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越
一、基本原則
翻轉課堂的教學設計遵循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從翻轉課堂自身特點出發,注重音樂教學趣味性、過程性、參與性和異步性的特點,提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音樂教學以主動性、驅動性和合作性原則。
(一)主動性原則
音樂作為一門實踐性課程,在音樂教學中實施課堂翻轉時,學生要提前進行大量的歌唱練習,熟悉所聽到的歌(樂)曲旋律,領會音樂要素在音樂表現中的作用,從中加強音樂感知、表現、鑒賞、創造等基礎能力的培養,并獲得理論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學習。因此,在音樂課堂上,通過創設大量的音樂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動手、動眼、動口、動腦中學會認知、學會創新。在音樂翻轉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并針對不同學生、不同類型和各類教學資源進行整體優化,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都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教師在音樂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營造師生互動、學生互動的教學情境,尊重個體差異,面向全體學生,確定教學內容,不以教材為中心,并保證學生在課堂上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二)合作性原則
音樂翻轉課堂的教學過程是一個開放的教學空間,這種開放性主要表現在學生心理方面。學生掌握知識離不開直接經驗,培養能力更離不開直接經驗。學生參與音樂翻轉課堂教學中的心態應是開放的、自由的、不受壓抑的,既不拘泥于音樂教材,也不局限于教師的知識視野。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活動過程時,要多角度創設小組活動和全班交流、討論的環節,建立實踐與創新為主要特征的音樂練習體系,重視對學生進行開放性的思維訓練,讓學生投身于“聽、動、演、賞、創”等音樂學習的綜合實踐活動,獲得對音樂的各種體驗,調動音樂學習興趣。
二、教學設計
(一)課前設計
在音樂翻轉課堂中,課前教學視頻所取代的是傳統音樂教學中的課堂知識講授部分,以便留出有限的時間指導學生圍繞相關主題進行以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音樂創造活動為主線的音樂審美活動,課前設計包括課程視頻錄像的制作以及課前導學案設計等部分內容。
1.教師活動
第一,分析學情。學生具有活潑好動、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強的特點。根據學生的心理認知水平與音樂學習需要對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以及教學過程進行合理劃分,并自主完成視頻的錄制內容;第二,確定教學目標。在設計前先明確清晰的教學目標,使不同類型的音樂教學如器樂教學、歌唱教學、游戲教學和創造教學更具針對性,進而明確具體采用的教學方法。哪些課程內容適合探究式的教學方式,哪些歌曲需要音樂實踐或歌曲創作等環節?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在音樂翻轉課堂教學過程的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針對性講解,能夠有效避免教學中的盲目性和無目的性。
2.學生活動
這部分的學生活動主要是進行課前的音樂自主學習,他們可以在在任何時間、地點通過網絡資源對教師的視頻授課內容進行自主學習,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風格、學習方法和學習需求自主選擇學習資源等輔助材料。為了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對于較難掌握的音樂知識可以不斷重復學習,能夠有針對性地解決自身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且鞏固在音樂課堂上沒有掌握的教學要點,以保證音樂教學效率。學生通過網絡交流平臺,明確課外學習任務,并結合自主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完成教師提先布置的課前作業。同時,運用聊天工具及時將課前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上傳至網絡交流平臺,并加強與同伴的合作,積極地參與問題討論與探究過程。
(二)課堂活動設計
這種先學后教理念下的音樂課堂活動已經完全區分于傳統的課堂教學,徹底改變了傳統意義上師生之間“教唱”的教學關系,留給了學生更多參與音樂演唱和實踐活動的機會,使音樂課真正變成活動課或音樂會的形式。教師要根據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情況進行有效的檢查與診斷,結合具有代表眭的問題精心設計討論內容,指導和幫助學生完成對課前音樂學習內容的預習與鞏固,并根據所選問題采用異質互補的原則將班級學生分成若干討論小組,進行高效學習和深度內化。為了方便學生能夠在音樂翻轉課堂上積極討論,將每個小組成員人數應控制在十人以內,學生可以不受任何空間限制在音樂教室隨意走動。教師不再是課堂的“獨裁者”,而是走下講臺,走進音樂小組的探討中,真正融入學生音樂實踐活動中。當學生在歌唱遇到問題時,教師要給予及時指導,引導學生澄清對音樂要素的錯誤認知。
(三)課后反饋評價
在音樂在翻轉課堂的教學中,教師角色也隨之發生巨大的變化,他們有足夠的精力全程參與到音樂教學研究中。在這種對音樂教學動態的探索過程中,更多地體現出教師和學生之間相互促進、共同學習的新型師生關系。所以,在音樂課程結束后,教師與學生都應將自己對本次課的感受與體驗以音樂實踐創編的形式錄制音樂微視頻并放于網絡交流平臺上,學生需要提交自己或小組成員共同完成的演唱、演奏或表演視頻,師生雙方都要對自己及同伴的音樂學習過程做出評價,總結出優點和不足,達到取長補短、互相促進的目的。在成果展示、分享交流的環節中,學生通過個人或者小組形式對本節音樂翻轉教學的實踐匯報,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而不強加干預,明確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水平,從而進行階段性反思與總結。同時,教師要以研究者的身份審視、分析音樂教學理論與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并對自身的教學行為進行反省,歸納音樂教學不足,促進教學逐步完善,有針對性地為后期行動研究進行“補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