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權
摘? ? 要:防煙系統的設計是建筑工程規劃的重要部分之一,文章通過對目前建筑防煙系統設計中存在的許多問題進行分析探索,從而為如何更好地對建筑防煙系統進行精確設計提出相應建議,并且根據問題分析出的結果為如何在工程的防煙系統的建設過程采用有效方法從而及時避免或者解決相關問題。
關鍵詞:建筑防煙系統;防火排煙;建筑設計
1? 引言
我國的城市化建設正在日益擴大,而且伴隨著這種情況許多高層建筑正拔地而起,人們也在不斷追求著更加高質量的生活水平。為了更好的保障人們生活的水平質量,相關技術人員采取有效方法對建筑防煙系統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是十分重要的。高層建筑為了更加智能化的提高人們生活水平質量,在建筑中設置了更多的設備來滿足人們的需求,在暖通系統設計方面也更加復雜化和精確化,這也就造成了建筑防煙系統的設計愈加復雜化,從而相關的設計人員在工作時面臨的問題有著增多的趨勢。
2? 建筑防煙設計疑難問題解析
2.1? 中庭排煙
中庭建筑是屬于封頂的大型空間,因為其結構比較復雜以及經常會有人流聚集在建筑中,一旦發生火災,如果中庭建筑不能成功排煙極有可能會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而且有研究發現即使在中庭建筑中并未發現明確的火焰,也很有可能會在建筑中擴散高溫毒氣。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 第8.5.3條第二小點要求及《建筑防煙排煙系統技術標準》2051251-2017,中庭均需設置排煙設施,排煙設置中包括自然排煙與機械排煙。高層建筑在利用自然排煙時可能會受到環境因素的制約影響而造成排煙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在一定情況下,高層建筑雖然符合采用自然排煙方式的條件,但仍然會選擇利用機械協助進行排煙工作。
2.2? 排煙窗的位置
在高層建筑之中直接選用可以對外開起的排煙窗比較有利于進行自然排煙,但在一部分的建筑中,防排煙的設計人員會選擇將排煙窗進行固定或者選擇半開窗式,這種設置方法以及排煙窗的位置設定在一定程度不利于高層建筑的自然排煙。防排煙設計人員在決定排煙窗的面積大小時要考慮到高層建筑對于防火規范的要求水準,以此為依據來決定排煙窗的面積規模,在這部分面積的考慮中不把固定窗的面積作為參考依據進入數據。
2.3? 防煙樓梯間自然排煙系統
在高層建筑中要滿足自然排煙的要求并不是過于困難的事情,無論是建筑師還是有關建筑工程相關的設計人員都對這樣一條規定有所了解,不低于50m的公共建筑以及不低于100m的居住建筑之外,在其余建筑的防煙樓梯間只要確保在五層之內開啟外窗,并且在低層可以進行間隔開窗就可以確保能夠滿足自然排煙的要求,但是這種開窗要求并不包括頂層在內,由于發生火災時煙氣很有可能通過樓梯間直接上升到頂層,如果頂層沒有在防煙樓梯間開啟足夠大面積的外窗,那么就很有可能造成頂樓以及建筑的上層聚集大量的煙氣,而在進行逃生的居民很有可能受煙氣的影響而造成生命安全的威脅。
2.4? 地下層的樓梯間機械加壓送風的取舍
相關的規定對地下層的樓梯間是否選用機械加壓送風裝置進行了明確的劃分,只要滿足規定中限制的條件就可以將地下層的樓梯間定義為防煙樓梯的地下樓梯間,并且在地下樓梯間中必須要設置機械加壓送風裝置來協助地下層進行排煙。當地下層的樓梯間滿足以下任意一條件時就需設置機械加壓送風裝置。(1)地下部分為兩層以上包括兩層;(2)地下最底層與入口地面高度相差超過十米。
2.5? 防煙樓梯間加壓送風的設置及風量計算
