敘文相對好寫,不需要苦思冥想,可以直入主題。而半命題作文需要教師教學生補全題目,然后進行作答。但命題作文和半命題作文相對限制學生的思維,所以需要老師引導學生,讓學生感興趣,愿意寫,寫出更加新穎的命題。如初中經典的半命題作文,如:我最難忘的……,此命題給學生一定的限制,但也給學生很大的空間。最普遍的就是我最難忘的人,我最難忘的一天……這些題目毫無新意,也很難抓住讀者的眼球。這個時候,就要教師幫助學生審題,讓學生有東西可寫,有情可抒。
另外,話題作文相對與命題作文和半命題作文來說,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很大,但也極容易跑題。教師要教學生如何審題,注意話題關鍵詞,結合身邊的實時話題,推陳出新,尋找新的立意。在審題時多問為什么。
其次,在選材方面,主要靠的是學生在平時對各類素材的積累。教師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應引導學生積累各類素材,舉一反三。要注重觀察身邊的細節,用心觀察。還要積累課本中學到的素材。
記敘文作文的講評,是記敘文作文教學的最后一個非常重要環節。通過講評,學生才能夠深刻意識到自己在記敘文中的不足和進步的方向。
講評首先是綜合講評,以教師總結為主,對全班學生作文寫作情況進行全面的評價總結,指出普遍性的優點和問題;然后進行專題講評,根據學生作文中出現的頻率最高的錯誤點進行專項講評,鞏固知識點。例如學生在寫人中普遍出現以下問題:人物細節描寫不到位,人物毫無特點,千篇一律。主要圍繞這兩點來講,做到有詳有略;其次是典范講例,可以選擇本次作文習作中的幾篇學生寫的好的文章進行全班共同講評;還可以進行相互交流,用課堂討論的交流方式,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與交流,說出優點與不足。
作為語文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己尋找不足,讓學生主動地改進,增強他們對語文的熱情。而不是進行填塞式的灌輸,這樣只會讓學生逐漸產生厭煩的心理。
中學語文記敘文教學工作不容小視,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興趣。讓生活融入作文,讓作文走進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