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玉霞 桑曉萱
關鍵詞:設施農業;休閑農業;SWOT分析;發展對策
一、前言
現代都市人群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工作壓力加大,越來越多的人想親近自然、回歸自然,因此休閑觀光農業應運而生。休閑設施農業是現代農業的新形態,研究它的發展模式,發展態勢,就能促進農業增效,促進農民增收。濰坊市依托農業旅游資源優勢,以設施觀光、自然生態旅游,規劃和發展了一批具有一定規模和特色的休閑設施農業景點。
二、休閑設施農業的概念:
“設施農業”是指運用科學技術、機械裝備等改善局部環境,為種養殖業等提供相對可控的溫度、濕度、光照、水肥、空氣等條件,一定程度上能使農業擺脫自然環境的束縛,并能獲得高產、優質、高效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方式。設施農業又稱“可控農業”。
“休閑設施農業”是指設施農業中用于休閑的部分,可以是設施觀光、設施體驗。主要是指以農業資源、農業生產、農業設施、農業科技、農業生態、田園景觀為條件,為城市游客提供觀光、休閑、體驗、教育、娛樂等多種服務的農業經營活動。
三、濰坊市休閑設施農業發展的SWOT分析
SWOT分析,即態勢分析,是指將與研究對象密切相關的各種主要內部優勢、劣勢和外部的機遇及威脅匹配分析,從中得出一系列相應的舉措和決策。
(一)濰坊市休閑設施農業發展優勢:
1、區位優勢
濰坊市位于山東半島中部,南與日照、臨沂相鄰,北瀕渤海萊州灣,東與青島、煙臺相接,西與東營、淄博為鄰。交通便利,最短直線距離西至省會濟南183公里,西北至首都北京410公里。
2、良好的休閑設施農業發展基礎
濰坊市是農業大市,蔬菜、肉類出口量分別占全國1/10和1/8,創造了不少農村改革發展的先進經驗,并且讓地方經驗“普惠”全國。如壽光首創的設施農業一蔬菜大棚,拎得起全國的菜籃子,解決了幾億人的吃菜問題。
濰坊市的休閑觀光農業也不甘落后,正以建設“高效農業,精品旅游”為目標,打造多功能的休閑娛樂綜合旅游園區。首批全國休閑農業示范點203個,其中濰坊4個,壽光市高科技蔬菜示范園、壽光市林海生態博覽園、濰坊金寶游樂園、昌樂堯溝鎮農業旅游示范園高居榜首。
(二)濰坊市休閑設施農業發展劣勢
濰坊市設施農業以設施園藝為主,經營形式多數以農戶分散經營,有少量采用公司與農戶簽訂種植購銷合同的方式;休閑觀光農業開發的深度和廣度遠遠不夠;基礎設施特別是休閑配套設施薄弱;相關管理、服務還跟不上;特色農業支撐的作用不明顯;對公眾缺乏吸引力;與市內及周邊景區和休閑場所沒有實現互動融合發展;在宣傳促銷方面力度也不夠,信息發布渠道單一,對外知名度相對不高。
(三)濰坊市休閑設施農業發展機遇
2014年,國家發改委確定濰坊為全國現代農業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再次為濰坊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提供了新的機遇。近兩年來,濰坊市強化政策體系建設和要素保障,全力創建優質休閑設施農業開放發展綜合試驗區,著力打造高科技設施農業龍頭工程。
濰坊構建農業與二、三產業跨界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為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創造了良好機遇。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優良的投資環境和充足的民間資本,為濰坊市休閑設施農業發展注入強大的資金動力。
(四)濰坊市休閑設施農業發展面臨的挑戰
1、周邊城市的市場競爭
濰坊與東營、淄博、青島、日照等周邊城市在休閑設施農業的發展模式上有很大一部分可以相互借鑒,并且各自有各自的旅游特色,給濰坊市休閑設施農業市場的發展帶來很大沖擊。
2、休閑設施農業相同模式下的惡意競爭
濰坊市休閑設施農業中很多是農戶自主經營的采摘觀光園,模式基本相同,缺乏特色,景區只能通過打“價格戰”等方式來吸引游客,效益起來越低。
四、濰坊市休閑設施農業發展的主要建議和對策
通過對濰坊市休閑設施農業發展進行SWOT分析,得到以下建議及對策:
1、全面加快農業轉型升級
增加對特色農業的資金投入、政策支持與稅收補貼,政府要進一步加大投資特色農產品、良種繁育、特色產區的特色龍頭企業建設等方面。不斷挖掘農業發展的潛力,增強農業發展的勢頭。通過多種途徑,加快建設一批集農業觀光旅游、休閑采摘、農事體驗等一體化的生態休閑農業園區,促進農業生產模式的轉型升級。
2、大力促進規模化生產,加快農業示范園區建設
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向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生產經營能手集中,發展適度規模化生產,加快農業示范園區建設,提升農業示范園區的規模和檔次,著力把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成為特色產業聚集發展的核心區、農業體制創新的試驗區、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樣板區,示范引領全市農業向高端高效發展。
3、深入實施品牌帶動戰略,不斷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
大力推行“黨支部+合作社”的農業生產經營模式,構建“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等一體化產加銷產業模式,帶動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
4、深化農業科技推廣服務,提高農民科學化生產水平
加強與農業科研院所的強強聯合,積極引進適宜的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進一步健全“縣農業專家—鎮農技指導員一村科技示范戶”三級農技推廣服務網絡,推動農業科技進村入戶。廣泛開展農民科技教育培訓,抓好農作物良種推廣,進一步提高農業綜合效益。
5、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培訓,提高農民素質
通過舉辦培訓班、制作電視專題片、發放宣傳資料、農科“110”熱線、濰坊農業信息網等多種形式,推廣農業科技,提高從業人員的科學素養,提升從業人員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