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精準救助貴在精準,主要指針對不同貧困戶狀況、不同貧困區域環境,運用科學有效的程序,對貧困對象實施精準識別、精準幫扶和精準管理的救助方式。社會工作依據其專業的知識與手法,在精準救助工作中發揮著獨有的作用。本文通過以社會工作在實際救助為例,探索其介入救助的必要性,同時通過組織專業培訓、對接社區服務、深入需求調查、開展專業評估、激發貧困人員積極性、完善救助方案、實施精準救助、鞏固脫貧效果等措施,促進精準救助的進行。
關鍵詞:精準救助;社會工作;路徑
李迎生、徐向文將社會工作介入救助工作路徑總結為三種,分別是“委托—代理”型救助路徑、“協作—互助”型救助路徑以及“外展—介入”型救助路徑。而協作—互助型救助模式即平等的、相互補充的、相互配合的一種協助模式,可以將社區資源、社工專業性結合起來,在實踐操作上具有顯著的優勢,三社聯動是其重要的體現形式。筆者結合北京某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三社聯動——提升專業服務,助力精準救助”項目的開展及實施情況,對協作—互助型救助路徑進行深入挖掘,研究社會工作介入精準救助的運行機制。
一、結合救助需求,組織專業培訓
社會工作介入精準救助,前提就是要結合救助需求,認真地對需求進行了解與記錄,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展開兩方面的培訓:一是國家政策方面的培訓,二是救助技巧與能力的培訓。
我們在入戶之前,要大體了解貧困人群的需求,只有這樣,我們在入戶的時候才能對貧困家庭的需求進行掌握。我們需需要制定一個詳細的表格,盡量涵蓋貧困家庭的需求,然后在入戶的過程中進行補充。我們作為社會工作者在進行入戶調查時的另一重身份是國家政策的宣傳者,我們要了解國家的救助政策,并進行政策的解讀,不單單是簡單的了解情況。這就需要在入戶前進行大量的政策學習、培訓,這樣我們才能做到認真。筆者在機構參與“‘三社聯動——提升專業服務,助力精準救助”項目的前期準備階段,東城區民政局低保處和救助處聯合組織多次培訓,內容涉及住房救助、教育救助、醫療救助、臨時救助和慈善救助等政策,促進社會工作者對國家救助政策的理解,為更好的開展救助工作打下基礎。
除此之外,機構內部要開展救助技巧與能力的培訓,邀請專業的學者、專家,經驗豐富的一線人員、資深的機構督導等,向社會工作者傳授入戶訪問技巧、入戶訪問技巧、需求調查技巧、成果評估方法等,努力促進一線工作人員救助能力的提高。
二、對接社區服務,掌握基本信息
社會工作者作為外在的力量加入到救助的過程中,但是我們并不是對貧困家庭最為了解的,最了解的是社區居委會。因此,我們需要與社區居委會合作,詳細了解社區中每一個貧困家庭的信息,互相印證在調查過程中出現的不一致的地方。同時,我們也要利用社區居委會的力量,為我們打開入戶的大門。比如,筆者所在的機構,在入戶時都是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進行的,因為貧困家庭對我們存在排斥。在實踐中發現,社區居委會作為社工與貧困家庭的橋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為社工初次入戶打下了基礎,打破初次入戶的距離感。
三、深入需求調查,開展專業評估
精準救助的主要目標就是精準,因此,社工就需要對貧困家庭的信息有一個詳細的了解,深入到貧困家庭的視角中,融入貧困家庭的生活,真正地發掘需求。并不是一次入戶就可以完成的,需要多次進行才能對貧苦家庭的情況有詳細的了解。我們要做好各種表格,利用表格的便利性,因為很多貧困家庭并不買識字。比如,筆者機構就在入戶的過程中,經過不斷地實踐,團隊共同制作了很多針對貧困家庭的表格,不僅僅針對的是貧困家庭,還包括它的社會支持系統。這樣對其的了解更加詳細,采取措施的時候更有針對性。
四、多次回訪服務,激發貧困人員積極性
很多的時候,貧困人員反對的是一次性的救助、一次性的訪談、一次性的登記。當然,我們不是這樣的,我們要多次地對貧困家庭進行回訪,了解其脫貧的動態,這樣就可以激發貧困家庭脫貧的積極性,我們共同努力,實現脫貧的目標。
針對脫貧人員再次致貧的現狀,社會工作者需要與其進行多次的聯系、溝通,使其樹立堅強的信心,不斷地鼓勵其進行脫貧。
五、開展多方聯動,完善救助方案
救助工作的順利開展,依賴于社區、社工、社工組織共同發揮作用,社工結合前期對救助對象基本情況的了解,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計劃,而計劃的開展離不開社區的支持,離不開社工機構的幫助。因此,將社會工作者與社區、社工組織等多方聯系起來,開展合作,充分發揮社會工作者自身資源鏈接者的角色,充分利用社工、社區、社工組織的優勢,制定完善的救助方案,拓寬救助人群脫困途徑,幫助救助對象多渠道的獲得物質或精神的支持,才能長久的、持續的為救助對象提供動力,助其脫貧。筆者所在機構在實施精準救助救助項目時,對接企業資源開展救助工作,先后對接中建八局等十多家企業為十余戶貧困家庭長期持續的開展一對一就業幫扶,針對貧困戶的個性化需求,提供精準幫扶,取的了良好效果。
六、提供專業介入,實施精準救助
有了好的脫貧方案,就需要積極的實施。社會工作者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與技巧進行專業的實施,同時邀請貧困家庭參與到其中,一方面要提供心理上的幫助,使其思想上獲得脫貧;另一方面要實施實時監督,保證其效果的穩定性。社會工作者要利用社會工作的專業方法:個案提供心理支持,增強自信心;小組展開合作,增強脫貧動力;社區鏈接資源,形成脫貧網絡。
七、進行成果評估,鞏固脫貧效果
脫貧工作的難點在于防止脫貧人員再次致貧,社會工作者在介入精準救助時利用自身專業優勢,不斷的對脫貧效果進行評估,結合后期的回訪等制度,對脫貧對象情況進行掌握,有助于社會工作者及時的了解脫貧工作的進程,及時發現脫貧對象面臨的新問題并給予解決,以此起到鞏固脫貧效果,避免再次致貧情況的發生。
貧困群體的救助工作一直為黨和國家所關注,社會工作介入精準救助工作,幫助困難對象脫困的作用已經顯現,在困難對象致困原因的挖掘、對其內生動力的激發、對救助資源的多方鏈接、對救助工作的科學評估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協助—互助式扶貧方式的指導下,社會工作介入精準救助領域,通過組織專業培訓、對接社區服務、深入需求調查、開展專業評估、激發救助人員積極性、完善救助方案、實施精準救助、鞏固救助效果等措施,有效的幫助了困難對象脫困致富。
參考文獻:
[1]陳曉宇,楊揚,郭穎,專業社會工作如何助力精準扶貧[J].政工論壇,2016(31).
[2]王思斌,社會工作導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2):8.
[3]李迎生,徐向文,社會工作助力精準扶貧:功能定位與實踐探索[J].學海,2016(4):114.
[4]顧東輝,精準扶貧內涵與實務,社會工作視角的初步解讀[J].社會工作,2016(5):3.
[5]陳成文,社會工作:實施精準扶貧的推進器[J].社會工作,2016(3):11.
作者簡介:韓曉煒,單位:西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專業 :社會工作,研究方向:社區社會工作
基金項目:本文系“西北民族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研究生項目”資助(編號:Yxm2018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