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韜 孫小雯
關鍵詞:婚姻無效制度現行制度缺陷未來完善思考
一.無效婚姻制度概述
(一)我國的無效婚姻制度
無效婚姻是指違反婚姻成立要件的違法婚姻,由于欠缺婚姻成立的有效要件,因而不具有婚姻的法律效力。我國的無效婚姻制度,就時間上來講,具體可以溯源到2001年4月28日。伴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以下簡稱婚姻法)的修正,在婚姻法“結婚”一章中,在立法層面上確定了我國的婚姻無效制度,從而填補了我國婚姻法自頒布之日起的缺少無效婚姻制度的缺陷。法律規定的婚姻無效的四種情形,勾勒出了無效婚姻制度框架結構和立法導向。法律及相關的司法解釋也同樣規定了確認婚姻無效的程序,即要先去婚姻的登記機關和人民法院其中之一,才可宣告婚姻無效。
(二)外國的婚姻無效制度
1896年的《德國民法典》在親屬編中兼采無效婚和撤銷婚兩種制度。無效和撤銷,各以不同的法定原因為依據。此后,瑞士、日本、英國和美國的部分州,都相繼規定了婚姻無效和撤銷制度。二戰后,比較有代表眭的無效婚姻立法,如美國于1970年,經法律全國統一委員會通過的《統一結婚離婚法》中的第207至209條,就規定了美國無效婚姻制度的三個主要方面;此外,1971年,在對長期以來存在的教會法庭有關婚姻無效制度的全面修改的基礎之上,英國完成了對本國婚姻無效制度的改革,并頒布了1971年《婚姻無效法》;1973年,英國又頒布了《婚姻訴訟法》,直至現在,此法律依然適用并且是目前全英國法院,處理所有婚姻無效案的法律依據。
二.我國無效婚姻制度的缺陷
(一)請求權主體過于狹窄
婚姻當事人和利害關系人得請求宣告婚姻無效,從表面上看,似合情合理。但是,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請求權人若僅限于婚姻當事人及其利害關系人,那么,當當事人一方收到脅迫且當事人所有的利害關系人都受到脅迫之時,那么,又有誰能夠作為請求權的主體申請宣告婚姻無效呢?而受到脅迫,此處應當強調的是,脅迫絕對不僅僅限制于收到人身安全的威脅,受制于在道德上的道德綁架以及受到輿論一邊倒的導向而間接導致的心理上的某種特殊的脅迫,亦應當屬于“受脅迫”所囊括和涵蓋的范圍。亦即,對于無效婚姻制度而言,受制于某些特殊的歷史事期所產生的固有落后思想(如“休妻”制度)的思想綁架亦或是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隨著信息技術及傳媒技術的發展進而導致的道德綁架與輿論壓力,很難使所有的婚姻當事人及其利害關系人都有真正意義上的“權利”去“勇敢”地向指定的國家機關和單位請求宣告某一婚姻無效。
(二)缺乏再救濟途徑
誰都無法否認,由于法官具有一定程度的自由裁量權,那么,誰也無法保證每一個宣告婚姻無效的案件都能夠得到正確的宣判和調解。如果法官作出的是符合客觀現實的正確的裁決,那么皆大歡喜。但是,倘若法官受到某些因素的限制而做出了錯誤的判決,把不該宣告無效的宣告為無效,亦或是把本該宣告為有效的婚姻宣告為無效,進而導致當事人雙方在財產及子女等的問題出現明顯的利益失衡,就會對一方當事人的合法的權益造成巨大的損害。而且,我國《婚姻法》及有關司法解釋中無任何關于誠信的規定,就可能會使部分人借此,鉆法律的空子,造成惡劣影響。
(三)缺乏對當事人子女的法律保護
當前,我國現行的婚姻法及相關的司法解釋,對于宣告婚姻無效的當事人雙方子女的保護,僅僅以:“當事人所生的子女,適用本法有關父母子女的規定”。于是,針對子女的問題,由于法律規定的過于寬泛,因此就導致了法律的指向性不夠明確,給人一種似有似無的感覺。對于被宣告婚姻無效當事人所生的子女,是按照“被宣告無效的婚姻自始無效”從而得出當事人所生的子女為非婚生子女?亦或是從子女的角度考慮,因為子女是無辜的,父母由于種種主觀的和客觀的原因所造成的婚姻無效不能累及于子女,因此應當視為婚生子女?由于法律規定的不確定性的特征,使得對于當事人子女的保護方面,缺乏必要的立法規制和約束,不利于當事人子女今后的健康成長。
三.無效婚姻制度完善的展望思考
(一)擴大請求權主體的范圍
無論如何,我國無效婚姻制度中,請求權主體是必須擴大的了。請求權主體的擴大,也絕不能是盲目的。一方面,我們要看到請求權主體得到擴大后,對無效婚姻制度所起到的積極的作用和發揮出的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我們也必須嚴防由于擴大了請求權的主體進而帶來的其他不合理亦或是不確定、對于正常的婚姻關系有“破壞力”的因素。這就要求我們一方面要堅定地持續地循序漸進地擴大婚姻無效請求權的主體,另一方面要對擴大了的請求權主體,進行全面的考量和審查。
(二)提供相關的再救濟措施
筆者認為,針對判決的無效婚姻案件,應當給予當事人提請二審的權利。原因有二:其一,我們無法保證針對無效婚姻所作出的每一次判決都是符合客觀事實的,而一旦判決出現失誤,將會對當事人的一方帶來難以抹去的影響;其二,關于無效婚姻案件的再審,其價值目的,不應當僅僅是在于恢復婚姻關系,而是應當著眼于重新確認婚姻的效力進而對財產等因素進行重新的確認。此外,如果婚姻無效制度實行一審終審制的“一刀切”制度,一方面會對一方當事人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就會使得一方的當事人進行惡意的民事訴訟或者使法官作出“有效”的惡意判決。顯然,這將極大地損害法律的公信力和發的秩序性,破壞我國的社會主義法治建設。
(三)加強對當事人子女的法律保護
我國現行的婚姻法制度當中,就無效婚姻中子女的相關問題的“模糊性”條文,應當予以豐滿和細化。這一部分條款,涉及到的是人的問題,涉及到的是祖國未來能否得到穩定發展的問題,必須予以重視。我們總講要重視未成年人,那么,如此模糊的法律條文,對于婚姻無效當事人子女的保護,又能夠起到多少作用呢?因此,就必須要以立法的形式和手段,明確細化規定涉及無效婚姻當事人子女保護的相關問題,使處理此種婚姻法律關系時,能夠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以期助力我國的法治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