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遠
摘? ? 要:經濟的發展,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促進建筑工程項目的不斷增多。在土木工程建設施工的過程中,混凝土是非常常見的一種材料,為了確保土木工程的施工質量,一定要重視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施工單位還需要進一步學習和了解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仔細處理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問題,不斷讓混凝土的性能和質量提高,進一步對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進行優化,讓工程的質量提高。本文就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展開探討。
關鍵詞: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
1? 引言
據實踐調查了解到,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在土木工程建筑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往往其質量高低與土木工程建筑整體質量有著決定性作用。因此必須確保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應用落實到位,一旦發現工程施工期間存在任何不利因素,便要立即采取可行性施工技術手段,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提高土木工程施工水平,為我國建筑行業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2? 土木工程建筑以及混凝土概述
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土木工程建筑是非常常見的,施工人員主要利用相關的施工設備和施工材料進行建設和維護,所以土木工程涉及面很廣,建設的過程中較為復雜,尤其是其綜合性、實踐性、社會性等諸多特點,導致土木工程建筑需要進一步細化相關的細節,建立起一套合理的施工工藝,只有如此,才能保證土木工程建設的質量。混凝土屬于符合性材料的一種,主要通過凝膠材料來粘合各種所需的材料,形成一種性能較好的建筑材料,這種復合新材料主要是依照水和沙土根據一定比例做好膠合工作,并且通過相關設備攪拌,然后混凝土的性能得以實現。
3? 土木工程建筑中影響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的因素分析
3.1? 原材料、配置方法不合格
選擇優質的原材料與完美的施工工藝是保障混凝土質量的基礎條件。材料在進去施工現場時,經常會出現復檢不合格或者工程人員采購不合格的現象,這就可能會導致砼結構存在潛在的安全問題,也恰恰因為這個原因導致混凝土無法滿足所需的強度。使建筑不能夠滿足當今社會超承受荷載的要求,無法確保其自身的安全性能。同樣,混凝土的配置方法不當更會影響其自身的強度,降低其自身承受荷載的能力,因此安全性能下降。
3.2? 外界溫度變化
因為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結構,施工過程中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另外在施工的時候多半處于戶外,因此混凝土結構往往會受到溫度以及外界環境的影響,導致混凝土的性能出現一定的變化,造成溫度應力的產生。如果混凝土內外溫差比較大,可能會出現很大的溫度應力,造成混凝土產生裂縫,與此同時混凝土面積比較大的時候,由于混凝土結構相對較為厚實,那么地基約束也會增大,可能會導致混凝土出現裂縫,混凝土結構的外部溫度變化和內部約束力之間具有密切的關聯,混凝土的溫度效率也會進一步影響混凝土結構。
4?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
4.1? 科學生產混凝土
混凝土的抗壓強性能除受自身施工工藝的影響外,還受其自身的配比影響。通過合理掌控混凝土的配比能夠提高它的質量與耐久性。因此在混凝土的生產過程中應該做出以下相應的努力:(1)合理控制水灰比,在真正的施工過程中,混凝土會受運輸距離、施工環境等因素的影響發生相應的變化,這就提高了對施工現場工作人員的要求。他們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混凝土的用水量以及含水率等做出相應的調整,切實滿足施工的需求。(2)合理調整水灰比的換算。調整水灰比的換算是由于混凝土中骨料的含水量一般會高于砂石表面的含水量,因此需要進一步換算,確保水灰比能夠滿足施工需求,避免因為對部分含水量的遺漏導致混凝土抗壓能力以及其他能力受到影響。
4.2? 混凝土拌制以及運輸
根據建筑工程需要,將水泥、骨料和外加劑按照比例進行摻合,同時要注意這一過程的原料填入順序以及攪拌時間,由此得到相應強度的混凝土。濕度也會影響混凝土拌制質量,因此要在這過程中檢測它的含水率,以及未來一段時間的天氣情況,從而配置相應比例的骨料和水。為了確保拌制的混凝土質量合格,在雨天需要提高含水率的檢測頻率。拌制過程有兩個方面的內容需要特別注意:第一是煤灰質量,需在加工之前進行必要的質量檢測,然后再進行試驗配比,從中找出最符合工程需要的配比比例。要注意外加劑的使用量,并將劑量誤差控制在4~5%之間。此外,在確保外加劑比例合格的前提下,盡可能讓其均勻分布在各方面。完成以上操作,并確保拌制的混凝土質量合格后,需要將其運輸至施工場地,在這過程若是操作不當則會影響后續澆筑操作的質量。當前施工單位采用的運輸方式,主要是依靠具有攪拌功能的運輸車,將其開到指定位置,然后再開始攪拌,施工人員使用此原料進行澆筑。鑒于此,需要提前設置混凝土運輸車的位置,由此減少中轉和運輸次數。混凝土攪拌車。
4.3? 混凝土澆筑
在對豎向構件進行混凝土澆筑時應該確保澆筑的質量,要在豎向構件的底部要用一定量的水泥砂漿進行填充,以此確保其自身的穩定性。在澆筑過程中會出現離析現象,這種現象會嚴重降低混凝土的效果,應盡可能避免,再有就是當澆筑高度過高時應該采用分層澆筑的方法,從而保證混凝土的澆筑質量,防止漲模現象的發生。此外還需要進行反復澆筑的施工過程,按照由外至里的澆筑次序開展工作,防止因推力的存在使柱子出現傾覆。
4.4? 拆模
在混凝土工程當中,應用混凝土模板可以確保混凝土結構處于穩定狀態,當所有施工完成之后,需要拆除模板。在拆除模板的過程中需要依照后支先拆、先支后拆的具體原則進行操作,先將不承重的部分拆除,依照承重的順次進一步的進行處理,模板拆除需要具有一定的時間規范,如果超過時間標準,也會影響混凝土結構,所以在拆除的時候一定要對時間、溫度、承重等相關問題進行綜合考慮,特別是不承重的部分,如果自身強度無法達到要求,就提前將其拆除,可能會嚴重影響混凝土結構的棱角,承重部分也需要依照拆除原則進行操作。
4.5? 混凝土養護
混凝土養護是否到位直接決定著混凝土整體質量,并且養護手段的科學合理性也能有效增強混凝土使用性能。據相關調查數據了解到,目前我國土木工程建筑使用到的混凝土膨脹劑大多都是ZY膨脹劑,需嚴格按照國家提出的混凝土養護規范執行,在混凝土鋪砌工作結束后立即在表面鋪設一層草席或是麻袋,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適量灑水便于實現最佳養護效果。同時土木工程的混凝土表面養護工作還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通常混凝土養護時間不得低于28d;第二,如果混凝土材料的可塑性相對較差,必須要在混凝土澆筑灑水前做好噴霧養護工作,但若是混凝土材料具備良好可塑性則要在混凝土澆筑后的6~16個小時內進行灑水工作;第三,混凝土養護過程中需始終保持連續養護狀態,中間不能停止,確保混凝土表面處于較濕潤,否則將對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應用成效帶來不利影響。
5? 結束語
隨著目前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對于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其中不僅包括建筑的外觀還包括它的質量,這就需要在土木建筑工程中對一些細節予以更多的重視。混凝土的結構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建筑的質量。筆者在本文中針對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所存在的問題做出分析,并且根據自己的見解提出可行性建議,推動土木建筑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謝松勝.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分析研究[J].廣東建材,2015(3):59~60.
[2] 成守濤.基于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分析[J].四川水泥,2016(4):204.
[3] 黃亞文.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應用分析[J].工程技術:全文版,2016(1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