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義萌 蔡紅宇
摘要: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約束的矛盾突出,加強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能源合作,有利于破解約束一國發展的困境,從而增加全球能源的使用效率。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眾多,政治的不穩定性使得“一帶一路”倡議面臨挑戰。如何解決這些挑戰,將關系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成功與否。本文將針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所面臨的地緣政治挑戰、大國壓力問題和中國企業面臨的挑戰,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一帶一路”;能源合作
一.引言
當今世界能源形勢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革,隨著能源技術的不斷進步,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的廣泛運用,對整個世界的能源產業帶來了巨大影響,但每人享有可持續能源的目標卻還沒有實現,各國依然面臨著能源發展方面的問題。
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2017年9月發布的預測,全球能源消耗至2040年將增長28%,化石能源仍然占全球能源消耗的四分之三以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GDP占全球的29%,數量占全球國家數量的30%,但其化石能源儲量卻占據全球大半,是全球化石能源生產的重心。劉清杰(2017)指出,在2015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世界提供了57%的石油生產和53% 的天然氣生產。但能源利用效率低、二氧化碳排放量高、環境污染嚴重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普遍存在的問題。
從2000-2014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單位GDP能源使用量增長了近78%(如圖1),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增長了近95%(如圖2)。雖然沿線各國經濟在迅速發展,但對能源的利用效率卻在降低。2017年5月,中國發改委與能源局共同制定并發布《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能源合作愿景與行動》,目的在于與“一帶一路”的沿線各國一起打造普惠共享、開放包容的能源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從根本上優化資源配置能力,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因此加強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能源合作,有利于促進“一帶一路”合作國家共同發展和繁榮,增加能源的使用效率。
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能源合作現狀
“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油氣資源豐富,而石油和天然氣能源作為全球貿易的主要品種,是影響各國進行能源合作的重要基礎。截至2015年,“一帶一路”區域內(不包含中國,下同),發現石油可采儲量2113.3億噸,占全球累計發現可采石油儲量的61.0%。“一帶一路”區域內待發現石油可采資源量416.3億噸,占全球待發現石油可采量的41.5%。已發現天然氣可采儲量217.54萬億方,占全球份額的72.2%,待發現天然氣可采資源量91.96萬億方,占全球份額的57.9%(王建忠等,2019)(如表1)。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集中了俄羅斯和中東等地區的重要油氣資源國,為了保障各國能源供給“相對安全”,目前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能源合作采取簽訂雙邊文件的“縱向模式”,這樣能有效防范安全、政治、商業和運輸風險(崔守軍,2010)。
近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能源領域方面開展了許多合作,如四大油氣管道的建成,在減少空氣污染的同時,也促進經濟發展和國家交流,解決了能源供應緊張等問題。中國與俄羅斯的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為中國的清潔能源供應提供基礎的同時,也提高了俄羅斯全國液化天然氣的產量,使尋找能源市場的俄羅斯與需要能源進口的中國市場形成了天然的互補。中國與巴基斯坦的“中巴經濟走廊”合作,給巴基斯坦的經濟增長提供了動力,同時也給兩國帶來更多的經濟活力和更大的發展機遇。
中國與沿線國家簽訂能源合作雙邊文件,使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正朝著科技研發等領域擴展,形成以油氣合作為核心的利益共同體。
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能源合作面臨的挑戰
(一)地緣政治挑戰
由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較多,其中中東和非洲地區宗教等紛爭不斷,常年政治不穩定,動蕩的政治格局成為了恐怖主義的溫床,隨時可能發生沖突。這種政治局面使得在對油氣等能源進行運輸的過程中,產生了諸多的不確定因素,對能源價格和能源供應的穩定性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對中國在中東和非洲地區的能源合作開展造成了巨大阻礙,嚴重威脅了中國的利益。而中亞地區的“老人政治”問題,使得中國對該地區未來政局的穩定性感到擔憂(林建勇,2017)。
(二)大國壓力問題