如果一棟建筑的地上以及地下層部分都需要在防煙樓梯間設立加壓送風的機械裝置,相關設計人員在進行機械加壓送風裝置的安裝時要考慮到將地上以及地下層部分的加壓送風系統進行分別設置。如果出現地上以及地下層部分需要共用同一風道的需求時,機械加壓送風設置應該將風量進行疊加,并且這一風道的送風量要同時滿足地上以及地下層的共同需求。但是否共用同一裝置,要視具體情況而定。當建筑條件限制,地下部分為汽車庫或設備用房時,可gngyong 機械加壓送風系統,并應符合以下規定:(1)分別計算地下,地上部分的加壓送風量,相加后作為共用加壓送風系統風量;(2)應采取有效措施分別滿足地上、地下部分的送風量的要求。相關技術人員在對地下層的房間樓梯間進行加壓風機的安裝時要考慮到在哪一層安裝才能更好地為地下層進行送風。
2.6? 建筑物火災時的排煙補風設計
根據《建筑防煙排煙系統技術標準》2051251-2017第4.5.1條規定,除地上建筑的走道或建筑面積小于500m2的房間外,設置排煙系統的場所應設置補風系統,以下討論的均為應設置補風系統的場所。補風系統一般被設置在地下建筑之中或者是地上密閉場所。在地下建筑中設置補風系統主要是因為地下建筑屬于封閉性比較強并且通風性較差的狀態,當火災開始之后排煙系統進行工作,但是無法通過正常的通風使新鮮空氣進入到需要進行排煙的工作場所,由于需要排煙的要求無法滿足,則排煙系統就無法正常進行工作,這樣地下建筑中的火災就無法得到有效控制。所以在地下建筑中設置補風系統是十分有必要的,它可以有效的輔助排煙系統進行正常工作。對于地上密閉場所建筑的劃分主要是考慮到建筑是否能夠正常的進行自然通風或排煙。一般情況之下當火災發生時,空氣會通過縫隙進入到需要排煙的場所之中,但是這個表現并不適用于比較密閉的場所,所以在地上密閉性比較好的建筑中需要設置補風系統。
2.7? 疏散走道的排煙設計
在疏散走道中是否采用機械排煙設置需要考慮走道的長度以及相對于走道面積所開啟外窗面積的百分比。通過對以下幾種選擇自然排煙和機械排煙的情況進行分析可以看的出,對這兩種不同的排煙方式進行的選擇,主要是考慮到相對于走道面積所開啟外窗面積的百分比,以及每段開啟的外窗之間的間隔距離。
(1)當公共建筑僅需在走道或回廊設置排煙時,其機械排煙量不應小13000m3/h,或在走道兩端(側)均設置面積不小于2m2的自然排煙窗(口)且兩側自然排煙窗(口)的距離不應小于走道長度的2/3。(2)當公共建筑房間內與走道或回廊均需設置排煙時,其走道或回廊的機械排煙量可按60m3/(h·m2)計算且不小于13000m2/h,或設置有效面積不小于走道、回廊建筑面積2%的自然排煙窗(口)。(3)當走道的長度已經超過60m,此時就應該對走道進行分段考慮開啟多個外窗,同時每個外窗的面積大于走道面積的2%,如果達不到這個要求,就應該采用機械排煙的方式。(4)長度在30m~60m之間的走道,如果只有一端有超過走道面積2%的外窗,那么應該采用機械排煙方式,否則因為另一端距離外窗的距離較遠,很容易造成煙氣的聚集,有可能在疏散時對人員造成不利的影響。(5)在設計走道排煙系統時,防煙分區的最大允許面積及其長邊允許長度還需要滿足《建筑防煙排煙系統技術標準》2051251-2017第4.2.4條規定。
3? 結束語
隨著城市化的不斷擴大,人們對于居住環境的質量要求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高層建筑將會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之中,為了更好地保障人們居住環境的安全性,對于高層建筑的消防安全也越來越值得我們去注重。相關技術人員進一步深入研究建筑防煙系統設計有利于從消防水平上來保障居民的生命安全財產。
參考文獻:
[1] 陸耀慶.通風設計手冊[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7:58~61.
[2] 倪曉明.公共建筑防排煙設施設計的問題分析及對策[J].公用工程設,2018:74~87.
[3] 趙國凌等.防排煙工程[M].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2014:541~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