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珍 房婷婷
摘要: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也隨著大學生的數目增加而不斷增加,就業矛盾也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而發生著改變,我們要鼓勵大學生尋找創新的就業路徑,積極建立和完善大學生的就業體系,且大學生們自身要轉變就業觀念,進行就業路徑創新,最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人生意義。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就業路徑;就業結構;教育制度;個人觀念
0引言
近幾年來,經濟的快速發展給就業結構帶來了很大的改變,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也因此愈發的嚴峻,本文將從經濟新常態下大學生就業面臨的問題和現狀入手,分析大學生就業的困難和阻礙,提出幾種有效的解決方法,開闊大學生就業的路徑,指導大學生更好更快的走向工作崗位。
1經濟新常態下大學生的就業的現狀和問題
1.1 就業結構不斷變化
經濟新常態下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也愈發的嚴峻,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因素就是由不斷變化的就業結構所導致的,中國正在經歷行業的大變革,國際市場也處于激烈的波動之中,傳統的制造業、污染嚴重的企業正在被逐步的取代,十年前急需的化工人才等現在卻沒有了用武之地,很多從事了這些行業的大學生現在卻面臨了失業的窘境,反之,一些高新技術行業如電子、新能源等正在蒸蒸日上,需要大量的對口人才來提供新鮮的血液,短期內人才缺口明顯,近二十年來席卷全球的互聯網浪潮也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就業的形式和結構,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進入IT行業,這種資源配置不合理的現狀給就業形勢帶來了一層陰霾。
1.2學校教育對就業的影響增加
學校教育對就業的影響力也逐年加大,一方面學校的規模、數量不斷加大,另一方面,根據國家的政策調整退休年齡再次延后,這意味著給大學生的就業崗位不僅減少了,競爭人數卻逐年攀升,就業壓力逐年加大,很多剛離開校門的大學生心氣高,不知道就業形勢的嚴峻,一心想找到一份高薪工作,不愿意從公司的底層開始做起,最終一拖再拖,拖過了應屆生的就業黃金期只能勉強混個溫飽的工作。
還有就是學校對學生的培養,不能及時的根據市場的需要作出相應的調整,市場需要的人才所具備的知識技能,很多高校一般要經過兩三年的謀劃才能制定培養計劃,進而招生,等到畢業生就業已經是六七年過去了,跟不上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變化。
1.3就業系統的不完整性
還有一點就是目前的就業系統的不完善,沒有相應的失業保障機構,大學生一旦失業就失去了經濟來源,得不到政府的幫助,只能繼續啃老,很多大學生短期內找不到對口的工作,只能頹喪的加入失業大學,正是這種不完善的就業系統,打消了很多人就業的積極性,針對這種現狀要采取一些措施,第一,要建立大學生失業救助機制,給應屆大學生提供三個月的失業生活補助金,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鼓勵大學生積極就業,第二,要成立失業大學生再創業基金會,幫助大學生開辟自己的事業,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最終實現自身的價值。
1.4個人就業觀念的影響
大學生個人就業觀念的影響也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一些大學生習慣了懶散的生活,內心深處逃避就業,因而對就業不積極,一拖再拖,就錯過了就業的黃金時期,近年來,考研大軍的人數逐年攀升,一方面,很多大學生想要繼續提升自己,學習更多的知識,加強自己在未來就業市場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很多大學生對自己的就業缺乏規劃,考研僅僅只是為了躲避及時就業的壓力。一些大學生對工作的要求也較高,待遇不好的工作不做,專業不對口的工作也不做,過于疲憊的工作不做,把自己擺的位置過高,錯過了很多合適的工作機會。
2經濟新常態下大學生就業路徑創新的對策
2.1加快經濟轉型,科學調整就業結構
經濟新常態下要調整大學生的就業路徑,緩解就業壓力,首先要加快經濟的轉型,科學調整就業結構,國家要實現產業結構的調整,加大力度促進第二、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今年來第二、三產業所創造的價值和就業崗位逐年增多,需要的高素質人才也再增加,國家要做好相關方面的調研,做好經濟方式的轉變,為大學生的就業、做好相應的準備。