美國作為能源供給的“絕對安全”大國,把中國視作其主要的競爭對手。由于中歐借助“一帶一路”政策進行新能源合作,使得中歐的“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得以深化,而美國作為歐盟的傳統盟友,必然希望中國與歐盟之間能保持一定的距離,這樣才不會損害自身的利益(鄭臘香等,2016)。美國還認為,中國不斷增長的軍事力量缺少透明度,并且指責“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倡議存在環境保護的隱憂(楊晨曦,2014)。因此,美國必然會聯手一些相關國家,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過程中制造麻煩(曾興球,2018)。
俄羅斯作為世界能源第一大國和能源出口第一大國,歐盟國家每年消費的天然氣有30%~40%來自俄羅斯(鄭臘香等,2016)。中歐推進的“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勢必會使俄羅斯能源出口產生壓力。并且,俄羅斯想借助建立歐亞經濟聯盟來鞏固其自身的地位和威望,但中國的“一帶一路”能源策略會對歐亞經濟聯盟造成沖擊,可能會使中亞一些國家離心,這也是俄羅斯的擔憂之處,因此可能會導致俄羅斯對“一帶一路”倡議產生抵觸之情。
(三)中國企業面臨的挑戰
由于中國能源企業(如:中石化、中石油等)開展國際合作的時間比較短,經驗不夠,其能源相關的勘探等技術無法與國外大型跨國能源企業(如:康菲、道達爾等)相比,被國際市場的認可度不高。再加上中國許多設備沒有國際認證,而“一帶一路”沿線的許多國家對進口設備有一定要求,因而中國企業需要投入更多的財力和物力對“中國制造”設備進行轉換,這無疑加大了中國企業的成本。
中國投資企業在制度上習慣于國內的制度,而國際上對于環保、勞工權益和反貪污方面都提出了相應的國際標準和規范,這使得一些中國企業在與沿線國家合作時存在偷稅漏稅等違法行為,導致合作國家的指責,嚴重損害了中國企業的形象(孫俊成和江炫臻,2018)。
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能源合作的對策建議
(一)科學選擇合作國家,加強自身石油儲備
為了規避地緣政治風險,中國在進行能源合作時,盡量選擇低風險國家。由于中東和非洲不同地區政治穩定程度不同,因此在進行“一帶一路”能源合作時,盡量選擇如:以色列和阿聯酋這種低風險國家進行深度合作,而對于高風險國家,應當采取多援助的政策。
由于地緣政治風險有著不可控因素,而我國又是石油消費大國,其石油對外依存度高達66%,因此有必要加強我國自身的石油儲備(仝秀華,2003)。將已探明儲量但暫不開采的油氣田和已開采的油氣田封存儲備,作為我國石油的戰略儲備,減少我國石油的對外依存度,提高石油的自給能力。
(二)加強大國之間合作,消除俄羅斯的疑慮
面對大國博弈導致的政治環境復雜化問題,我國應該與美國、俄羅斯等大國加強溝通和聯系。對于美國,中美雙方應當站在彼此的利益訴求上,積極地進行政治溝通,加強美國在“一帶一路”倡議實施過程中的參與度,減少兩國的分歧(王郁,2015)。
對于俄羅斯,在深入推動兩國能源合作的進程中,表明中國無政治目的。在自身利益不受損害的前提下,考慮俄羅斯的利益,加強中俄合作,完善能源互聯互通建設,實現互利雙贏。在經濟合作的同時,利用網絡平臺,通過媒體報道宣傳等方法,加強中俄的文化交流,建立文化交流長效機制,正確引導輿論方向,增強兩國人民情感。
并且加大大國之間的合作,對于打擊恐怖主義、平穩能源價格和保障能源安全方面有著巨大的共同的利益。
(三)建立“中國制造”國際標準,規范企業行為
對于中國許多設備在出口時,由于規格的“非標準”而增加的許多不必要的制造成本,中國企業應當積極參與建立“中國制造”的國際標準,將中國設備與國際規格接軌,得到國際認證,減少制造成本,使中國在國際標準化制定中有一席之地。
對于中國投資企業,走出國門即代表著國家的形象,為了增加中國的價值認同度和文化信任度,中國企業應當具有法律意識,樹立起民族品牌形象,規范企業行為,尊重當地的風俗文化,主動了解當地的環保政策,承擔社會責任,全力維護中國形象。
參考文獻:
[1]劉清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資源分析[J].經濟研究參考,2017(15).
[2]王建忠,李富兵,黃書君,景東升,樊大磊,白羽,顏春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油氣合作進展與合作建議[J].中國礦業,2019,28(02).
[3]崔守軍.中國能源國際合作模式的選擇[J].現代國際關系,2010(11).
[4]林建勇,藍慶新.“一帶一路”戰略下中國與中亞國家能源合作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7,27(S1).
[5]鄭臘香,張卉,肖遠進.“一帶一路”背景下中歐新能源合作的機遇、挑戰和對策[J].廣東行政學院學報,2016,28(05).
[6]曾興球. “一帶一路”能源合作機遇與挑戰[N]. 中國石油報,2018-08-07(006).
[7]孫俊成,江炫臻.“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與中東能源合作現狀、挑戰及策略[J].國際經濟合作,2018(10).
[8]仝秀華,楊家笠.試論石油戰略儲備[J].中國能源,2003(08).
[9]劉彥君.“一帶一路”倡議下的中俄經濟合作:新趨勢、挑戰及應對[J].國外社會科學,2017(03).
[10]劉彬,張懿,朱甜甜.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能源合作問題探究[J].東南亞縱橫,2018(05).
[11]鄔龍,孫蕊.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能源貿易競爭性及互補性分析[J].生產力研究,2018(11).
[12]王郁.“一帶一路”背景下能源資源合作機遇與挑戰[J].人民論壇,2015(20).
[13]《“十三五”能源規劃》.
[14] 《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能源合作愿景與行動》.
作者簡介:劉義萌(1997.9—),女,漢族,重慶人,學士學歷,學生,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蔡紅宇(1997.1—),女,漢族,重慶人,學士學歷,學生,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及收斂性分析”,(項目編號:201810635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