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菲楠
摘要:公園,有人稱它是城市之肺,也有人稱它是城市之眼。其實,公園之于城市,更像城市進程中不同年代的投影。城市公園建設應堅持走適合本城市發展的城市公園設計之路。城市公園設計不但要滿足物質需求,而且要能滿足人們的精神追求,還應該結合我國城鎮化建設的發展進程。設計應結合自然地理、文化經濟等條件,理解生態、文化、社會、經濟的意義,展現富于地方特色的城市公園,避免“千園一色”。在景觀趨同化的今天,地域性重新受到重視,遵循特有的自然環境和發掘鄉土文化資源在設計中顯得尤為重要。文化景觀提取自當地的歷史文化、民俗活動、鄉土植物、材質等諸多方面,有其多元性,并非對文化的簡單截取,應當根據場所要表達的精神內涵,擷取當地文化中與場所精神相契合的符號。
本文遵循生態設計原則,突出德惠市地域文化,打造此地此情的特色景觀,營建德惠市專屬城市名片——集休閑娛樂、文化展示、新城形象為一體的綜合性市民公園。以“福·祿·壽·喜”為設計理念,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古老的吉祥文化和農業文化。公園總體布局采用“一湖,兩軸,六區”的規劃理念,在公園空間內將景觀全方位展現。合理利用局部地位優勢,在空間布局上巧妙地處理,使得各處景觀保持連續性和延續性,而整體風格與主題始終一致,在功能分區、結構布局、道路設計、植物群落等方面塑造多樣化的園區景觀亮點,營造鮮明的景觀空間。
關鍵詞:城市公園;德惠市;規劃設計;地域性
一、區位認知
德惠市隸屬于吉林省長春市,位于吉林省中北部,松遼平原中部腹地,東隔松花江與榆樹市、舒蘭市相望;西與農安縣接壤;南與九臺市、長春市相連;北與扶余市毗鄰。德惠市自古為農業大縣,有著悠久的農耕文化和土地情結,素有“北國糧倉”之稱。德惠市是國家重點商品糧基地;是國家“高優高”農業示范區;是中國肉雞之鄉,雞肉制品產量龐大技術設備先進。2005年11月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評為“中國食品名城”,是全國縣(市)中的第一家。
德惠市福祿公園位于德惠市會展中心南側,處于新城區中心。北鄰曙光路,南至德大路,東接長青一街,西達長青二街。其中曙光路全長1242m,雙向六車道,為新規劃道路。長青一街、長青二街,即原有的府東街、府西街,經過改造,全長分別2528m、2604m,雙向四車道。德大路為原有主干路,雙向八車道,與國道102相連,交通便利。
1、項目優勢
(1)宗地地勢較為平坦,無過多限制因素,可充分發揮,進行空間景觀設計。
(2)宗地現狀無水系,為人工開挖湖體,可根據設計意圖打造理想空間布局。
(3)德惠市歷史悠久,建縣百年,農業文化底蘊豐厚。
2、項目劣勢
(1)德惠市隸屬于長春市,一直處于陰影效應下,當地缺少對外展示名片,缺乏地域標識性景觀。
(2)城市市區內缺少市民公園,缺少濱水公共空間。
3、解決辦法
(1)通過對府前公園景觀設計,打造城市對外窗口,形成城市精神堡壘。
(2)充分發掘當地民俗、淳樸文化,與景觀結合進行展示,喚起市民對于當地文化的共鳴。
(3)引水入城,美化環境,以人為本,還綠于民。
二、設計理念
遵循生態設計原則,突出德惠市地域文化,打造此地此情的特色景觀,營建德惠市專屬城市名片——集休閑娛樂、文化展示、新城形象為一體的綜合性市民公園。
以“福·祿·壽·喜”為設計理念,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古老的吉祥文化和農業文化。
(1)“福”——包含了世俗生活中一切美好的愿望與目標,代表著物質生活的順利和精神生活的滿足。常以“蝙蝠”、“葫蘆”、“如意”作為福的象征符號。
(2)“祿”——代表著財富和功名利祿,為養命之源,命中逢上,“一生衣祿不愁”是由古至今人們追求的幸福生活之一。常以“鹿”諧“祿”之音,鹿口中銜一根靈芝草,代表吉祥如意,加官進爵。
(3)“壽”——指長壽安康、長命百歲,是古往今來人們最大的心愿,常以“壽星(南極仙翁)”、“鶴”、“蟠桃”、“松樹”來代表。
