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
摘? ? 要:在實際工程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仍然存在很多問題,最常見的問題就是混凝土容易產生裂縫的問題,因此,在進行混凝土結構施工時,必須注意相應的施工技術應用,以確保土木工程建筑的施工質量達到相關標準。所以,對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進行研究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技術要點
1? 前言
其一,是對混凝土的前期準備工作而言的,在整個前期的準備工作之中,首先需要對整個建筑的實際環境做一個詳細的分析,這樣做的目的主要通過對當地環境的特點來配置相應比例的混凝土,比如說,在南方地區的建筑工程之中,由于該地區多雨,所以要在混凝土材料之中多加入一定比例的粘合劑,這樣能夠確保雨水不會順著混凝土的縫隙流入內部侵蝕到鋼筋。再一個方面,就是實際施工中的操作問題了,一定要保證混凝土的攪拌均勻,而且在澆筑的時候不留縫隙。
2? 混凝土結構內涵闡述
作為一種重要的建筑結構,混凝土結構的優勢十分突出,在建筑行業中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關于混凝土結構的特點,具體闡述如下:第一,混凝土的制作與生產相對簡易[1],并且對技術要求并不高,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第二,混凝頭原材料來源十分豐富,并且在性價比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第三,混凝土結構在耐久性與耐火性等方面具有較大優勢;第四,相較于磚混結構,混凝土結構在自然災害的抵御作用十分突出,其抗震性能相對優異;第五,混凝土結構的具體施工流程相對簡便,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同時在澆筑完成之后也能夠保持良好的整體性;第六,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可以結合工程實際使用需求,對混凝土性能進行相應的調節,如此就是混凝土結構的適用性得到提升;第七,混凝土具有一定的環保性。
3?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裂縫發生原因
3.1? 水化熱因素
將水泥進行攪拌過程中,水泥會出現水化現象,水化后會釋放出熱量,在進行土木工程建設過程中,由于混凝土的施工面積相對來說比較大,再加上混凝土結構的斷面厚度也相對較厚,這就會導致混凝土表面系數變小,水泥在攪拌出現水化出現的熱量會被阻礙,而被聚集在混凝土結構內部,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混凝土結構內部的溫度,這就拉大了混凝土表面與內部的溫度差,造成溫度差后會引起混凝土內部不平衡,這就造成混凝土出現裂縫。
3.2? 收縮因素
混凝土收縮的主要原因分別是受到水泥、外加劑以及礦物摻和料這三種因素的影響。其中水泥因素的影響是由于水泥在硬化過程中消耗水量占總水量的百分之二十,而其余的水分全部依靠蒸發而消失的,水分在蒸發過程中就會使混凝土逐漸出現自縮狀態。外加劑因素的影響是由于施工過程中需要利用高效減水劑提高混凝土的流動性影響水泥自縮值,但不會影響到混凝土的自縮值,而干縮減水劑以及膨脹減水劑對混凝土的自縮值影響會比較明顯。礦物摻和料因素的影響主要是由于在生產過程中所選用的摻和料對水泥產生的自縮值影響,例如硅灰對混凝土自身的自縮值有著直接影響[2],并且在硅灰量增加的同時水泥自縮值也會出現增長的情況;煤灰對混凝土的自縮值影響與硅灰相反,會不斷降低混凝土自縮值,量越大降低的就會越快。
3.3? 溫度變化因素
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過程中,混凝土溫度很容易會受到外界環境溫度的影響,實踐之中,如果外界溫度降低,混凝土表面與內部溫差將進一步加大,隨之出現溫度應力。隨著混凝土內外部溫差的變化溫度應力也會布點變化,溫差越大產生的溫度應力就越大,溫度應力是造成混凝土裂縫的最主要原因。在土木工程建筑施工過程中,通常需要進行大面積混凝土澆筑,但是從近年來的實際情況來看,大面積混凝土澆筑通常比較厚重,勢必會對混凝土造成一定約束力,這是造成混凝土裂縫出現的主要原因,同時也是混凝土結構出現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
