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雁冬 劉衛東 劉成俊 李妍春
摘要:六區3-5二元驅與其它注聚單元相比,見效特征差異明顯,存在見效早、見聚濃度高、注聚前期增油效果好、實際含水與數模預測差值大等特點,本文通過從儲層發育、井網部署、注采狀況等方面進行分析,解釋了引起見效特征差異的原因,對今后同類注聚單元的開發管理具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增油效果;含水回返;見聚濃度;井網完善
孤東油田已進入高含水開發階段,聚合物驅是二次采油后提高高含水整裝油藏采收率的一種有效方法。隨著開發的進行,注聚開發單元已由一類油藏轉為三類油藏。油藏類型不同,注聚后的見效特征、增油幅度、含水變化等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孤東油田六區3-5開發單元為三類油藏,具有平面、層間、層內非均質性嚴重,儲層厚度薄,單井控制儲量小,井網完善難度大的特點。注聚后呈現出見效早、見聚濃度高、注聚前期增油效果好、實際含水與數模預測差值大、見效高峰期短、含水回返快的開發特征。本文通過從儲層發育、井網部署、注采狀況等方面進行分析,解釋了引起見效特征差異的原因,對今后同類注聚單元的開發管理具有指導意義。
1 基本概況
1.1方案設計情況
六區位于孤東油田的東北部,其西部和南部分別以斷層與二區、七區分界,東部和北部瀕臨渤海,以人工海堤為界。六區3-5含油面積6.2km3,地質儲量1327×104t,其中二元區含油面積5.5km3,地質儲量979×104t,占單元儲量的73.8%。2009年8月開始注聚前期調整,2010年3月1日正式投入注聚,2011年6月12日轉主體段塞注入。
設計連續注入1248天,注入方式:清水配制母液,污水稀釋三段塞注入方式,注入速度0.1PV/a,累計注入0.55PV。
預測最低綜合含水83.3%,有效期12年,提高采收率9.2%,增油90.3萬噸。
1.2注入進度
截止到2015年6月底,累計注入溶液607.0295萬立方米,累計注入干粉14736噸,累計注入倍數為0.376PV,累計注入總量790PV*ppm ,完成方案設計76.9%。油井總井112口,開井111口,日液5996噸,日油503噸,綜合含水91.6%,注采比0.92。水井總井74口,開井71口,日注水量5518立方米,平均油壓11.9MPa。
1.3效果分析
綜合含水與數模預測有一定差距,目前綜合含水91.3%,高出數模預測6.5個百分點。
實際含水與數模預測對比,分析下降幅度較小的主要原因:
(1)正見效井55口,受砂體邊部儲層發育和對應差等因素影響,雖然見效較早但增油幅度小,對比綜合含水僅下降2.8%。
(2)單層單向井多,含水回返快,日油與峰值相比下降66.7噸,含水上升6.8%,拉升單元含水1.1%,且單向單采井大都位于砂體邊部,靜態完善潛力小。
2 注入采出狀況分析
2.1注入狀況分析
(1)總體注入狀況
注聚后,壓力上升平穩,與注聚前對比,平均油壓上升2.9MPa,與轉二元前對比,平均油壓上升0.8MPa。
(2)單井油壓變化分析
從可對比井來看,油壓上升小于1MPa的井有2口,受注聚初期高壓影響。平面注入比較均衡,但局部存在高低壓井。低壓井4口:注入量低2口,保作降水和大孔道各1口;高壓欠注井3口:出砂堵塞2口,儲層物性差影響1口。
(3)阻力系數變化分析
從六區3-5二元驅霍爾曲線看,注聚后阻力系數明顯增加,段塞推進穩定,第一段塞阻力系數為1.9,第二段塞阻力系數為2.0。
2.2采出狀況分析
(1)總體采出狀況
見效井103口,有見效趨勢井4口,未見效井5口,見效率95.5%,處于見效高峰期,已出現回返跡象。
