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宇
摘要:《論語》一書文字簡潔而道理深刻, 對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行記述尤其生動,其中顏回是孔子眾多弟子中很有特色的一位人物。顏回好學的精神對于當代大學生具有激勵和榜樣作用,同時其明顯的缺點對自身造成的影響也值得當代學子借鑒。作為一名求學者,顏回盡管距今已有兩千余年,但對于如何求學,如何做人、如何生活等方面,特別是針對當今的大學生群體,仍有積極地借鑒作用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顏回;好學;生活
一、顏回的好學與仁
在《論語》一書中關于顏回的部分,大多與顏回的學習有關。其中僅孔子本人稱贊顏回好學的內容就有五條以上。這在整本《論語》中都是很少見的,可見顏回的好學以及孔子對他的欣賞。
顏回好學,重在方法和態度。孔子在教學中很看重學生自己的主動性與拓展性。“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公冶長篇中有子謂子貢曰:“女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可見顏回不僅是舉一反三,而是能一以知十。這點不僅孔子肯定,孔子的其他弟子也肯定。
《論語》中沒有提到顏回有特別高的天賦,他在學習中能有一以知十的成果來自于勤奮的學習態度。作為教育家的孔子,對于懶惰、懈怠的行為很不滿,宰予曾因晝寢而被孔子批評為“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與之相對,孔子有兩次贊揚顏回的勤奮。其一為“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其二為“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勤奮刻苦的學習態度加上積極的思考方法,使顏回的學問在孔門弟子中出類拔萃。孔門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不乏勤奮好學和學問有成之人。在這些人中,顏回能名列七十二賢之首、十哲之首,且《論語》一書中有如此多關于他好學的內容,可見顏回的學問水平之高。
顏回作為極受孔子器重的弟子,除了學問水平,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可以在《論語》書中發現,即顏回具有很高的道德操行。先進篇將孔子弟子按所長分類時,顏回在德行一列,而不在文學之中,亦可見顏回德行之高。
孔子曾評價顏回“其心三月不違仁”,在孔子的諸多弟子中,這是少有的極高評價。顏回曾問孔子何為仁,孔子回答他:“克己復禮。”又告知他具體行動為“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視聽言動,基本上可以包括人生活中的各種活動,即使在強制要求之下,很多人尚不能達到這種要求,顏回不僅能做到,而且能長期做到,可見其強韌的自制力與堅定精神。顏回的家況也很貧困,“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外部的不利條件沒有干擾到顏回求學、明理和追求仁的努力,這一點更值得后世學子學習和深思。
二、顏回的不足
顏回深受孔子喜愛,并不等于他沒有缺點。孔子也曾批評過顏回,指出過他的不足之處。
顏回不善于互動式交流。孔子曾說::“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顏回善聽善記善思,但不提問,不發表意見。《論語》中有記載仲由多次發問反問的情形,顏回則幾乎沒有。不發問,不質疑,缺乏互動,使孔子一開始不知道顏回到底學習到了何種程度,以及有何進步。孔子善于觀察人,因此能夠對自己的學生做到因材施教,即使是這樣的孔子,也曾經以為顏回“愚”。在經過長期的觀察之后,孔子才了解到顏回的本質,進而做出“回也不愚”的判斷。
顏回對孔子說的話都聽從謹記,不疑不問,近于盲從。先進篇中第四章,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無所不說。”也是批評顏回缺少互動性交流。孔子是樂于與他的弟子進行交流,交流可以使孔子了解弟子的想法,以便開展進一步的教導,對于他不同意的觀點,也會加以說明。顏回當面不討論,而私下努力,雖然“亦足以發”,終不免給人以“愚”的形象。孔子也喜歡對學生用啟發的教學方式,顏回不發問,啟發就用不上,對孔子本人而言,顏回的學習方式不完全符合他的教育理念。畢竟,能做到像顏回一樣“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的學生太少。
顏回雖有很強的學習能力,但是生活能力很差;據史料記載,顏回并非貧民,有貴族血統,雖然不多,也有一些田產,但是他不善管理,以至于居于陋巷,簞食瓢飲,生活十分困窘。先進篇中孔子對比顏回和端木賜的經濟狀況,說“回也其庶乎,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可見顏回窮困,端木賜富有,已然形成明顯對比。《論語》中也有顏回去世后無錢喪葬的記載。顏回學習刻苦,又長期處在貧困的生活環境中,限于生活條件所限,只能簞食瓢飲,很難重視身體的保養。對他的身體健康必然產生不利影響,造成顏回年僅四十歲就因病去世。顏回對孔子的學說應有精深的理解,由于孔子述而不作。顏回若能著書立說,對于后世研究孔子的思想和學說會有莫大的幫助。遺憾的是顏回英年早逝,未留著述,不僅是自己的損失,也是孔子的損失,儒家學派的損失。
三、顏回的影響和啟示
從顏回身上可以得到很多啟示。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顏回的好學精神。人生有限,學海無涯。學習不應是一時應付,也不應是刻意為學而學。像顏回一樣,深入到學習之中,并能勤思,持之以恒,必有所得。學生以學習為天職,當代大學生具有更好的學習條件和環境,更應以顏回為榜樣,勤學奮進。
再者是處事方式和德行的培養。顏回“不遷怒,不貳過”,說明顏回有很好的修養,而且遇事冷靜,不怨天尤人,能從自身尋找問題,并能做到不重復錯誤。自古至今,莫說平頭百姓,就是英雄偉人,也難做到。對于一般人來說,做不到不遷怒,不貳過,先能做到克制和有錯就改已然很好。循序漸進,逐層進步,把能做到“不遷怒,不貳過”作為目標,必然有利于自我品德的進步。作為進入社會前的階段,當代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更應磨練自身的性情,培養自身的德行,為步入社會,開展自身人生打好基礎。
人無完人,顏回之不足同樣值得大學生借鑒。孔子曾說:“君子不器”。即君子當為通才,不只限于一門技藝。顏回以好學聞名,然孔門弟子好學者眾多,并非只有顏回一人。其他方面,論體健尚勇,顏回不如仲由;論經商理財,顏回不如端木賜。可見要有作為,成就事業,必須有要靠身體因素,身體健康是開展學習生活的的必要基礎。進入大學后,大學生有更多的自由時間可以把控,應選擇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鍛煉,增強體魄,這不僅是對自身負責任的體現,也對小到家庭、大至社會和國家的建設和發展有積極的意義。