4? 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要點
4.1? 選擇質優施工材料
選用質量合格的混凝土原材料這是土木工程施工工作的開始,也是整個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因為只有選擇的原材料的質量合格,才能順利進行后期的工作,才能建設出合格的產品,當原材料的質量都不合格時,就算后期的工作做得多么嚴謹,工程的質量都過不了關的。所以選擇質量合格的混凝土原材料是施工準備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選擇質量合格的混凝土原材料呢?首先應該選擇合格的供應商,工作人員切不可因為一時的利益而選擇質量不合格的供應商;然后對所有的采購的原材料進行嚴格的質量檢測,在進行質量檢測時應當對其基本信息比如說使用說明、產品規格、注意事項等進行全面的統計,然后在原材料采購進來之后,再由專業人士對其進行抽樣檢查,確保采購的原材料質量過關。
4.2? 混凝土配置技術要點
在實際施工中需要合理明確水泥的強度等級、品種和出廠批號等,保持水泥庫房的干燥,避免水泥受潮變質。在配制混凝土的過程中,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來攪拌礦物摻和料、砂石、水泥和水等原料,并通過適配和試驗等程序來配備原料,使其符合相關的施工要求和技術指標。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配合比與砂、石的實際含水量存在差異,需要在攪拌之前測定用量,以此保證配合比的最優。
4.3? 澆筑技術要點
混凝土運輸至施工現場后,一定要做好相應的檢測工作,比如說混凝土的坍落度等指標,檢測出來的結果符合相關標準的要求,才可進行下一步的工作,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要注意的是不能在預拌砼中隨意加水,當出現混凝土坍落度小于最小值規定值30mm以內,可直接在現場通過摻加減水劑處理,以達到施工性能要求,否則應退回拌合站處理。接下來,要嚴格遵循混凝土澆筑流程,采用分層、分塊的方法澆筑,及時進行插搗。使用快插慢拔的振搗方式,控制每次插入振搗時間及插入后的前后間隔,防止漏振,避免混凝土病害的產生。
4.4? 加強混凝土抗裂性能
混凝土的抗裂性一直是吸引人們的特性之一,但是假如沒有在混凝土施工過程中,進行合理的控制,就會讓混凝土開裂的現象比較頻繁的出現。想要讓混凝土的抗裂性更加的顯著,就可以采用添加一定量添加物的方法。增加混凝土的抗裂能力主要是通過三個方式實現,一個是在混凝土拌制的時候,為了減少水泥對混凝土的不利影響而選擇加入適量的外加劑,但是一定要按照具體的標準進行添加。此外就是在混凝土中添加一些可以增強其性能的材料,比如添加一些具有纖維性質的材料,提高混凝土的抗拉性能。
4.5? 控制技術要點
土木工程建筑的實際工作過程中,不斷優化地基對混凝土結構的約束控制技術,可以有效提升其質量水平。具體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控制:(1)降低外部地基對混凝土結構的約束能力。混凝土結構澆筑期間,如果大面積進行混凝土的澆筑,將會使地基產生較大的約束力。因此,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可以利用設置滑動層的技術來減少混凝土的實際厚度,并且要科學設置滑動層,降低對混凝土的外部約束能力。(2)降低內部地基的約束能力,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混凝土結構的實際溫度應力不斷增加,將會使混凝土受到的約束力也不斷增加。因此,要控制好混凝土結構的約束力,就要降低溫度應力,將其控制在標準范圍之內。
5? 結語
要進一步嚴格監控管理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盡可能減少混凝土結構問題的產生,重點加強對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難點的突破研究,以促進我國土木工程建筑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 刁龍.淺談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J].民營科技,2018(3):134.
[2] 武永.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結構的施工技術分析[J].居舍,2018(3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