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澤磊
摘要:近些年來各種大型機械設備應用提高了煤礦的生產效率,但也給煤礦的生產安全帶來了諸多的問題,尤其是井下機電設備的安全更是對所有煤礦井下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井下機電設備的安全是煤礦安全的重要方面。本文對井下機電設備對煤礦安全生產的影響進行探討。
關鍵詞:井下機電設備;煤礦安全生產;影響
1 井下機電設備對煤礦安全的主要影響
1.1 井下機電設備管理制度不規范的影響
現階段煤礦生產規模普遍較大,這就需要應用不同類型的機電設備,在配合作業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在這一過程中工作人員還應當嚴格按照相應規范制度,對自身工作及管理行為進行科學約束,只有這樣以機電設備為基準的生產環境才能更加安全可靠。但是從當前形勢來看,煤礦生產指標與預期目標難以相符,并且缺少積極有效的規范性,尤其是在實際生產階段,規章制度的約束效用并不能充分發揮,這是因為上至管理層下至工作人員,都不能從思想上認定機電設備規范管理的重要性,一旦缺少管理機作依托,煤礦機電生產就會長期處于較為松散的狀態下,安全隱患也會相對存在。例如在井下生產中壓縮機的應用頻率普遍較高,如果缺少規范制度對其應用結構進行優化及調整,就會直接導致井下空氣有害指數不斷上升甚至達到超標等嚴重,這將為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帶來直接損害。
1.2 井下機電設備缺乏綜合管理的影響
有的煤礦企業對于井下煤礦工人以及設備的管理中,缺乏對設備的綜合管理,在礦井入口處對于設備的進出缺乏嚴格的把關,甚至有的不達標設備也被投入井下生產,還有煤礦存在工作人員私自對井下機電設備進行改裝的行為,機電設備成為井下嚴重的安全隱患,嚴重影響井下生產的安全。煤礦企業缺乏對機電設備的綜合管理還突出表現在對井下機電設備的管理有的還在使用人工記賬式管理,超負荷運轉的機電設備無法實現及時的聯網管理,不但不利于管理,對設備本身來說也存在著高耗損產生的安全隱患,出現問題后最終影響的是煤礦生產效率。
1.3 井下機電設備管理資金投入不足的影響
煤礦開采在我國并不是新興產業,其發展及建設已經了較為漫長的一段時期,但是部分企業由于本身缺少機電管理的重要性認識,這就使得機電設備在長期維持高強度作業時,得不到良好的維護及保養,這將直接導致設備出現損傷及故障問題。還有部分煤礦企業機電設備管理較為粗放,在生產階段忽略機電設備的實際使用壽命,這就使得設備應用年限超出標準范疇,導致該種不良現象存在的主要原因就是,煤礦企業往往會將側重點放在主體運營上,這就使得機電設備管理投人比重相對下降。如果在煤礦開采階段應用已經超過使用壽命的機電設備,并缺少對設備的實時檢修,一旦內部存在故障,就不能在第一時間對其作出處理,這必然為機電設備的正常運行帶來安全隱患,即使生產階段在短時間內不會出現異常,但是在生產強度不斷增加時,隱患范圍就會不斷拓展。
2 井下機電設備保護措施
2.1 以過流保護為依托
過流保護包括短路保護和過載保護。過載保護過載是指電動機的運行電流或電氣設備工作電流大于其額定電流,但超過額定電流的倍數小些,通常是額定電流的1.5倍以內。引起電動機或電氣設備過載的原因很多,如負載突然增加,斷相運行以及電網電壓降低等。若電動機或電氣設備長期過載運行,其繞組或電氣設備的溫升超過允許值使絕緣老化、損壞。過載保護的動作時間與過載電流大小有關,其動作值設定小于短路保護的動作值。動作延時取決于過載程度,過載程度越大,延時越短;過載程度越小,延時越長,此特性稱為反時限特性。延時環節由時間繼電器構成,過載時電流繼電器動作,其觸點接通時間繼電器線圈,經延時后時間繼電器觸點動作,使執行機構動作,切斷主回路電源,同時發出過載信號。過載保護可由電磁式繼電器、電子式繼電器和熱繼電器實現。
2.2 以漏電保護為依托
井下機電設備在實際運行階段對絕緣安全的要求普遍較高,一旦缺少精準控制,后續生產流程中將出現不同程度的安全問題,這是因為機電設備的絕緣性本身具有一定標準,如果低于這一主體能效,工作人員在接觸機電設備時,就會受到電擊,嚴重的會直接造成人員傷亡。實際上漏電不僅會對機電設備造成損傷,導致其正常運行狀態難以維持,影響井下生產能效,其對工作人員的身體所造成的威脅更是相當嚴重的,在這一過程中還可能出現爆炸等惡劣問題。因此,機電設備保護的重中之重就是進一步強化漏電保護能效,可以根據機電設備的相關指標,在供電系統中增加相應保護裝置,填補相應空白,促使電阻與電容能量達到安全狀態。
3 井下機電設備管理的優化對策
3.1 建立健全井下機電設備的管理制度和規范
煤礦生產中井下生產是重要環節,井下生產中的機電設備的運行和管理對生產是起著決定性作用的,因此強化對井下機電設備的安全管理,不但關乎煤礦生產安全,更關乎生產效率。機電設備在井下長期運轉,工作負荷大,為了確保安全,必須根據機電設備的實際情況和生產計劃進行嚴格的使用管理,管理的前提是要有相應的規章制度和規范,只有有據可循,才能真正的貫徹落實安全生產,在建立健全井下機電設備管理制度后,井下的工作人員一定要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執行管理,才能提高煤礦生產的安全性。
3.2 設立專門的機電設備管理機構或者崗位
機電設備管理僅僅只靠員工們自己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一個專門的部門或崗位來進行監管。作為設備的管理部門,要對井下機電設備的使用、維修等問題進行明確的職責劃分,要建立起一套專門的管理措施,在日常工作過程中,要時時刻刻保證井下機電設備的人員能夠按照標準行事。無論是設備的購買、檢修、維護、修理和報廢都必須記錄在案,定期進行整合,有序的進行機電設備的管理工作。
3.3 加強井下機電設備的綜合管理
要對設備的監管力度進行強化,促使煤礦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能夠將企業自身的利益當作是工作的基礎。煤礦生產中要求按照進度要求安全高效的完成工作任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必須要保證機電設備的正常運轉,實踐中有效的做法就是將不同的技術指標作為考核內容下發至各個單位,對煤礦井下的機電設備運行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的考察,促使煤礦生產工作人員時刻保持安全警惕,確保生產過程符合相應的標準規范。
4 結束語
煤礦企業要加強對井下工作人員安全意識的教育,全面完善的了解井下設備,增加對井下設備的維護和管理工作的重視,建立和改善對井下機電設備的管理維護制度,在安全生產的前提下做到利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煤礦機電設備的管理與維護措施[J].趙彥輝,杜培.技術與市場.2013(09).
[2]我國煤礦安全生產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成亮.山東工業技術.2017(07).
(作者簡介:蘭花集團東峰煤礦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