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維高 范家琪 劉相崗 季瑞浩
摘要:《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話文寫成的歌頌農民起義的長篇章回體版塊結構小說,全文以宋江領導的起義軍為主要題材,通過一系列梁上英雄反抗壓迫,英勇斗爭的生動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統治階級的腐朽和殘暴,揭露了當時尖銳對立的社會矛盾以及“官逼民反”的殘酷現實。形象地描繪了農民起義從發生、發展直至失敗的全部過程,滿腔熱情地歌頌了梁山好漢的反抗斗爭以及他們內心根深蒂固的“忠義”思想,這也具體揭示了這次起義失敗的歷史原因以及根本原因。
關鍵詞:水滸傳;忠;義;施耐庵
一、水泊梁山的“義”
小說開始介紹了高俅的發跡,也點出了在高俅發跡之后,宋徽宗沉迷酒色,任用小人,導致出現了以高俅為首的“六賊集團”把持朝政,使得社會黑暗,名不聊生。正是基于這樣的社會背景,一個接一個的英雄人物粉墨登場了。這些英雄好漢的出現,滿足了當時社會下貧苦大眾對于為百姓伸張正義、打抱不平的英雄豪杰的渴望,以及對當時社會的不滿。而出現的這些英雄豪杰的隊伍迅速壯大起來,轟轟烈烈的開始了一場農民起義。仔細品讀,究其根源,這次的起義,從根本上來說就是這些英雄好漢的“義”的體現。
1.1正義凜然的水滸英豪
小說不厭其煩的塑造了一個又一個英雄豪杰,他們武藝高強,行俠仗義,顛覆了傳統思想中座山為王、落草為寇的土匪、草寇的形象,反而顯得有些可愛。他們雖然性格迥異,但是有一個共同點:義字當先。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在他們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魯智深在和史進吃酒之時,為了幫助和自己素不相識的金氏父女,三拳打死了鎮關西;宋江身在官職,卻知法犯法,私放晁天王;黑旋風為救宋江劫法場;武松醉打蔣門神;為救鼓上蚤時遷,三打祝家莊;為救及時雨宋江和神行太保戴宗,江州劫法場;為救柴進而打高唐州;為救玉麒麟盧俊義攻打大名府這些事跡都是義氣的體現。雖然有些事情以現代的眼光看來,他們行事有些魯莽,也可以說有些“任性”,但在當時的社會下,人們卻希望看到這樣的義舉,他們早期的成功也是得益于民心,仗義走天涯。
1.2 仗義疏財的梁山好漢
小說中提出了一種“八方共域 異姓一家”的思想,這也是梁山泊迅速聚集了許多英雄好漢的原因,文中這樣描述到“論稱分金銀,一樣穿綢錦,以甕吃酒,大塊吃肉”這種思想使得大批好漢感到了家的溫暖,以及兄弟間的情義。在仗義疏財方面,宋江表現的尤為突出。在眾多跟隨宋江的豪杰中,有特別多是因為宋江為人仗義,曾經不顧一切的幫助他們,所以他們才會這樣誓死跟隨宋江,所以江湖送給宋江“及時雨”的美名。
柴進,江湖人稱“小旋風”。提起他,最先被人想到的便是“仗義疏財”,進而便是他的顏值頗高。記得《水滸傳》中是這樣描述柴大官人第一次登場的:那簇人馬飛奔莊上來,中間捧著一位官人,騎一匹雪白卷毛馬。馬上那人,生的龍眉鳳目,皓齒朱唇,三牙掩口髭須,三十四五年紀。頭戴一頂皂紗轉角簇花巾,身穿一領紫繡團胸繡花袍,腰系一條玲瓏嵌寶玉環絳,足穿一雙金線抹綠皂朝靴,背后帶一張弓,腰間插一壺箭。為何柴進會如此富貴,柴進乃何人,后周皇裔,仗義疏財曾幫助宋江、林沖、武松、李逵、時遷等人,在梁山排名第十位,便是因為他仗義疏財。這也是梁山“義”的代表。
打抱不平、仗義疏財便是《水滸傳》中英雄好漢的“義”的最好體現。
二、豪杰好漢的“忠”
