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萬里
摘要:國內礦山設計階段選擇采礦方法比選時,往往僅對不同采礦方法的差異進行比較,不能全面客觀反映效益。本文崩落法、空場法和空場嗣后充填法在全投資、總成本、采出礦量、采出品位、礦山開發的投資收益率、凈現值及投資回收期等多方面進行綜合比較,綜合考慮采礦方法比選時所需考慮的指標。
關鍵詞:采礦方法;全壽命;全投資;總成本;技術指標;財務指標比選
1 引言
目前國內礦山設計階段對采礦方法比選時,往往僅對差異部分進行比較,并不能正確反映差異部分相對于項目總體的影響大小。這種設計思路不足以全面評價采礦方法的經濟差異性。下面以某鐵礦為例,研究影響采礦方法選擇的全投資、總成本、生產計劃、技術指標、財務分析等綜合因素。
2 礦床概況
2.1 礦體特征
礦體南段呈南北走向,北段逐漸轉為340°,傾向西和南西,淺部礦體傾角近于直立,向下逐漸變緩到近水平。地表厚度80~120m,深部厚度可達140m。礦體連續性好,沿走向和傾向均沒有間斷現象。礦體內有一厚3~10m左右比較穩定的夾層,由含磁鐵石英角閃巖構成。
礦體控制長度1300m,厚10~60m,南部延深180m,北部延深可達550m。礦石以磁鐵石英角閃巖為主,夾有少量石英角閃磁鐵礦。工業礦體平均品位mFe22.67%,次邊際經濟礦體平均品位為mFe15.96%。
礦體頂板為石榴黑云斜長片麻巖、石榴黑云角閃斜長片麻巖,礦體底板為含磁鐵石榴石英角閃巖。
2.2 礦床開采技術條件
2.2.1 水文地質
礦區大部位于當地侵蝕基準面以下,地表水體直接從礦區西北部通過,礦床上面覆蓋有2.6~10m厚的第四系松散巖類孔隙潛水層,二者水量豐富,水力聯系密切,水文地質條件屬于復雜類型。礦層及頂底板巖石透水性和富水性不佳,對井下開采影響不大。個別鉆孔(ZK507)發現破碎帶,漏水嚴重。因此礦床開采時如遇到斷裂構造,應引起足夠重視,以防突然涌水。
礦區內有東洲河與平山河流過,對開采有一定影響。
2.2.2 工程地質
礦區內地層為太古宙變質巖系,礦體由角閃石英磁鐵礦或石英角閃磁鐵礦組成,礦體頂、底板以含磁鐵石榴石英角閃巖為主,有少量為片麻巖,均為較堅硬巖石,巖礦石硬度達7級。經測試,礦石及頂底板巖石極限抗壓強度礦石117.5MPa,頂底板巖石107.9MPa,表明礦層與頂底板巖石總體穩定性能良好,利于井下開采。
鉆孔巖心完整率>90%,部分鉆孔中局部巖礦心破碎,節理裂隙和擠壓片理發育,孔內嚴重漏水或涌水,說明小的斷裂構造是存在的。
2.2.3 環境地質
勘查區環境地質條件因水文地質條件復雜劃為復雜類型。地形簡單,地貌類型單一,地質、構造簡單,巖土體工程地質性質良好。
2.3 設計利用資源量
設計利用資源量為3744萬t,其中332級占2838萬t,333級占906萬t。mFe品位22.7%。
3采礦方法研究
根據礦體賦存條件、礦巖物理力學性質,可行的采礦方法有崩落法、空場法和空場嗣后充填法。本文不對采礦方法本身的技術細節深入討論,著重于研究采礦方法比選時考慮全投資、成本、規模、生產計劃等關系,計算項目最終效益。
三種采礦方法的地表巖體移動圈不同,需要征地范圍不同。具體見投資估算表。
由于礦區內有東洲河與平山河經過,若采用崩落法若空場法,需要對這兩條河流改道。本研究根據水文資料對河流改道方案進行費用估算。
3.1 項目總投資與成本比較
選廠已建成,無需投資,只考慮選廠成本。項目總投資見表1。
3.2生產指標比較
根據三種采礦方法采場參數,計算的損失、貧化指標見表2。
3.3項目財務分析指標比較
本方案采用的其他技術、經濟參數如下:
鐵精粉銷售價格530元/t,資源稅6%,所得稅15%,房屋建筑折舊年限20年,機器設備折舊年限10年,無形資產攤銷10年。
根據上述估算的總投資、成本及金屬產量計算三種采礦方法對應的項目財務凈現值,結果見表3和圖1。
從上述比較結果看,本項目在計算期內采用崩落法,內部收益率、財務凈現值和投資回期均優于空場法和充填法。
根據上述研究,本次研究結論采用崩落采礦法。
4結語
通過一鐵礦項目實例,分析在采礦方法比選時應充分考慮項目全投資、總成本、不同采礦方法的特點及其技術指標,對不同方法進行生產計劃編排,從而對財務分析進行全面比較。這種方式從項目整體和全壽命周期考慮,避免了僅對采礦方法的差異部分進行比較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對方案選擇及項目設計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于潤倉,采礦工程師手冊,冶金工業出版社,2009年。
[2]郝秀強、束國才,充填采礦法的潛在經濟效益分析,中國礦業,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