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李冕
摘要:水利工程質量會對后期應用產生嚴重影響,因此需要在前期建設工作過程中嚴格管理,對質量進行控制。但是水利工程建設有其自身特點,管理工作復雜而難度大,因此可以嘗試應用信息技術,通過技術為管理工作開展提供支撐,從而確保其目標能夠有效達成。本文對水利水電信息化技術及管理進行探討。
關鍵詞:水利水電;信息化技術;應用;管理
1水利水電信息化技術概述
信息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趨勢,水利水電信息化主要是指在水利水電工作開展中,要加大技術應用的力度,從而使水利資源得到深度開發與利用。其中包括了整體工作環節的數據的采集,傳輸與存儲,處理與分析,應用與服務等。使水利事業的活動效率與效能能夠得到全面提升。水利水電工程建后管理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彌補傳統水利運行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全國水利信息化工作已經取得全面發展,灌區信息化也越來越被重視,信息化成為繼工程、體改之后灌區新的發展點和著力點。現代灌區承擔起越來越多的功能和責任,灌區管理趨向于精細準確、節約高效和透明公開,高效運行和有效管理需要完善的工程基礎,需要可靠的思路方法,還需要先進的實現手段,信息化正是筑基礎、轉思路、變手段、提能力的有效途徑。
2水利信息化技術應用現狀
為了促進水利水電信息化工作開展,國家相關部門早已經出臺了文件,在考慮到行業發展情況與可能會存在的問題之后,編制了發展規劃,結合到已有的工作經驗對水利水電信息化工作進行全面部署,以此推動水利水電信息化進程。我國水利水利信息化工程開展工較早,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且應用于水利水電工作的各個方面。比如水利信息自動化采集,雨量監測,水位數據采集等,互聯網技術發展使得信息傳輸與共享更加的方便,數據采集工作實現實時采集,傳輸,處理分析與共享,并且能夠基于獲得的數據為社會提供服務。社會公眾可以結合到自身需要,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進行相關操作,比如數據查詢,傳輸與存儲等。水利水電管理工作開展需要信息化技術為其提供支撐,技術應用可以從項目進度管理,質量控制,資金管理三個方面入手,將整體管理工程劃分不同的系統,在系統之下又可以設置不同的子系統,使各部分能夠分工協調,為工作開展創造良好的條件與環境。
3水利水電信息化技術的應用
3.1在水情自動化監測系統的應用
現階段的水情自動化監測系統,一般以采集數據為基礎,對集雨范圍內的雨量、水庫庫區與灌區不同測站水位等數據進行實時監控,完整采集與分析。系統應具有設備模塊化、采集數據多樣化、應用軟件智能化等優勢特點。其數據傳輸方式多樣,有采用電磁波、移動電信等通訊信號方式將數據發送到接受器,再通過終端(計算機)進行處理與分析。經過多年運行實踐,自動化系統運行效果普遍良好。水情自動監測系統的建設,改變了原有雨水情資料人工收集的落后局面。
3.2在水質監測與評價中的應用
通過移動,自動或者是定等方式獲得與水質相關的信息,定期或者是不定期對某些指標進行分析,對水污染情況進行預測,對水環境恢復情況進行預測,查找污染源,并為污染解決提供幫助。水質評估系統建設能夠滿足公眾與各級管理部門需要。提升預警能力從而快速應對某些突發性事件,對事件的成因進行分析,提供問題解決需要的常規性信息等。
3.3在電力配電系統中的應用
(1)計算機信息通信技術,能夠加強配電系統通信的可靠性。(2)對電力配電系統的運行中出現的主站對出現故障時不能及時傳輸數據信息等問題進行有效地解決,提高了電力配電系統通信數據的傳輸速率,加強了電力配電系統通信數據傳輸的實時性,實現了電力配電系統網絡數據的在線分析、實時監控功能;(3)能夠更好地適應電力配電系統的規模龐大、點多面廣的特點,讓配電通信系統在運行、調試和維護方面更加便捷,從而進一步提高電力配電系統的靈活性,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3.4在水土管理與監測方面分析
利用GIS、RS、GPS等技術,對各區域內水資源狀況進行監測,并且提供預警。水利工程建設方面,收集與工程建設相關的歷史,自然資料,包括各種規劃方案,設計方案,質量管理,指標體系,進度與質量控制,政策法規等,從而使管理工作更加的規范化與科學化。
3.5在大中型水庫灌區信息自動化管理系統中的應用
灌區信息管理系統的實現是根據水庫灌區業務特點,經過分析、抽象、提煉后,裝配系統配套設施,運用計算機軟件形成符合灌區實際應用的管理平臺系統。以黃石水庫灌區信息管理系統為例,信息化系統根據實際應用主要包括以下子系統:灌區基礎數據庫管理系統、數據采集與管理系統、雨水情實時監測系統灌區視頻監控系統、預警系統、灌區閘門遠程監控系統、灌區檔案管理系統、灌區地理位置GIS查詢系統等。其他不同水庫,根據實際應用需要,可以擴充或減少子系統。
3.6在水利資源決策管理系統中的應用
系統內容主要是水資源信息管理與決策支持兩大部分,前者主要是對不同方面水資源信息接收整理歸檔,為系統調用做好準備,后者主要對信息進行分析與處理,為決策工作開展提供參考。決策支持系統建立需要結合到水資源管理工作需要,比如對水資源進行評估,規劃,配置,對水環境進行保護,對污染進行控制,取水許可管理等。
4水利水電工程應用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意義
(1)抗干擾能力強。水利工程建設周期較長,在建設過程中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尤其是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存在較多的不確定因素,因此在實際管理上比較困難。而信息技術以其規范化與標準化的程序,在建設之初依據水利工程建設項目的特點,制定各種功能系統,規范了操作流程,這使得人力管理的可控度更高,產生的人力風險也越小。(2)提高水利決策水平。水利決策的正確與否受很多因素影響,但不可否認,無論做何種決策均需對水利信息加以收集與深人分析。而應用信息化技術,可提高對水利信息收集的效率及分析結果的準確性。例如,運用相關的遙感技術,能更加清晰的了解水利情況,為水利部門領導層做出正確的決策提供有效參考。因此,信息化技術有提高水利決策水平,使水利管理工作向長遠方向穩步發展。(3)適應性強。水利工程建設項目是一項系統、復雜的工作,涉及很多的項目與管理類目,因此具體實施起來比較困難。
5結語
信息化在社會各個方面應用使社會經濟發展模型得以改變,信息化應用促進了生產力發展。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水利水電建設工作需要主動應用技術,改善工作質量,從而使水利水電工作更好的服務于社會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信息化技術在水利工程中的應用[J].李德旺.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14).
[2]水文自動化系統在雨水情監測方面的應用與思考[J].朱長明.中國防汛抗旱.2011(S1).
(作者單位: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建設管理局北京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