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情
關鍵詞:歷史古鎮;歷史建筑:古鎮景觀:古鎮格局
歷史古鎮都是具有幾十年,甚至百年、千年的歷史小鎮。近年來,隨著時間的推移、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工業建設的進步,以及人工破壞等,歷史古鎮周邊部分山體開采過度,歷史建筑遭到破壞,歷史古鎮現狀堪憂。對歷史古鎮進行合理的保護和開發,恢復歷史古鎮的建筑風貌和街市格局,恢復其往日風采,實現可持續發展,是迫在眉睫的任務。
一、歷史古鎮的保護與改造原則
(一)以人為本
對歷史古鎮的保護和改造,不僅要注重對環境的保護、對歷史文化的保護、對民風民俗傳統生活方式的保護、對傳統技藝的保護,而且要在保護歷史遺產的基礎上進行更新與改造。在改造的同時,還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對于以人為本的保護改造原則,首先要關注當地居民的需求,切實考慮居民的處境,協調好古鎮傳統風貌和居民現代化生活的矛盾。在不丟失傳統技藝和風俗的同時,為居民建造一系列的公共基礎設施,以滿足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豐富業余生活,使村民和諧共處,營造一個良好的古鎮氛圍。其次,為充分帶動古鎮的發展,促進古鎮旅游業發展,必須關注外來游客的需求,為游客提供便捷的基礎設施、優質的旅游環境,增強古鎮游覽舒適度。實現原住民、游客與古鎮環境和諧共處。
(二)保護古鎮的歷史文化與原有風貌
研究、保存的歷史古鎮文化,維持古鎮原有的風貌,是古鎮保護改造時必須嚴格遵循的原則。對于古鎮的歷史文化,要將其融入古鎮保護項目的方方面面,在改造的同時充分展現古鎮的歷史文化。對于古鎮的原有風貌,不管是傳統建筑的保留、修繕和重建,還是新建筑的設計和建造,都要和古鎮風貌保持一致。古鎮的歷史文化與原有風貌作為古鎮的核心價值,必須得到良好的保護與保留。通過合適的利用,將其作為協調過去與現在的紐帶,使歷史和未來和諧共存。
二、歷史古鎮的保護與改造規劃方案
(一)整體規劃
歷史古鎮原有歷史建筑遺產的保護與改造,古鎮街巷河道景觀的更新與規劃,古鎮整體格局的延續、改造與規劃。在對歷史古鎮進行保護與規劃的同時,應建立完備的古鎮歷史文化保護與開發體系,充分挖掘歷史古鎮的歷史文化,汲取歷史文化的精髓,準確把握非物質文化資源,把傳統的民間藝術和民風民俗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輔助生產力,將歷史古鎮建設成一個以傳統古鎮風貌為主,自然環境優美,文化底蘊深厚,民風民俗豐富的特色古鎮。
(二)由點到線的古鎮歷史建筑遺產的保護與改造
歷史古鎮的歷史建筑保護與改造,應從這些代表性歷史建筑人手,將這些古建筑作為歷史古鎮整體規劃改造的節點。打造以老新街為主體,歷史建筑為節點,具有歷史古鎮原始風貌、歷史特色的風貌街。在老新街的改造規劃中,參照古建筑的保護模式,首先是原真性保護,對歷史建筑中保存較為完好的建筑、石碑、門頭等進行絕對保護。其次是風貌性保護,對保存較為完整的建筑進行深入研究,用傳統的工藝方法進行修補修繕,優化它的內部結構,保存其建筑的風格特色。最后對保存質量較差的傳統建筑,或已經被當地居民改造過的民居,進行保護性更新,用相同或相仿的材料,采用傳統的制作工藝、修葺方法進行改造或修繕,恢復原有的風格樣式,以保持整條老新街建筑風格的統一,突出古鎮的建筑特色。
(三)由線及面的街巷河道景觀的更新與規劃
新的景觀設計要遵循古鎮街道的走向,從主街道出發,利用線性空間,以網狀形態向整個古鎮內部延伸。同時,對于破敗不可恢復的古建筑、改造后嚴重影響古鎮風貌的新建筑進行拆除,通過景觀節點設計,使古鎮街巷的線性景觀空間形成網格狀景觀體系,提升古鎮內部環境。河道、濱水綠化、帶狀濱水市民休憩空間將原本單一的線性空間拓展為以河道為中心的面狀景觀層,改善沿河古鎮環境。
(四)點、線、面相結合的古鎮整體格局的延續與規劃
應從點、線、面三方面人手對古鎮的整體格局進行規劃。歷史古鎮的整體規劃,應在保護延續歷史建筑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歷史建筑的價值,將原本相互獨立的歷史元素,通過景觀規劃的手法聯系起來,重新恢復古鎮原本被忽視或破壞的格局。同時,強化街巷景觀與河道景觀的作用,提升景觀在古鎮中的地位,以街巷景觀與河道景觀作為底,歷史元素作為圖,形成明確的圖底關系,強調物與景的協調共處。將古鎮內部原本由于欠保護而松散的格局重新聚攏起來,使古鎮內部各個要素緊密結合,相互輔助,并使古鎮水鄉風貌和街鎮的格局實現歷史的延續,獲得新的發展。
結論
目前,古鎮的保護與研究越來越受到重視。每一個古鎮都有其自己的歷史和特色。對古鎮進行保護與更新,將歷史遺產與現代社會相融合,是古鎮研究的重心。歷史古鎮是一個具有較大研究價值的文化古鎮,然而由于沒有足夠的保護研究導致其格局和歷史遺產遭到了破壞。在歷史古鎮的保護與規劃中,應以小見大,由點到面,注重古鎮本身風貌的恢復與古鎮環境的更新,實現古鎮歷史、人文與環境三者協調發展。希望通過合理合適的規劃改造,使歷史古鎮成為江南眾多古村落的重要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