(2)分層見效狀況分析
統計單層生產井76口,從含水下降幅度、單井增油幅度綜合來看,主力層32、44和51層相對見效較好。32層平均單井增油2.6噸,44層平均單井增油3.7噸,51層平均單井增油2.7噸。
(3)含水回返井分析
含水回返井20口,與高峰時對比日油下降143.6噸,綜合含水上升12%。主要原因是注聚累增油高與單向突進影響。
(4)見聚濃度分析
高見聚濃度(大于400mg/l)井46口,日產油量218.5噸,占總產量的44.5%,大于500mg/l的井33口,日產油量152.8噸,占總產量的31.1%。 高見聚原因主要受單向對應、大孔道、層薄控制儲量小、累增油高等因素影響。
3 注聚開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3.1儲層發育差,為三類儲層,注聚基礎薄弱
六區3-5主力層砂體連續性比較差,只有個別砂體延伸較遠,大多砂體在橫向上很快尖滅。河道沉積砂體呈長條狀分布,儲量集中分布在32、44、51層,泛濫平原內的零星砂體和局部廢棄河道沉積為土豆狀。
與其它注聚單元相比,六區3-5儲層發育比六區東南、西北要差,與二區注聚區相近,平均單井砂厚8.3米,效厚6.6米,單井控制儲量8.7萬噸,但二區砂厚小于5米井只有10口,六區3-5為24口,占總井數的21.4%。
3.2注采強度大,具有見效快、前期增油效果好、失效快的開發特征
六區3-5注聚初期,因產量形勢需要,為盡快促效,水井注入量與油井采出量均超出計劃水平,與其它注聚單元相比,具有見效早,前期增油效果好,見聚濃度上升快,但高峰期持續時間短的特點。六區3-5累注0.057PV時開始出現見效井,同類注聚單元一般在累注0.08PV以后才開始局部見效。截止2014年5月,按方案設計注入量0.325PV,而實際注入量0.366PV,預測注入3年累增油12.84萬噸,而實際注入3年累增油26.22萬噸。
3.3井網不完善,單向對應率高
單向對應率高,造成油井見效快,失效也快,目前井層注采對應率95.1%,其中單向對應占31%,從分層情況看,主力層44層單向對應率達39.1%。
3.4見聚濃度高,易竄聚,高峰期持續時間短,回返快
六區3-5注入0.05PV時,油井見聚濃度已達193mg/l,與同類注聚單元對比,具有見聚濃度上升快,見聚濃度高的特點。
4 采取的調整做法及效果
4.1 調整做法
針對六區3-5二元驅開發后期出現的大頭井產量波動、回返井增多、見聚濃度高、井網完善程度低、初見效井增產慢、綜合含水居高不下的現狀,為穩效促效,我們制定了以下幾條工作方向:(1)通過更新、側鉆、完善加密井網,提高儲量動用率;(2)通過油水井歸位,增加注入井點與受效井點,擴大見效規模;(3)通過堵調、分注緩解層內、平面、層間差異,提高聚驅波及體積;(4)通過群扶群挖、注采調配,夯實穩產基礎。
4.2 實施效果
通過以上治理措施的實施,六區3-5二元驅產量實現了穩中有升,由治理前的日油水平490噸上升到520噸,綜合含水下降1.2%。
參考文獻:
[1]劉玉章等編著.聚合物驅提高采收率技術.石油工業出版社,2006.6.
[2]姜其慧,趙寶柱,彭修聰,王寶勝.孤島油田中一區館陶組聚合物驅注采動態及效果分析.油氣地質與采收率,2001.10,8(5)71~73.
[3]李鵬華,李兆敏,李賓飛,李巖濤,楊風軍.聚合物濃度對原油采收率的影響研究及現場試驗.精細石油化工進展,2009,10(8):6~8.
[4]徐正順,牛金剛,廖廣志.大慶油田聚合物驅技術應用的做法與經驗.大慶石油地質與開發,2000.8,19(4)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