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東 劉成俊 李妍春 李雁冬
摘要:油田已進入特高含水期,油水井間大孔道竄通現象突出,注入水在地層低效循環,起不到驅油效果,造成水驅能量的浪費,部分井已無經濟效益。為維持采油速度,實現效益開發,油井高含水后需調參提高液量生產,給采油、作業、集輸系統帶來很大的難題。
關鍵詞:限液變流線;注采調整
努力適應新常態,如何提高油田開發質量和效益,統籌優化,從嚴管理,這是油田當下的發展方向。作為采油單位,既要看到形勢的嚴峻性,也要看到自身的潛力和優勢。新常態會促使開發生產更加規范,低油價會促使開發存在問題的進一步暴露,如何抓好精細開發管理,實現降本增效,成了油田面臨的主要問題。
1基本概況
孤東采油管理二區管理著一區、二區、三區、六區以及斷塊單元的部分油水井,含油面積12.9平方千米,地質儲量5542萬噸,其中二區、三區、六區5-6為注聚后續水驅單元;六區3-5為三采正注單元。全區包括31個計量站,21個配水間,目前油井總井360口,開井310口,日產液20297噸,日產油892噸,綜合含水95.6%,動液面566米,平均單井日產液66.1噸,日產油2.9噸,綜合含水95.6%。水井總井151口,開井130口,日注水量17547立方米,平均單井日注水量57立方米。注采比0.87,累計注采比0.97,采出程度29.6%,采油速度0.57。
年初單井產量小于1噸井60口,平均日液41.1噸,日油0.5噸,綜合含水98.7%,平均單井耗電量247千瓦時,其中綜合含水大于99%井14口,產量小于0.5噸井22口。油水井間大孔道竄通現象突出,注入水在地層低效循環,起不到驅油效果,造成水驅能量的嚴重浪費,考慮維護費用、作業費用、液量處理費用、耗電費用、注聚費用等,部分井已無經濟效益。
2開發及生產中問題探討
作為特高含水期的老油田要以降低單位操作成本為主抓手,先算后干,精細油藏開發管理,努力實現創新創效、提質增效和節支保效。我區就如何把準潛力點、規避風險點,做好挖潛增效工作展開研究,精細節點管理,多措并舉,努力實現讓每口井產量最高、工況最合理、耗電最少、檢泵周期最長、交變載荷最低的目的。
2.1開發上存在的主要問題
油田已進入特高含水期,油水井間大孔道竄通現象突出,注入水在地層低效循環,起不到驅油效果,造成水驅能量的浪費,考慮維護費用、作業費用、液量處理費用、耗電費用、注聚費用等資金的投入,部分井已無經濟效益。尤其是高見聚油井,對聚丙烯酰胺、磺酸鹽等藥劑浪費較大,而且三采聚驅油井投入成本高,不僅造成成本的嚴重浪費,而且油井高見聚后地面管理難度大,管線穿孔、井口油葫蘆、抽油機負荷沉、偏磨加劇等問題顯著,所需維護費用顯著增高。
2.2生產上存在的主要問題
為維持采油速度,實現效益開發,油井高含水后需調參提高液量生產,給采油、作業、集輸系統帶來很大的難題。一是單井的電流、電量增加,負荷增加,地面設備能耗增加,抽油機維護費用相應增加;二是井口光桿干磨漏油,管線腐蝕穿孔頻繁,安全環保任務加大;三是桿、管偏磨加劇,抽油桿應力載荷增加,作業頻次及桿、管損壞現象嚴重;四是聯合站污水處理負荷重,注水系統負荷增加,集油干線、注水干線問題增多。
3限液變流線優化注采結構應用及效果統計
我們以“有效的液量、高效的措施、合理的調配以及綜合挖潛”為方向,多措并舉,實現單井及油藏的提質增效。同時,綜合低液、高耗、高含水、偏磨腐蝕等情況,積極開展參數優化、限液變流線、間開、替油等綜合挖潛措施治理問題井,達到提質增效的目的。
查閱剩余油分布研究相關資料,結合動態資料分析情況,剩余油呈現“普遍分布、局部集中”的規律。由于非均質性嚴重(平面非均質、縱向非均質)、井距不均勻、井間采液注水強度不一致等原因影響,主流線上動態對應好,大孔道竄通現象突出,而非主流線由于滲透率低、孔隙度小、泥質含量高等因素影響,水線波及體積小,地質儲量動用差。以往挖潛低滲潛力層,主要是利用作業手段,包括補孔改層、換卡堵管柱、堵水、調剖等分層開采工藝,封堵高含水出水點,放大低滲層生產壓差,解決開發中的三大矛盾。隨著開發的不斷深入,層間接替措施越來越少,尤其針對高含水、高見聚油井,傳統手段作業成本高、成功率低、增油少、有效期短等問題日益突出,需要我們不斷摸索,尋找低成本、高效益的開發思路。
對高含水、低效井區實施限液變流線試驗,抑制局部、提高整體,改變水驅液流方向,提高油田開發效果和效益。一是斷塊油包水類型油井,以限液為主,降低水線突破速度,增加水舌突進阻力,擴大水線擴散半徑;斷塊油離水型油井,邊水或底水已突破至油井井底,限制液量效果不佳,需關井恢復油水界面,重新形成驅油方向;二是水驅單元優先考慮含水差異大井組、油水井間大孔道明顯井組、采出程度低的井組,限制主流線油井液量,對非主流線油井提液引效,改變驅替的液流方向,以提高井組整體開發效益為主。同時跟蹤水井壓力變化,對限液后壓力上升井,因提高注水壓差,強制注入水進入新的驅替范圍。三是聚驅油井應綜合注聚開發成本、原油產量、見聚濃度,對低效、無效的高見聚油井實施限液或計關,同時非主流油井應加大提液力度,提高存聚率,以達到提高噸聚增油和聚合物利用率;對單向對應竄聚油井,油井可采取限液或計關調整吸水剖面,水井可控水計關調整采液剖面。
管理二區今年已實施限液變流線27口,控制無效液量952噸,減油2.9噸,含水下降0.7%,日均節電1882千瓦時,對應油井31井次,有效22井,日增油7.9噸,累積增油461噸,累積節電27.078萬千瓦時。按原油每桶油48美元、電量0.5元/千瓦時計算,累積取得效益111.5344萬元,同時使得地面設備維護費用、液量處理費用以及作業頻次都有所降低。
4限液變流線應用注意事項
首先,加強動態分析,從注采井網、河道發育狀況、油藏構造狀況、歷史生產數據、地層壓力變化、鄰井生產情況、對應關系、地層連通狀況八個方面綜合考慮,找出油井的來水方向、出水層位、低液原因,制定切實可行的治理措施。
在實施中嚴格執行五天一跟蹤的效果統計臺賬,及時觀察井組水線變化,采取二次挖潛措施。重點監控好源頭數據的錄取,包括該井液量、生產壓差的變化情況,鄰井液量、液面的變化情況,水井壓力、吸水指數的變化情況,及時做好流線動態分析,鄰井提液增效,水井調配提水等工作,加強油水聯動,提高水驅開發效果。同時對無效井組及時分析,提高二次挖潛力度。包括對地層邊界的認識、油水井間連通狀況的認識,及時對鄰井采取試擠、防砂等提液措施。同時加大套管替油、間開等群扶挖潛措施,彌補產量損失。
參考文獻:
[1]萬新德.解放思想、挑戰極限、勇創特高含水期開發調整新水平.大慶油田薩北開發區“九五”期間技術實踐,2001,27(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