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國內勘察設計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偏低的原因,結合當今時代發展要求,提出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的措施,為勘察設計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勘察設計;科技成果;創新;轉化率
1、引言
近年來,國內眾多勘察設計企業全面實行科技興企戰略,憑借自身強大科研力量,依托國內外重點工程建設,使一大批極具含金量的科技創新成果應運而生,創新產學研合作機制,形成了集理論研究、工程試驗、設計應用、產品制造于一體的科技創新體系,部分科技成果轉化為產品,其中大部分產品已投入項目實施過程中,成功破解了許多工程建設難題,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當前,勘察設計企業的科技成果數量與日俱增,但其中實施了轉化的科技成果較少,科技成果轉化率偏低。這并不是某一家勘察設計企業的問題,而是一個較為普遍的行業共性問題。
2、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的原因分析
分析我國科技成果申請現狀,造成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1)申請科技成果的動機決定
部分企業將科技成果數量作為一種門檻資質要求,比如,申請高新技術企業認證等。通常這些企業會選擇申請一系列濫竽充數,水平不高的科技成果,不具備實施轉化的價值。
(2)科技成果評價體系不夠統一
缺乏一套標準統一的科技成果評價體系,各省市,各科研單位、高等院校都可以評價自己的科技成果,一些水平較低的科技成果也可能被評為國內領先,通常這類科技成果并不具備市場轉化前景。
就勘察設計企業而言,科技成果轉化率較低還有其行業特殊性。作為以勘察設計為主的設計型企業,大部分業務本身就是輸出設計,而不是輸出產品。其申請的部分科技成果,有些是為后續設計提供支撐服務,應用于下階段的設計過程之中,沒有形成產品。另外,有些科技成果是為了解決某些特殊復雜地質條件下的專門問題,應用范圍較窄,因此難以轉化。
3、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是當今社會的必然要求
當前我國正在建立以科技創新為主體特征的產業體系,以創新驅動帶動產業轉型升級。此時,我們對創新的需求比以往任何一個時候都更加強烈。要實現轉型升級,必須解決制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的體制機制問題,使科技成果更多更快地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驅動力。
對企業而言,代表其科技創新水平高低的不僅是企業獲得了多少科技成果,更現實的是企業把多少科技成果轉化成了現實生產力。科技成果難以轉化——我們的科技成果申請基本上就是白做功,對企業生產發展的促進作用有限,這也不是科技成果制度建立的初衷。一個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率指標的高低,能夠明顯反映一個企業的“智造”能力。
長久以來,勘察設計企業就意識到科技成果在支撐企業快速發展,培育新優勢、鑄就新動能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科技成果的轉化率仍然不高,跟國外同行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只有讓科技成果充分發揮其真正的作用,將技術轉化成產品,贏得市場,才能為企業創造更大的效益。
4、多措并舉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
為切實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
(1)不斷提高企業科技創新能力
強大的科技創新能力是科技成果創造轉化的前提條件,只有先進的技術才能孕育出高水平的科技成果,提高科技成果的競爭力,體現科技成果的市場價值,實現科技成果的轉化利用。由此可見,科技創新是科技成果轉化的前提。
作為技術密集型企業,勘察設計企業應緊緊圍繞國內外科技發展形勢及市場需求,瞄準世界先進技術方向,持續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在外部科研項目申報、重大科研課題研究、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前瞻性技術研究等方面持續發力,以先進技術為孵化器,不斷孵化出更多、更優質的科技成果。
(2)多種形式助推科技成果轉化
根據勘察設計企業的自身特點,可以通過以下多種形式,助推科技成果轉化:
(a)對于具有廣闊市場前景、極具競爭力的科技成果,可以全資或投資合作的方式成立產品產業化公司;
(b)對于目前沒有精力實施的科技成果項目,可采取科技成果轉讓、許可使用等方式。
(c)利用公司自身所處的行業優勢,提供市場,實施推廣科技成果;
(d)加大產學研力度,跟外部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加強合作,在科技成果轉化全流程形成互補協作。
(3)實現科技成果與標準的結合
由于技術標準、產品標準的普遍使用,納入標準之中的科技成果能夠為企業贏得最廣泛的市場。勘察設計企業大多承擔了上級、行業協會委托的標準編制任務,可以在標準編制過程中,嘗試將自身科技成果嵌入標準,這一方面要依賴于企業科技成果工作的成效,能夠提供數量龐大、充足有效、質量較高的科技成果;另一方面還要依靠企業在標準編制階段與科技成果的無縫銜接,通過高水平的標準文案將科技成果納入,實現標準與科技成果的結合。
(4)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機制
為實現科技成果的轉化,勘察設計企業應進一步完善激勵機制。建議從科技成果轉化后產生的收益中按一定比例提取一部分來獎勵科技人員,其次是要從轉化產生的收益中提取適當比例建立轉化基金用于科技成果研發的再投入、增強科技成果轉化后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也可以對組織、參與科技成果轉化實施的人員給與一定的獎勵。
(5)培養科技成果創造轉化復合型人才
我國的高等教育分科較細,缺乏既懂專業知識、又懂市場推廣,同時具備良好的業務素質和競爭意識的復合型人才。因此要有計劃、有目的的加大科技成果創造、轉化培訓力度,不斷提高科技人員的科技成果意識和轉化水平。組織科技人員學習《科技進步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加強科技人員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的法律儲備。
作者簡介:
杜鵬,性別:男,民族:漢,籍貫:成都,當前職稱:工程師,學歷:研究生,研究方向: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