(4)“喜”——就是人們趨吉納福的傳統心理,滿足人們喜慶的需要,更受世俗婚姻的歡迎。常以“喜鵲”、“蜘蛛”為喜的符號象征。
三、福祿公園總體規劃設計
1、 景觀結構分析
公園的結構是決定整個公園功能是否良好的關鍵,例如道路、廣場和出入口的設置,將會影響到整個公園的交通功能和人流集散功能。公園結構不僅要滿足游人不同的觀賞需求,更要為游人提供風景優美,設施完善的休息娛樂場所。而這些都要從公園附近居民的現實需要為出發點來考慮,才能設計出交通便利、風景優美、結構良好的城市公園。根據公園的活動內同,應該進行分區布置。公園內功能分區的劃分要因地制宜、避免生硬劃分。對于面積較大的公園,主要是使各類活動使用方便,互不干擾;對于面積較小的公園,分區困難的,應從活動內容做整體的合理安排。
通過對宗地的系統分析及對周邊環境深入調研,規劃設計“一湖、兩軸、六區”的景觀結構布局。
“一湖”為中心,設計運用葫蘆形水系,取諧音“福祿”,寓意福祿雙至。
“南北軸”為主軸線,連接南北主入口,設置三個主要節點:蓮花廣場、演藝廣場、“運”市民廣場。“東西軸”為次軸線,連接東西次入口,設置兩個主要節點:荷香藕榭、秋韻廣場。
2、功能分析
(1)入口形象展示區(文化娛樂區)
文化娛樂區是人流集中的活動區域,在區內開展較多的是比較熱鬧、有喧嘩生效、活動形式較多、參與人數也比較多的文化娛樂活動,也是公園當中的鬧區。園內的主要建筑往往多設置在該區,成為全園布局的構圖中心。因此布置時需要注意避免區內各種活動的互相干擾,與有干擾的活動項目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可利用樹木、山石、地形或建筑加以隔離。群眾性的娛樂活動場次人流量較高、較集中,要合理組織空間,應該注意要有足夠的道路、廣場和生活服務設施。文娛活動建筑的周圍要有較好的綠化條件,為游人提供優美環境。
該區域為公園正門,與會展中心相鄰,是園區對外的展示窗口。其中演藝舞臺可開展大型文藝演出,為市民提供文化娛樂場地。
(2)春之俊秀區(觀賞游憩區)
觀賞游覽區,主要以觀賞、游覽為主,在區內主要進行相對安靜的活動,是游人喜愛的區域,為達到良好的觀賞游覽效果,要求游人在區內分布的密度較小,所以本區在公園中占地面積較多,是公園重要的組成部分。觀賞游覽區往往選擇現有地形、植被等比較優越的區域設計布置園林景觀。觀賞游覽區的園路組織規劃是十分重要的,道路的平、縱曲線、鋪裝材料、紋樣、寬度變化都應根據景觀展示、動態觀賞的要求進行規劃設計。
該區域為公園東次入口,與青一街相鄰,為觀賞游憩區,以觀賞游玩為主。五行中東方主木,草木青青,為生發之際,故設計中著重表現春季景色,欣欣向榮,萬物生發。
(3)夏之繁茂區(健身活動區)
健身活動區主要為游人提供開展體育活動的區域,屬于相對較鬧的功能區域。具有游人多、集散時間短、對其他區域干擾較大等特點,應與其他區相隔離,以地形、樹林進行分割較好。設計在靠近城市主要干道、靠近公園主入口的位置。
該區域為公園南入口,與德大路相接,為健身活動區,以運動健身為主。五行中南方主火,熱情洋溢,有發散之勢,故設計中突出表現夏季景色,郁郁蔥蔥,生機盎然。
(4)秋之豐獲區(兒童活動區)
兒童活動區主要供學齡前兒童和學齡兒童開展各種兒童活動。為了滿足兒童的特殊需要,在公園中單獨劃出供兒童活動的一個區域是很必要的。兒童活動區可根據不同年齡的少年兒童進行區分,一般可分為學齡前兒童區和學齡兒童區,也可分成體育活動區、游戲活動區、文化娛樂活動區、科學普及區等。主要活動內容和設施有:游戲場、戲水池、運動場、障礙游戲等。兒童活動區位置一般靠近公園入口,便于兒童進園后盡快到達,開展自己喜愛的活動。避免兒童入園后穿越其他功能區,影響其他區游人的活動。兒童活動區的建筑和小品也要考慮到少年兒童的興趣和愛好,盡量選擇造型新穎、色彩鮮艷的風格,并且建筑和小品尺度也要考慮到兒童的尺度,便于兒童玩耍和使用。在植物配置方面應選擇無毒、無刺、無異味的樹木和花草,不宜出現一些潛在危險的構筑物。考慮到兒童活動區常常有家長在旁邊陪同、照顧,該區應多設置座椅和一些休息設施。
該區域為公園西次入口,與青二街相連,為兒童活動區,主要為幼年、青少年兒童提供活動游玩場地。五行中西方主金,春華秋實,有收斂之象,故設計中重點表現秋季景色,層林盡染,碩果累累。