《水滸傳》又稱《忠義水滸傳》這里的忠便是作者賦予這些英雄好漢的忠君思想。遙想當初,晁蓋晁天王帶領極少數幾個人聚義梁山伯,火拼王倫,確立了梁山泊的規章制度,后來隨著不斷發生的事跡,水泊梁山的隊伍越來越龐大。大鬧清風寨、江州劫法場、三打祝家莊、攻打青州、攻打東平府。至此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漢全部上山。按照當時的戰績看來,梁山三贏高俅,有絕對的硬實力去和當時的朝廷抗衡,但是故事卻沒有按照“既定的劇本”來發展,梁山泊上聚義廳內,一百零八位好漢排座次,就在人們全部期待著宋江帶領英雄好漢成就一番大事業之時,宋江卻帶領大家接受了朝廷的招安,除了武松,李逵等極少數人反對外,其他大多數人還是同意招安的。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這些武藝高強的英雄豪杰會接受朝廷的招安呢,說白了還是當時人們心中忠君思想在作祟。古代人們心中一直向往建功立業,光宗耀祖。這在梁山英雄的心中也不意外。特別是在宋江、楊志、呼延灼以及盧俊義等人的身上體現的尤為突出。
2.1 根深蒂固的“忠君”觀念
“三代將門之后”的楊志,走上梁山的道路特別曲折。“一刀一槍,博得一個封妻蔭子”是楊志的生活目的。為了實現這個目的,他無數次選擇委曲求全。失陷花石綱并沒有動搖他追求功名利祿的愿望,高俅的排擠也并沒有將他從追求功名的道路上擠走,在充軍期間得到了梁中書的青睞之后,楊志追求名利的愿望愈發變得更加熾烈。在比武場上的斗狠逞能,護送生辰綱時的兢兢業業,都充分的體現了這一點。直至生辰綱被劫,不僅追求功名的道路被攔腰斬斷,甚至有牢獄或者是生命之災,最后在不得已之中,楊志上了梁山,但是在他的思想中,仍時刻期盼著為國為朝廷效力,以追求功利。文人出身的“智多星”吳用就主張有能力的接受招安。出身官軍的絕大部分同意招安,以得以繼續建功立業,封妻蔭子。比如呼延灼等。出身大財主大員外的“玉麒麟”盧俊義也時刻盼望著招安,在他看來,梁山再好終究只是一介草寇,只有得到朝廷得到皇上的肯定的才是真正的建功立業,光宗耀祖。
當然,最后梁山好漢接受招安,最主要的還是宋江的思想的腐化,而且忠君的思想在宋江的身上展現的格外耀眼。
宋江原本是刀筆小吏,身為官職,所以懷有忠君的思想不足為奇,而且眾所周知,宋江為人特別孝順,他的思想中一直認為自己所做的事是該誅九族的勾當。而且在他的心中,他只是把水泊梁山當做一個暫時的避難所,他的內心仍然十分渴望著日后加官進爵,封妻蔭子,青史留名。宋江十分認同并且主張招安,在捉到高俅后,宋江在梁山好漢排座次之后,趁著酒性寫下一首《滿江紅》,里面這樣寫道“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在描述征遼時件時,作者為了表現忠君思想,虛構了一個重要的情節,遼軍在節節敗退之時,也施展招安伎倆,試圖勸說宋江等人投降,并許以高官厚祿,連軍師吳用都有些許動心,可是宋江卻是這樣回答吳用的“軍師差矣,若從大遼,此事切不可提。縱使宋朝負我,我忠心不負宋朝,久后縱無功賞,也得青史留名。
忠義,詞根中透露出剛強與精粹,縱觀時代發展,非大丈夫不能稱之忠義。忠義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內在品質,忠義思想是水滸的核心思想,是作者對傳統封建論理的道德之中忠與義的深刻思考。不管《水滸傳》中,表達的是怎樣的忠義思想,不管宋江等人的結局如何,不可否認的是忠義思想對于一個時代發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