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雷
關鍵詞:安防;文物安全;博物館安全
一、概述
博物館是我國對外展示陳列交流的重要場所,其館內一切文物藏品、檔案、設施等資源的安全問題不可輕視,安全防范體系建立是博物館對外對內一切安全的前提,因此,做好博物館安防不僅是對博物館安全保護的態度,更是對我國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響應。博物館作為文物系統一級風險防護單位,對于安防系統建立國家的相關標準及法律法規,例如《文物系統博物館風險等級和安全防護級別的規定》和《文物系統博物館安全防范工程設計規范》等,構建博物館的安防體系,需要針對博物館自身的特點、經費、規模、資源等設計,結合有成功案例博物館的經驗,利用先進的安防、人防、物聯網、視頻、圖像處理等技術來實現體系構建,保證博物館文物、人員的安全。安防體系構建是一項繁瑣龐大的體系,可逐步來實現安防理念的灌輸以及外部系統的實現,做到技術層面和人員自身兩方面的提升,進而做好博物館安防工作。
二、博物館安防系統目前現狀
安防是每個博物館必備的防護工作之一,優質的安防系統必須起到能夠預防文物被盜、財產安全預防等功能。但是,實際工作中,會發現博物館在此的重視程度還不夠,安防系統建設還不夠完善,體系比較簡單,尤其是對于館內重點保護區、重點文物的監管較弱。整體而言,安防存在的幾個問題有:1)監控系統利用及重視度不夠,有時候館內把其停留在表面,沒有發揮其作用,沒有適當的維護和使用。2)博物館體系不全,由于經費不足、設備落后以及人員技能單薄,設備落后不能聯動反映監管情況,人員技術掌握不全,不能對系統進行維護及故障排除。3)博物館的安防系統是孤立的,沒有和公安部門或者消防部門建立聯系,出現問題無法及時報警。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博物館安防系統監控效果微弱,形勢大于表面,使得工作開展成果不理想。
三、安防系統組成
結合國家標準對重要文物單位、場所風險等級的規定,依照“系統先進、穩定可靠、功能齊全、系統報警反應及處理緊急事件安排合理、操作簡便、維修方便、故障率低”的原則,為充分發揮技防優勢,使其達到防內外盜和預防破壞的能力,把盜竊和破壞等消滅在出現險情的初始階段。整體系統應包括對各重點部位以報警、監控、聲音復核、門禁等多種防范技術和實體防護相結合進行全方位防護,實現數據實時的網絡傳輸,聯動、管理查詢等,是的數據能夠及時響應,反饋給前端處理人員,以便及時應對,做好解決措施。
通信與對講系統是指配備了無線對講設備,可在博物館的展廳、文物庫房、館內出入口均需配備對講系統,安防人員再次遇到任何情況均可交流溝通,實現信息雙向傳遞,進而實現資源調度以及信息傳達來保障安全。
圖像復核與視頻監控系統:對博物館的重要區域、出入口、防護點可適當的安裝圖像監控,通過監控室來不間斷的監視、查看實時狀態,避免非法人員侵入,對博物館造成損失。在監控室可以看到視頻畫面圖像,每一幀的圖像的保存或許可以為一些重要事件提供線索。這里攝影頭的設置可以根據館內的要求,國家的標準來選定,從而為博物館的安防做好基礎防范工作。
防入侵報警系統是由于大多博物館是開放式建筑,整個博物館的周界無法形成一很堅固的物理防護的圍墻,在物理防護條件差的情況下,博物館安防的周界防范以最大可能地降低誤報率的前題下,采用最新的傳感器技術以防范非法的入侵,在非法入侵通過周界防范區域時觸發報警,并結合聲音、圖像等報警復合手段以確認報警的發生。
門禁系統即出入口管理系統,館內人員具有身份設置,能夠順利進出,進而做好實時的控制,并且人員進出后可在系統中留下記錄,包括人員進出姓名、時間、次數等,用于統一管理。
巡更系統是采用設定程序路徑開關,巡更點設置應當不存在盲區。巡更系統宜采用電腦隨機產生巡更路線和巡更間隔時間的方式,并可根據實際需要隨時進行重新設置,以保證博物館安全。
聲音復核系統是能清晰地探測到現場的話音,能辨別人員對話的主要內容;能辨別人走動、撬、挖、鑿、鋸等動作發出的聲音。博物館聲音復核系統要求在背景噪聲不大于45dB的情況下,聲音復核裝置靈敏度調到最大值90%時所能探測的最大范圍應能滿足現場保護的需要。并配合防入侵報警系統和監控系統來確認是否“險情報警”或“誤報警”,聲音復核是報警復核的有效手段。
結束語
博物館安防系統建立是我國博物館基建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意識到博物館安防管理的重要性。文中討論了目前安防遇到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了自身對構建安防系統的設計與構想,通過多種技術的融合,采用新理念,實現博物館的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