(5)冬之含蘊區(老年活動區)
管理公園的各項內務活動,對公園進行管理、整治,以保證公園正常運行。包括公園辦公室、工具房、食堂、花圃等建筑設施。
位于園區西北角,靠近主入口,既便于公園管理,又方便與城市主干道相連。五行中屬土,中央管控。以冬季景觀為主,運用較多常綠樹木,營造簡潔大方景觀。主要包括公園管理辦公、生活服務、組織生產等方面設施。
(6)福祿湖觀魚區(安靜休息區)
安靜休息區是公園中專供游人安靜休息、學習、交往或者進行其他一些較為安靜的活動的區域。安靜休息區的面積可視公園的規模面積大小進行規劃布局處理,一般面積大一些為好;但并不一定集中于一處只要條件合適,可選擇多處,創造類型不同的空間環境,滿足不同類型活動的需要。該區宜采用園林造景要素巧妙組織景觀,形成景色優美、環境舒適、生態效益良好的區域。區內建筑布置宜散落不宜聚集,宜素雅不宜華麗;結合自然風景,設立景觀亭、花架、廊架等園林建筑。安靜休息區一般應與鬧區有一個自然的隔離,以免受到干擾,游人密度要小。
該區域主要為福祿湖水體及附近親水活動區,五行中屬水。
3、 交通組織分析
根據城市系統的規劃、道路交通的走向、游人的流量及福祿湖公園本身的功能分區,遵循方便游人游覽出入、有利于對外交通和對內方便管理的原則,本方案設計設置兩個主要出入口,分別位于公園南北兩側;五個次要出入口,位于公園東西兩側。在主次入口周圍設置生態停車場,保證園區人車分流。
園路設計與公園的地形、水體、植物、建筑物、鋪裝場地及其他功能設施相結合,充分考慮園區的功能分區及游客容量,主次分明,因地制宜,分為三級道路系統。
(1)主園路:全園主道,通往公園各大區及主要活動建筑設施,方便游人集散,路寬6m,縱坡8%以下,橫坡3%以下。
(2)次園路:公園各區內的主道,引導游人到各景點,自成體系,組織景觀,路寬4m。
(3)游憩路:游人散步使用,1.2-2m不等,鋪裝樣式多樣,形式變化,蜿蜒曲折,如汀步、嵌草鋪裝等。
4、植物分析
植物景觀是城市公園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對公園景觀的營造具有特殊的意義。通過喬木、亞喬、灌木、花卉草坪的群落搭配,形成色彩絢麗、層次豐富、高低錯落的自然景觀。
(1)樹陣廣場
選用高大喬木,樹冠開闊,分支點整齊,蔭濃葉大的植物品種,如核桃楸、銀杏、白蠟、梓樹等。樹陣廣場多位于公園主要出入口,大都面向主干道,設計考慮需與入口建筑協調,注重對稱式布局,突出儀仗感。另外樹陣廣場多為林下活動空間,充分考慮夏季遮陽作用。
(2)主題花卉
選用顏色艷麗、色彩變化的時令花卉及宿根花卉,如矮牽牛、萬壽菊、金娃娃萱草、宿根福祿考等。主題花卉多位于中心景區,通過強烈的色彩對比及大面積色塊的運用,突出重點景觀,營造熱烈氣氛。
(3)色葉植物
選用生長強健,枝葉茂盛的鄉土樹種,如五角楓、蒙古櫟、銀杏、糖槭、紅瑞木等。結合東北氣候特征,突出周圍環境季相變化的特色,營造滿山紅葉、層林盡染的浪漫景致。
(4)疏林草地
孤植、散植高大落葉喬木,林下鋪植早熟禾草坪。夏季樹蔭濃郁,可開展豐富的林下活動。冬季樹葉凋落,陽光充裕,為游客提供日光浴場地。
(5)水生植物
在福祿湖堤岸淺水區域,種植荷花、蘆葦、香蒲等水生植物,沿岸搭配馬藺、千屈菜等耐水濕植物,形成豐富植物群落。既通過水生植物起到水體自凈的生態效果,又為游客提供充分親水環境。
參考文獻:
[1] 計成,胡天壽譯,園冶[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9.
[2] 劉曉嫣,城市公園改造設計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0.
[3] 馬俊,上海市當代城市公園游憩行為特征初步研究——以黃興公園、徐家匯公園、延中綠地為例[D].上海交通大學,2008.
[4] 俞孔堅,綠色景觀:景觀的生態化設計原理與案例[J].建設科技,2006(7):28-31.
[5] 黃璐穎,淺議城市公園生態設計法——廈門公園存在問題與對策研究[D].廈門大學,2009.
(作者單位:華潤置地(沈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