尤其是電子信息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互聯網技術在過去的十年,締造了無數的傳奇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和社會財富,涌現出了一系列的知名企業如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等,提供了無數就業崗位,國家也應該重點扶持這些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與進步,實現經濟的騰飛,當然,隨著這些企業的壯大,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量也是越來越大,大學生應該看到這一缺口,努力提升自身的知識水平和專業技能,為將來走上職業崗位奠定良好的知識理論基礎。
2.2 不斷完善教育體系
此外還要不斷完善教育體系,教育內容要及時隨著就業市場的需要作出調整,教學安排要能跟得上時代的腳步,不能一味傳授幾十年前落后的技術和知識,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也缺乏應有的專業技能,及時是對口專業,與公司所需要的人才也大相徑庭,當一批畢業生出來,企業的人才需要已經發生了變化,因而,學校各個領導一定要緊盯社會需求,及時調整授課內容,讓學生學到社會前沿的高新技術和專業知識。
為了就業考慮,很多專業也要加強校企合作,讓學生到企業進行深度實習,了解企業的具體工作內容,以及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到底能夠發揮怎樣的作用,引發學生內心的思考,及時擁有就業的意識,反思自己未來的發展方向,對平時的學習狀況進行適當的調整。學校也要建立適當的教育評價機制,讓學生對老師的教育質量做出評價,讓老師針對反饋做出調整,提升教學的效果,建立一支高質量的教師團隊。
2.3加強完善就業系統
針對不完備的就業系統,政府也要出臺相應的政策進行調整,一方面要改良應屆大學生的就業機制,對應屆的大學生推出相應的就業優惠機制,幫助學生盡快走上就業崗位,企業內部,要對新入職的員工加強培訓,提升他們的專業素養;另一方面,學校要加強對大學生的指導,大一大二,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他們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就業觀念,大三大四要成立專門的就業指導中心,幫助他們進行恰當的職業規劃,強化他們的求職技能,多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就業信息和實習機會,提早的接觸到工作環境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鼓勵學生多去參加面試,努力提升自己,慢慢的積累經驗,充分的了解用人單位的需要,自己做好準備,為就業的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
2.4改變大學生的就業觀念
最重要的一點,還是要改變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將勤勞實干的觀念重新植入大學生的心中,才能適應就業的行情,適應新格局下的新情況,大學生固然是優秀的人才,但隨著整體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學生的數目也不斷增加,大學生要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能養成自視甚高的惡習,要放下自己的身段不能眼高手低,投入到實際勞動中去,踏實耐干,敢于從基層一步步做起,擺正自己的心態,不要一味的盲目追從大城市,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選擇工作崗位,合適的情況下可以回歸家鄉,用自己所學幫助家鄉的建設,積極創業,善于用多種方式完成就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3結論
綜上所述,經濟新常態下,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愈發的嚴峻,這其中既有行業、政府和學校的客觀因素,也有大學生的自身不足,大學生想要在這種背景下實現就業,首先要擺正自己的心態,努力提高自己,學校也要完善相應的就業制度,幫助大學生走好就業這一重要的人生步驟,就業道路千千萬,大學生要積極開拓視野,選擇適合自己的就業崗位。
參考文獻:
[1]張俊利.經濟新常態下大學生就業路徑創新[J].科技經濟導刊,2018,26(22):161.
[2]王邦蘆.經濟新常態下大學生就業路徑創新對策[J].納稅,2018(11):184.
[3]芮曉雯.經濟新常態下大學生就業問題及創新路徑研究[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8(02):85-86.
[4]張玉敏.經濟新常態下大學生就業路徑創新[J].法制與社會,2017(36):148-149.
[5]孫凡.經濟新常態下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與創新路徑研究[J].科技風,2017(22):14+22.
作者簡介:李珍珍(1983.04--),性別:女,籍貫:山東省菏澤人,學歷:本科,畢業于成都信息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